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初一的习俗,腊月初一山西有吃饺子的习俗么?

1、腊月初一山西有吃饺子的习俗么?腊月初一山西有吃饺子的习俗么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 。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 。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 , 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 。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 , 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
大约到了唐代 , 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 。这种写法 , 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
元朝称7a64e78988e69d饺子为“扁食” 。明朝万历年间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元旦拜年……作匾食” 。刘若愚的《酌中志》载:“初一日正旦节……吃水果点心,即匾食也 。”元明朝“匾食”的“匾” , 如今已通作“扁” 。“扁食”一名 , 可能出自蒙古语 。
清朝时,出现了诸如“饺儿”、“水点心”、“煮饽饽”等有关饺子的新的称谓 。饺子名称的增多,说明其流传的地域在不断扩大 。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清时已有相当盛行 。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状态,二是取其与“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 。另外 , 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女娲抟土造成人时 , 由于天寒地冻,黄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黄土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 。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的功绩 , 就包起饺子来 , 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状 , 内包有馅(线),用嘴咬吃 。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 。人们在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音,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 。
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等包进馅里 。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 , 来年的日子更甜美 , 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 。
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 。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 。象征三阳开泰 。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
饺子因所包的馅和制作方法不同而种类繁多 。即使同是一种水饺,亦有不同的吃法:内蒙古和黑龙江的达斡尔人要把饺子放在粉丝肉汤中煮 。然后连汤带饺子一起吃;河南的一些地区将饺子和面条放在一起煮,名日"金线穿元宝" 。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作为一个本土的山西人没有听说过这个习俗 。在冬至的时候会吃饺子 , 进入腊月在腊月初八的时候会喝腊八粥 。腊月二十三要吃饺子 , 因为是北方人的小年 。腊月二十九,腊月三十,一直到初五都会吃饺子,还有就是亲戚上门时 。一定会吃饺子,山西有一句话叫迎门饺子送门面 。就是客人到第一顿饭就是饺子,以显示隆重 , 客走吃拉面,寓意长长久久 , 感情不断 。

腊月初一的习俗,腊月初一山西有吃饺子的习俗么?

文章插图
2、腊月每日风俗 腊月每日风俗
腊月每日风俗 。腊,在古代是一种祭礼,每年这个时候,人们都会用猎获的野兽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腊月每日风俗有哪些,感兴趣就快来一起看看吧!
腊月每日风俗1
1、腊月初八
这一天被称作“腊八” , 即腊八节,最有名的就是“喝腊八粥” 。关于腊八节的由来有非常多的传说,子曰就来说其中一个:传说上古五帝之一颛顼氏的三个儿子死后化为恶鬼来专门吓小孩子 , 偏偏这些恶鬼就怕被红豆打,于是就有了“赤豆打鬼”,后来腊八这天人们会用红豆煮粥 。
2、腊月二十三
这一天是灶王爷上天汇报这一年来家庭情况的日子,家家户户都在这天晚上送灶神 , 吃灶糖,传说古人们为了不让灶王爷在玉帝面前乱说话 , 就准备很多灶糖给灶王爷,用糖黏住他的嘴 。
3、腊月二十四
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家里的灰尘 , 有“掸尘扫房子”的习俗,因“尘”和“陈”谐音,所以有“辞旧迎新”的寓意 。当然古代家具造型复杂,用都用柴火烧水煮饭,所以家中灰尘还是比较多的 , 可想而知家家户户都卖力打扫屋子时的场景有多热闹 。
4、腊月二十五
这一天要吃豆腐,“腐”同“福” , 所以有“接福”的意思 。当然这个习俗都很少有人知道了,取而代之的是在门、窗户上贴倒福,也有接福之意 。

