《跳水》小学语文说课稿怎么写?( 四 )


四、教学流程:
为了较好地落实教学目标 , 本节课的教学我按以下四大环节进行:
1、创设情境设问导学——激发探究兴趣
情境性、问题性是尝试探究性学习的典型特点 。合理创设情境 , 恰当设置疑问不但具有组织教学的作用 , 而且还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
首先 , 我直接引出课题后 , 指名复述前两段大意;(板书要点:水手戏猴 , 猴子逗孩)再以媒体出示课文插图画面 , 让学生说说图意 。并引导学生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当时有的学生提出:孩子为什么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是怎样上去的?结果会怎样?等等) 。在学生自主发问的基础上 , 我进一步提出探究问题:孩子的处境怎样?假如你在场 , 你会用什么方法救孩子?(让学生大胆猜想)
然后小结引入课文学习 。(我提出:孩子为什么站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是怎样上去的?处境怎样?想知道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三段 , 把相关的词语、句子划下来 。)自然转入第二步 。
2、读议结合体会险境——自主尝试探究
我指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方法 , 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第三段 。首先 , 让学生粗读课文 , 自己动脑筋找答案 。从而对课文的内容有个整体感知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精读重点词句 , 理解文中描写猴子戏弄孩子的两个句子 。通过读一读、议一议 , 体会孩子“气极了”的心情(这是孩子走上横木的原因) 。再抓住描写孩子走上横木的动词以及描写水手表情变化的词语和两个复句(灯片打出) 。让学生反复诵读品味 , 以领会孩子遇险 , 面临生死的险境 , 情节达到高潮 。根据学生回答 , 板书要点:孩子追猴 , 横木遇险
接着 , 引导学生小结学习第三段的方法 , 进行学法迁移 , 学习课文第四段 。通过“三读”使学生知道:在危急时刻 , 船长是怎么做的 , 他为什么这样做 。并让学生归纳出第四段内容 。板书要点:跳水得救
《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一书中指出:“通过亲身探究获得的知识是学生自己主动建构起来的” , 才是“真正属于学生的” 。在本环节中 , 我运用电教手段以及板书等 , 综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 ,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 , 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 。并注意指导学生运用“粗、精、品”三读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 , 使学生学会读书 。(“粗读”能大概了解文章内容;“精读”是用“勾、圈、点”等方法画出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关键词语 , 知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孩子的危险处境;“品读”是进行品词、品句 , 深入理解课文 , 使学生体会到孩子遇险 , 面临生死的险境 , 体会到船长的沉着、机智、果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