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计划怎么写?(14)


接着围绕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设计几个学生活动 。
声音的产生:
1.开展探究和讨论 , 让学生在产生声音的过程 , 和较多的现象中归纳出结论 。
2.讨论生活中有趣的发声现象 。比如动物的交流方式 。
声音的传播:
1.通过学生讨论生活事例、设计在固体中和液体中的传声的小实验 , 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
2.教师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 ,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 。
声波:因为比较抽象 , 在这里不宜进行展开 , 可采用多媒体的动画造型让学生头脑中初步产生一个模型即可 。
声速的估测:学生第一次在物理中涉及到估测的设计问题 , 有一定的难度 , 由“击敲长铁管听声”事例引入启发 , 让学生拓展联想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 提出问题
教师事先录制好自然界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 。例如:电铃声 , 钢琴曲片段 , 工厂烧电焊声 , 丛林中的鸟语 , 夏日的蝉声 , 瀑布声等 。
教师提问:同学们 , 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同学回答)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 。
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人耳的?
4.为什么有的声音悦耳动听 , 有的却很难听?
老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同学提出的问题 , 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同学刚才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 , 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 , 同学们也可以课后上网查找资料 , 自己先行研究 。
二、探究性活动一
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究性活动──小结──验证──事例交流 。
(一)探究性活动:
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 , 让它们发出声音 , 比比看 , 谁的方法多 , 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 , 特别是音叉 。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 , 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 , 请体会感觉 。
思考:
1.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2.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 , 教师下组参与讨论 。然后教师请同学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 , 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 。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