5、腊月二十六
这一天是“磨刀霍霍向猪羊”的日子,在古代过年是一定要吃肉的 。即使再穷的人家都要做一点儿红烧肉来吃,因为“肉”寓意“富裕”,表达了认为对来年红红火火、富裕吉祥的美好祝愿 。
6、腊月二十七
这一天是专门用来上街置办年货的`日子,即使那些在腊月二十六没来得及杀猪羊的家庭,二十七也得在街上买到过年时要用到的肉类、果蔬和其它用品,所以这一天的集市会非常热闹 。
7、腊月二十八
这一天古代人就要开始做各种花色样式的糕点、馍饼了,不同于现代人有发酵粉这种神器,古代人只有老老实实的等着面粉自己发酵,所以得等上好几天时间,这天开始制作的发面会在正月初一派上用?。?
8、腊月二十九
腊月二十九是除夕前最忙的一天,这一天除了要确定过年时需要准备的各种衣事祭品外,还需要上坟祭拜祖先 。当祭拜完祖先过后,紧张而丰富的除夕节前准备活动就暂时圆满落下帷幕了 。
9、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即为除夕夜,这一天人们要吃“大鱼大肉”的年夜饭,放爆竹,守岁等等 。古代关于除夕有这样一个传说,即:年兽在年末时都要出来捣乱,但是人们知道它害怕爆竹,于是家家户户放爆竹来驱赶年兽 , 年兽被吓跑后人们就会说:“又熬过一年了”!当然为了空气环境,子曰建议大家还是尽量不要燃放烟花爆竹,因为手机太好玩儿,年兽可能也躺在家舒舒服服过除夕了!
腊月每日风俗2
1、腊八,喝腊八粥
每年腊月初八是中国的腊八节 。
相传腊八节源于佛教,僧侣以五谷、果实煮成腊八粥,赠送给门徒 。
后来传入中国,腊八节开始成为祭祀祖先、祭祀五谷之神的节日 。
腊八节喝一碗腊八粥,祝愿自己新年“八方来财,万事‘粥’到” 。
2、腊月十五 , 祭玉帝,祈平安
十五月圆,代表着圆满 。
腊月十五是一年的结束,在这一天,民间习俗是“祭玉帝,祈平安” 。
过去的人们要在这一天写一封“平安文书” 。
向玉皇大帝表达祈求平安的愿望 。
无论今年如何,惟愿明年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
3、腊月二十三 , 俗称“小年” , 灶王爷上天
每年腊月二十三又称之为小年,是祭祀灶王爷的日子 。
传说灶王爷在这一天要上天禀告玉帝一家人的善恶 , 除夕夜回来,赏善罚恶,赐福降灾 。
所以人们在这一天,会拿糖瓜粘上灶王爷的嘴,希望他可以多说些好话 。
4、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腊月二十四是年底大扫除的日子 。
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 。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庭院,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疏浚沟渠 。
把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快乐地迎接新春来临 。
5、腊月二十五,接玉皇
灶神上天之后 , 玉皇大帝会亲自下界视察人间善恶,判定来年祸福 。
所以这一天 , 家家户户祭祀祈福,称之为“接玉皇” 。
说话做事都格外小心,以博取玉皇欢心,希望可以降福来年 。
6、腊月二十六,打牙祭
古代每月要两次祭祀土地公公,称之为“牙祭” 。
腊月二十六是一年中最后一次打牙祭 , 所以又称之为“尾牙节” 。
是一年中最隆重的一次 。
过去人们平时很少能沾荤腥,所以又把这个能吃到肉的日子称为“打牙祭” 。
7、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民谣说“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
一方面是准备过年的主食,另一方面是贴春联和窗花 。
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古代的桃符 。
古人认为有辟邪驱疫的作用 。
8、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
这一天是小除夕 , 一家人要在户外焚香别岁 。
同时也要上坟请祖,摆好牌位和贡品,祭祀祖先 。
9、大年三十,除夕守岁
大年三十这天,是一年新旧交替的日子 。
在这一天 , 人们包饺子、守岁、放爆竹,迎接新春 。
一家人一起吃团圆饭 , 祝愿来年幸福安康 。
腊月每日风俗3
腊月禁忌
1、宁吃过头饭,不说过头话
俗语说:“大年三十死了驴,不好也得说好” 。
【腊月初一的习俗,腊月初一山西有吃饺子的习俗么?】祭祀之月,最忌讳的是嘴巴不吉利 。
说话中不允许带死,饿 , 累,傻,等字眼,要多说平安、福气的好词 。
年三十煮饺子,煮碎了不能说碎了,破了,得乐呵呵地说:“挣了” 。
打破碗碟,要赶紧说“岁岁平安” 。
各路神仙全都在家 , 多说吉利话,没准能一语成谶 。
2、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债不过年”的说法 。
到年底了,大家都不容易,能不欠债 , 就不要欠债 。
欠债的不易,债主也不易 。
团团圆圆的日子里,彼此两清,才能轻轻松松地进入新的一年 。
3、家和万事兴,腊月千万别吵架
古人说:腊月别吵架,一吵吵三年 。
家和万事兴,两口子如果在腊月里都收不住口 , 将来的日子肯定不会好过 。
4、腊月搬家动土
祭祀之月,供奉各路神仙 。
如果你突然搬家,会让他们迷路,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
他们要是发了脾气,这一年也就不会太顺 。
所以古代有腊月搬家穷一年的说法 。
5、年三十扫地,不要往外扔垃圾
从年三十开始,家里就不要往外扔垃圾了 。
这一天家里的尘土都是祖先带来会的运气和福气 , 一定不要往外扫 。
垃圾也是财富 , 往外倒垃圾就是倒掉自己的财气 。
直到初二晚上祭了财神 , 夜里送了神以后,初三早上才能扫地,把垃圾清理掉 。
相关补充
十二月―也就是腊月
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古时候也称“蜡月” 。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 。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 。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 。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这里所说的,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说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 。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 。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 。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 , 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 。
民俗中的腊月
每年腊月初一,北方农村 , 尤其是黄河中游地区 , 至今流传着咬炒炒的习俗 。初一前一天,家庭主妇就把能炒食的大豆(蚕豆)、黄豆、豌豆、麻子、莜麦、葵花、瓜子等炒好 , 睡觉前放在炕上 。初一早晨天亮前,一家人不论老小,凡能咬动炒炒的人 , 都爬在被窝里一言不发咬炒炒 。这时,村村壁壁,家家户户室内就发出了“咯嘣咯嘣”的响声 , 形成了一个声势浩大的风俗奇观 。
咬炒炒的习俗,来源于旧社会瘟疫流行 。由于科学技术落后,常有瘟疫流行 。一旦发生瘟疫,大量人口死亡 , 给社会造成极大恐慌 。群众在无法认识与控制瘟疫的情况下 , 便把瘟疫的产生归咎于某种神力,而对瘟疫的制止,也便只好通过一定的迷信手段―――禳瘟来实现了 。传说每年腊月初一凌晨,玉帝派瘟神到人间降瘟 。但瘟神只奉旨给人降瘟,不能给牲畜降瘟 。农村人的住所一般和畜圈毗邻,或窑或房,瘟神一旦走错门,把瘟疫降给了牲畜,是要受罚的 。没料到玉帝爷的保密系统出了差儿 , 这么重要的机密不知怎么竟泄露到人间,于是人们就在瘟神降瘟时咬起炒炒来 。瘟神来到百姓住所前 , 听见房里“咯嘣咯嘣”地响,以为是牲口在吃草呢,就不再降瘟走开了 。
腊月初一的习俗,腊月初一山西有吃饺子的习俗么?

