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动中国读后感精选( 二 )


《脉动中国》读后感(三):《脉动中国》杂感
最近在阅读《脉动中国》这本书,看得津津有味……
费孝通先生提出,中国人的人际关系是一种差序格局,最中心的是自己,往外延伸按照的是亲疏关系,依次排开,就像是扔一颗石子进水池,泛起的涟漪一层一层往外散开,是一种以伦理为准则的关系,而不是西方那种以契约为准则的关系 。中国人在做任何事时总是用关系来替代契约,作为人治社会的一种独特现象存在 。就好比当今社会,总是有人在你跟前吹嘘“我认识某某某,跟他说可以怎么怎么样”,在我看来,这样的社会是一种精致的情感社会 。
中国人的社会是一种以血缘、地缘、信缘为链接的社会,血缘就是你的亲人、亲戚,地缘是你的老乡或者生活在同一区域的人,信缘则是拥有共同的崇拜一群人 。说到崇拜,在许纪霖的《脉动中国》里讲到中国人的三大崇拜,分别是祖宗崇拜、图腾崇拜、社会崇拜,就像在福建、台湾等地信奉的妈祖 。所以在中国的人际交往中,认识新人你开篇就会问,你老家是哪里的?为的就是拉近乎,认老乡,再往深点说是为了抱团 。在我看来,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往往是一种合群交往,而不是一种独立交往,撇开血缘、地缘、信缘不说,总会在不同的领域找到相似的共同点,以此来证明我们是一群人,中国人害怕不合群,不合群意味着可能会边缘化,融入不了这个社会 。这是几千年来,形成的一种民族个性 。
文化有好有坏,文明才是普世的、核心的价值 。而中华文明有着几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许纪霖先生看来中华文明是一种轴心文明,而且是当今世界唯一延续下来的文明 。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不仅是汉民族的文化,还有各少数民族如鲜卑、匈奴等民族的文化,是一种兼容的复合型的文明 。往往人们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认为,中华文明指的就是汉民族的,是一种狭隘的民族观 。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灿烂辉煌、历久弥新,关键就是这种文明永远保持着一种年轻的心态,能够善于吸纳不同的、优秀的成分,把这些成分装进自己的肚子里,幻化成自己的东西 。在中国历史上,外来民族能够征服中原人的肉身,却没法征服文化,反而外来民族入主中原后往往被中原文化给同化了 。
一直自诩为上国,天下第一的国度,在鸦片战争中彻底被西方的坚船利炮给敲醒,忽然发现西边也出现了一中先进的文明,起初觉得学习他们的技术能够重振雄威,后来发现要学制度,再后来发现要改造民族的灵魂,有了五四运动启蒙 。那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把一个自信的国度打得垂头丧气,即便是再过了百来年,中国人心中始终有种崇洋媚外的情节 。从一个极端过渡到另一极端,若非因为被打怕了,放眼世界也不会有谁能够产生如此之大的转变 。但中华文明却从未中断,它以极强的生命力赓续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