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壮锦》读后感锦集( 七 )


外放和内敛是心的两个切面,前者直观、后者深潜 。但情感是共通的,把自己代入到画面的各个部分,也能收获到不同的视角和感受 。
在画的背后,在我的印象里,她们好像总是能哗啦啦地扣上一顶小帽子、甩着手脚 。我很喜欢,又很羡慕,我也想像她们一样 。对着她们,我心里汩汩地好像很容易有一闪一闪的点子冒出来,和说不完的话 。
像摄影一样的画,强调画面主体,焦点、近大远小、是我们所常见和熟悉的,也是最接近现实世界的 。在这些画里面,非主体物往往是为交代环境、烘托主体而存在的 。我们随画家的眼睛,透过小孔成像,看到画家所看到的 。有点像一条吊坠项链,环环相扣,主体分明 。
在掌握透视理论之前,中国壁画和西方文艺复兴湿壁画却有种和谐的一致,他们更像是很多散落的珠子,需要观者自己去一一找寻 。
之前看《局部》陈丹青讲中国水墨画的长卷轴,古人看画并不是像我们现在把画全部摊开来放在案上去看,而是拿在手里逐渐把卷轴打开,视线随着画面露出、由一端看到另一端 。才是移步换景、主动发现的乐趣 。
不过这也需要一些耐心,我以前常常没有这样的耐心,毕竟自己移步太累,如果风景或元素类同又难免感到乏味 。
这就必得拿这张画好好说道说道,妲布和勒惹出发寻找壮锦,却步入了圩市的一场游艺会 。
画中的热气扑面而来,让我想到小时候的乡镇才有的赶集/赶会,想到那时读过的八仙过海(东游记),想到张果老、铁拐李、何仙姑、吕洞宾......
我想象自己是画中的那一棵柳树(“柳娘子”),画中人经过了我,而我刚好看到了这一幕 。
这次再看,重新发现了好些有趣的细节 。
和尚买到或者化缘到了热腾腾的包子,经过梳子摊,那头戴莲花、盘腿坐着卖梳子的是谁?是何仙姑吗?她在向和尚兜售梳子吗?
好多脸都像是面具(有傩戏面具,甚至还有巴西狂欢节中的面具),这些角色是画里的演员,在道家寺庙、园林假山盆景、漆器屏风中间,随着不同的布景一一登场......
画家需要对故事进行重塑,去抽象和符号化 。难得的是,这里并不是符号的重复堆砌,是有趣且泛着勃勃生机的,画家本人也曾在自己造出的这个园子里反复流连,沉浸其中、津津有味地跟现在读这张画的我们一起漫游着 。
这让我同时想到曾看过的一些波兰的海报插画、捷克动画,还有法国导演让-弗朗索瓦·拉吉奥的动画短片《恶魔的面具》《演员》 。
介于真实和虚幻之间、类人和非人之间,我很为这些面具、演员、机关偶人的形象和寓意着迷 。
让-弗朗索瓦·拉吉奥(Jean-Fran?ois Laguionie)导演动画短片《演员 L'acteur 》(1974)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