文章插图
3、从腊月二十三到初一每天的习俗从腊月二十三到初一的习俗:
农历腊月廿四―掸尘扫房子
汉族民谚说:腊月二十四 , 掸尘扫房子” 。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 。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 , 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 大家小户准备过年 。
农历腊月廿五―做豆腐 
豆腐”的谐声是“都”“福”,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 , 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 , 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 。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 , 降福来年 。一些按照老例儿过年的人开始炸丸子、炸豆腐了 。
农历腊月廿六―烧年肉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 , 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 。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 , 是指没养猪的贫困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的肉 。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
农历腊月廿七―杀年鸡 
除了昨天炖肉今天炖鸡以外,还要准备更多的肉菜、素菜等以备过年时候享用 。每天厨房里都是热气腾腾,香味扑鼻 。外面冰天雪地北风呼呼,一推门,就是各种香味儿和着热气扑面而来,还有满屋子的笑语喧阗,屋外的鞭炮齐鸣 。
农历腊月廿八―贴花花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 。“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 。其中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 。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 , 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到了五代时 , 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 , 成为后世春联之滥觞,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便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 。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中国农历有大小月之分,所谓大月是三十日 , 小月只有二十九日 。所以遇到腊月为小月 , 二十九这一天就是这一年最后一天 。那么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了,即使不是小月,次日就是除夕,所以过年的各种准备活动都要在这天进行完 。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 , 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 。所以年谣称“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 。
对于祖先的崇拜,在中国由来已久 。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 。因此每逢节庆,都要对祖先告祭一番 , 这不仅仅是一种向祖先的告慰 , 也寄托了后人对祖先的感恩与思念 。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 。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清晨请祖,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 。
农历腊月三十―除夕熬一宿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 。“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 ,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 , 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是农历全年最后的一个晚上 。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布新 , 消灾祈福为中心 。
在国人传统的习俗里面,从腊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讲究的 , 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头……只是现今,很多的习俗已经不在了 。大概是北方相对于南方的繁华有些平淡的缘故,古老的传统在这里却得到了真实的保存 。这首歌谣就能解答你的问题!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 ,  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 亦称上元节,俗称正月半 。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 , 正月十八落灯 , 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 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 。城隍庙中看灯的人络绎不绝 。明末清初,城中包壮行家做出的彩灯闻名远近,称为“包灯” 。这天 , 乡下尚有出嫁女请娘之俗 。傍晚,农家有煨百虫、放烧火、爆白花之举 。人们还要请坑三姑和灰堆婆婆解答疑难问题 。解放后,城市元宵活动以灯会为主,在文化宫、文化馆、公园等地设灯景,供群众观赏娱乐 。
在国人传统的习俗里面,从腊月二十三起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是有讲究的 , 比如祭灶、比如打酒、比如剃头……只是现今,很多的习俗已经不在了 。大概是北方相对于南方的繁华有些平淡的缘故,古老的传统在这里却得到了真实的保存 。这首歌谣就能解答你的问题!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只鸡,
二十八把面发 ,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
腊月初一的习俗,腊月初一山西有吃饺子的习俗么?

