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五 )


在对音乐的谈论交流中 , 傅雷展示了极深的艺术造诣 , 他不止一次地教导傅聪 , 绘画、音乐、文学等都是相通的 , 作品需要注入自己的感情 , 才能打动人 , 并非需要刻意追求华丽的美 。“艺术是目的 , 技巧是手段 , 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 , 必然会忘了他的目的 。”其实这一点对我们为人师者亦很有启示意义 。我们的每一节课都可以看作我们的作品 , 我们不能只注重课堂教学的技巧 , 更应该注重孩子们的学情 , 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 这是一个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能让孩子们真正学到知识 , 所以 , 只要我们有一颗热爱教育的心 , 对课堂教学倾注我们的真情 , 相信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因为傅聪出国早 , 接触西方文化较深 ,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忘了祖国 , 忘了祖国的传统文化 。这和傅雷的悉心教育是分不开的 。在儿子取得巨大荣誉时 , 他这样提醒 , “孔子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 , 现代的‘名’也属于精神上‘富贵’之列 。身外之名 , 只是为社会上一般人所追求、惊叹;对个人本身的渺小与伟大都没有相干 。”在对待感情方面 , 他这样引领 , “古语说 , ‘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话说 , ‘夫妻相敬如宾’ 。可见只有平静、含蓄、温和的感情方能持久 , 夫妇到后来完全是一种知己朋友的关系 , 也即是我们所谓的终身伴侣 。”
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 , 他这样分析 , “中华民族多数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朴实 , 比西方人容易满足 。中国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 。我们只看见古人提到彻悟 , 从未以信仰坚定为人生乐事(这恰恰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幸福) 。”在理财方面 , 他这样开导 , “老话说得好:开源不如节流 。我们的欲望无穷 , 所谓‘欲壑难填’ , 若一手来一手去 , 有多少用多少 , 即使日进斗金也不会觉得宽裕的 。”在写中国汉字方面 , 他这样纠错 , “‘战战兢兢’勿写作‘竞竞’ , ‘非同小可’勿写作‘岂同小可’ 。”这就是一个中国知识分子 , 这就是一个中国父亲 , 时刻提醒着海外的游子不要忘了中国的文化 , 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国!
更难能可贵的是 , 父亲屡次告诉儿子 , 多写信多讨论问题 , 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机会 , 许多感性认识可以变作理性认识 。这样的训练不能漠视 。多写信可以随时有新的启发 , 帮助今后的学习 。“人总得常常强迫自己 , 不强迫就解决不了问题 。”正是有了这样的逼迫 , 才有了我们喜欢的《傅雷家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