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黔之驴有感如何写?

近读柳宗元《黔之驴》,我忽然悟到;千百年来,人们在“驴”身上加的那些骂名实在是诬蔑不实之辞 。现在,大有为“驴”正名的必要 。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
请读《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驴的本能是拉磨的,但是无车可拉,无磨可推,当然不可用 。既不可用,当然也就无显其能 。
“驴”到黔是其自觉自愿的吗?非也!柳前辈说得明白;“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显然,驴的悲剧是好事者造成的,但是人们却把所有的罪名加到了驴的身上 。这实在是千古奇冤 。黔驴枝穷的责任不在于驴,而在于好事者 。山此,我又联想到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才的遭遇,何谓人才?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尽显其能,并可以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便是人才 。那么人才怎样才可以尽显其能呢?那就需要有人才的用武之地 。大家都知道;人人有其长,人人也有其短 。现在生活中也不缺乏这样的实例 。正如我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如果他不去中闰数学研究所,而是在北京某数学讲坛上度过这一生,恐怕他也难逃黔驴技穷的厄运!只有尽其用,方可显其能 。也正因为如此,百年前的龚白珍才会向人们疾呼;“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黔之驴的悲剧,现实生话中的实例,难道也不能给我们一点点启发吗?
现代化建设,需要人才 。人才在哪里呢?人才就在我们身旁 。只要我们能人尽其用,就可以人显其能,人成其才 。但愿我们能人尽其用,不至于使类似“黔之驴”的悲剧在今天发生 。

读黔之驴有感如何写?


我读了《黔之驴》这则寓言故事,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这则寓言主要讲了:古时候,贵州一带本来没有驴,那里的人们对驴都不熟悉.有个人从外地运来一头驴,没有人需要驴,这人只好把驴放在山脚下.一只老虎寻食,发现了这头驴,老虎从来没有见过驴,不知道驴有没有危险.经过好几天的细心观察,老虎终于发现驴子的本领不过如些罢了!就冲上去把驴吃掉了.
读了这则寓言我知道了从驴的外形庞大看,像有大力气;从声音洪亮看,像很有威力,很吓唬人.假使驴子一味装大,不暴露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本领,让老虎摸不到底细,老虎虽然很凶猛,但仍然会对它感到疑惧,终究不敢轻易下手.但用装腔作势吓唬人,又怎能靠得住呢!驴子最终落得了被老虎吃掉的下场.这一篇文章告诉我们:那一些看起来可怕的东西或事物,其实不可怕,我们只要认真观察就可以发现他的虚假.这篇文章也告诉我们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做假,如果弄虚做假很容易被人揭穿的.

读黔之驴有感如何写?


---
如果这么想的话,驴的悲惨下场不在于老虎的强大,而在于没有认请自己和了解敌人老虎的情况下,就盲目的蛮干、硬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