文章插图
4、腊月初一是什么日子?腊月初一是什么日子
腊月初一有咬灾的习俗 。腊月初一当天要吃爆米花、炒瓜子、花生、黄豆、大豆、鸡蛋等食物 。老家人将此叫做“咬灾” , 据说这样可以消灾避难 。民间百姓有一句俗语:“腊月初一不吃炒,这个起来那个倒” 。就是关于咬灾的 。
关于咬灾的民谣:“腊月初一蹦一蹦,全家老小不得病 。”这里的蹦也就是崩的意思 。在农村老家,每年的腊月初一,家家户户都要“炒棒花儿” 。(有的地方把玉米都叫做棒子,棒子花就是玉米花)
一是为了给孩子们打打牙祭,二是借着棒子花在锅里爆出“噼噼啪啪”的热闹声 , 预示着年终岁末的来临,辞旧迎新又开始了 。
腊月是什么意思
农历十二月又称为腊月,也称蜡月 。在腊月期间的传统民俗活动很多 。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 。所谓“腊”,本为岁终的祭名 。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 , 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 。腊者 , 猎也 , 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 。”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不论是打猎后以禽兽祭祖 , 还是因新旧之交而祀神灵 , 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动,所以腊月是个祭祀之月 。
腊月初一出生的孩子好不好
1、金水较旺
本月出生的宝宝八字中年柱地支和月柱地支为酉丑半合金局,月干又透“癸”水,年月两柱只有一个“丁”火虚浮,代表“阳”的火土力量较弱,这就需要在选择出生日期和时辰上特别注意 , 组合不好的话就会造成阴阳失衡 , 在起名上更要注意补足“火、土”的力量 。
2、年月两柱天冲地合
年柱“丁酉”与月柱“癸丑”为天冲地合,针对这一特点,最好考虑孩子出生日期的“天干”与年月两柱的十神关系组合,如能组成“食神制杀”或“伤官佩印”的组合,孩子的命格自然而然就提高不少;反之若组合成“伤官见官”“劫财见财”命格自然也就差了很多!
3、年月两柱均为阴干支
在十天干中“甲、丙、戊、庚、壬”为阳 , “乙、丁、己、辛、癸”为阴,因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故“丁酉、癸丑”皆为阴的干支组合,阳主活波、外向,阴主温柔、内向,因阴阳的搭配非常重要 , 所以一定要尽可能的考虑到孩子的出生日期与出生时辰 。
腊月初一也就是阴历的十二月初一,这就是预示着我们的过春节还有一个月 ,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为过春节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工作 。
腊月初一的习俗,腊月初一山西有吃饺子的习俗么?

文章插图
5、腊月初一是什么节日初一,是专指农历每月第一天,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
农历(古人叫做“夏历”)每月第一天叫做初一 。民间初一要吃素 。农历大年初一又称“鸡日” 。大年初一,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
简介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 。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 , 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 。
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 , 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正月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别称,意即年、月、日三者的开始 。
参考资料来源:初一 (农历每月第一天)
腊月初一不是什么具体的节日,和平时的日子一样;
中国有春节、中秋节、清明节、重阳节等 。有的节日源于宗教,比如基督教国家的圣诞节 。有的节日源于对某人或某件事件的纪念,比如中国的端午节、国庆节、青年节等等 。另有国际组织提倡的运动指定的日子,如劳动节、妇女节、母亲节 。
扩展资料:
就节日风俗而言 , 许多节日元素早在远古时代已经出现了萌芽 。流传至今的春节、上巳、端午、中秋、冬至等节日元素,先秦时代大部分已经形成,但当时的节日比较少,内容不够丰富,时间也不那么固定 。节日习俗大都建立在原始崇拜基础上,信仰色彩浓厚 。同时一些需要防范、禁忌的日子 , 如春节避山魈恶鬼,上巳禊祓,端午划龙舟等 。
汉代,中国主要节日如除夕、元旦、元宵、上巳、寒食、端午、七夕、重阳等都已基本定型 。一方面,一些历史人物如屈原、介子推等成为某些节日的纪念人物,取代了原始崇拜和信仰,增强了节俗的人情味和真实感;另一方面,在节俗自身的发展中,一些风俗上升为礼俗,一些礼俗变为风俗,风俗和礼俗融为一体 , 被人们约定俗成地接受并沿袭下来 。
咬炒,家乡话读音“niao
sao".那一天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吃瓜子、花生、炒了的豆豆、爆米花等等,吃了之后才能说话 。而且,那一整天,人们都在吃瓜子之类的,也有咬去灾的说法 。
是西方的圣诞节 。
2011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农历辛卯木年
十二月小
初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