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是一种什么食品,什么是粽子

1、什么是粽子粽子的来历
明张岱《夜航船》记:“汝〔秀页〕作粽 。”汝〔秀页〕是汉人,可见粽子汉已有之 。晋人周处在《风土
记》中称粽子为“角黍”:“仲夏端午,烹骛角黍,端 , 始也 。谓五月初五日也 。又以菰叶裹粘米煮熟,谓之角黍 。”在《齐民要术》中,有《风土记》这一段文字的注:“俗,先以二节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 。于五月五日,夏至啖之 。粘黍一名‘粽’,一曰‘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 。”
古时包粽子用黍 。黍乃稷之粘者,有赤白黄黑数种 。许慎《说文》:“黍可为酒,从禾入水为意也 。”魏子才《六书精蕴》:“禾下从氽 , 象细粒散垂之形 。”“黍者,暑也,待暑而生,暑后乃成也 。”黍是中国古代五谷之一,夏至之日,新黍成,古人早有尝黍并以黍祭祀之俗 。《礼记·月令》:“仲夏之月 , 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其帝炎帝,其神祝融 , 其虫羽 , 其音徵〔zheng〕 , 律中蕤宾 。其数七,其味苦 , 其臭焦 。其祀灶,祭先肺 。”“是月也 , 农乃登黍 。天子乃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 。”这里,雏是指鸡 , 桃指樱桃 。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夏,假也,至,极也 。万物于此皆假大而至极也 。”就是万物生长茂盛,开始成熟 。崔灵恩《三礼义宗》:“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 , 一以明阳气之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 , 三以明日行之北至 , 故谓之至 。”意思是:夏至之日阳气至极阴气始生 。所以《礼记·月令》说:“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 。君子齐戒 , 处必掩身,毋躁,止声色 , 毋或进,薄滋味,毋致和,节〔替字上半部换成老〕欲,定心气 。百官静事毋刑,以定晏阴之所成 。”这是说,夏至正是阴阳交错之时 。物之感阳气而方长者生 , 感阴气而已成者死,所以又是死生分判之际 。在这种时候 , 齐戒以定其心,掩蔽以防其身,不要轻躁于举动,不要御进干声色 , 薄其调和之滋味,节其诸事之爱欲,凡以定心气而备阴疾也 。天地之气,顺则和;竟则逆,所以百官都不要动刑罚之事 。因为刑是阴事,举阴事就是助阴抑阳 。总的说,就是阴阳交接也是阴阳明显相争之时 , 一切都要谨备,为的是消灾 。晏 , 安的意思,晏阴也就是要让阴道静 。
夏至日祭祀,周代已有之 。《周礼·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魅,以〔礻会〕国之凶荒、民之札丧 。”冬至日阳气升而祭鬼神 , 夏至日阴气升而祭地祗物魅,魅:百物之神 。致人鬼于祖庙 , 致物魅于〔土单,音为shan〕坛 。《周礼·春官·大司乐》:“冬日至,于地上之圜丘奏之,若乐六变 , 天神皆降 。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地祗皆出 。”祭天地人神,都为顺其为人与物也,在周代,夏至日祭地祗物魅,黍只是其中之一,刚开始只是以黍米而非角黍 。后人发明角黍 , 取角形是因上古人有以牛角祭祖之俗 , 取其角形包以宽叶,是因为黍又称“火谷”,《尔雅翼》:“黍之秀特舒散,故说者以其象火为南方之谷 。”火属阳,而菰叶水生而属阴,这就成了“阴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 。”
其实,角黍原是用以夏至节祭地祗物魅的,与屈原并无关系 。
古时,其实夏至与端五是两个节日 。端五,端,初也,五月的第一个五日,古“五”与“午”通用 。端午节,最原始的说法,说起于上古三代的兰浴 。《大戴礼记·夏小正》:五月:“煮梅 。蓄兰、颁马 。”《大戴礼记》中说,五月五日蓄兰为沐浴 。为什么要蓄兰沐浴呢?“此日蓄采众药 , 以触除毒气 。”《楚辞》因此有“浴兰汤兮沐芳华”之句 。《续汉礼仪志》:“五月五日 , 朱索五色桃印为门户饰,以止恶气 。”《荆楚记》:“荆楚人以五月五日并蹋百草采文,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风俗通》:“五月五日续命缕 , 俗说以益人命 。”浴兰、悬文,都是为避毒 , 用五彩丝线绕臂、缠筒,俗叫“续命缕” , 为益人命 。应该说五月端午作为天中节,刚开始本意并无祭人的意思 。因为阳气至极万物茂盛于是要避毒,因为防身避阴疾,于是要绕“续命缕” , 还是为顺应天时地和 。
端午祭祀先祖,其实是后人赋予的内容 。古人对端午,其实有种种说法,一说是祭介子推 。东汉蔡邕〔音为yong〕《琴操》:“介子绥(即介子推)割其腓股以〔滔字换成口字边〕重耳 。重耳复国,子绥独无所得 。绥甚怨恨,乃作龙蛇之歌以感之,遂遁入山 。文公惊悟迎之,终不肯出 。文公令燔山求之,子绥遂抱木而烧死 。文公令民五月主日不得发火 。”史书上,介子推曾割腓股帮助文王 。文王复国后,赏赐随从巨属,介于推独无所得,因此怨恨,与母亲隐居绵上(今山西介休东南)山中 。传说文王请他出来,他终不肯出 。文王烧山求他出山,他抱木而被烧死 。邯郸淳《曹娥碑》说是祭伍子胥:“五月五日,时迎伍君 。”史载伍子胥尽忠于吴,后反被吴王夫差杀,抛尸于江 , 化为涛神 。民间传说,伍子胥死于五月五日 。《会稽典录》记,则为纪念曹娥;“女子曹娥,会稽上虞上 。父能弦歌为巫 。汉安帝二年五月五日于县江沂 , 涛迎波神溺死,不得尸骸 。娥年十四,乃缘江号哭,昼夜不绝声七日,遂投江而死 。”因纪念曹娥,又称“女儿节”的 。当然,最响亮者,自然为纪念顾原 。纪念屈原说,始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水,楚人哀之 。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区回忽见一士人自云三闾大夫 。谓回日:闻君当见祭,甚善 。常年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当以楝叶塞其上,以绿丝缠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 。回依其言 。今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楝叶、五花丝 , 遗风也 。”《异苑》因此说 , “粽,屈原姐所作 。”按《齐谐记》说法,因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龙所窃,因此创造了粽子这种形色 。因为蛟龙怕楝叶、绿丝 。而李时珍《本草纲目》却说:“〔稷字换成米字边,右边的田换成凶,音为zong〕,俗作粽 。古人以菰芦叶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桐叶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 。近世多用糯米矣 。今俗,五月五日以为节物,相隗送,或言为祭屈原 。作此投江 , 以饲蛟龙 。”因李时珍此种说法,故闻一多有“端午为持龙图腾崇拜民族的祭祖日”之说 。
而端午龙舟竞渡之俗,其实起于春秋越国,古说勾践于此日操练水军 。《事物纪原》引《楚传》:竞渡“起于越王勾践 。”而到了《荆楚岁时记》 , 则记曰:“五月五日,为屈原投汨罗,人伤其死,并将舟楫拯之,因以为俗 。”《岁华纪丽》归结说:“因勾践以为成风,拯屈原而为俗也 。”
五月五日其实又是“地腊节” 。《道书》:“五月五日为地腊,五帝校定生人官爵 , 血肉盛衰 , 外滋万类,内延年寿 , 记录长生 。此日可谢罪,求请移易官爵,祭祀先祖 。”
端午节其实包容比较丰富 。最早从角黍祭地祗物魅应该说是夏至之俗,后按《风土记》,端午与夏至俗同,所以把夏至的祭祀搬到了端午 。祭祀的内容与方式 , 应该说随时代的推移,不断增加内容 。但粽子祭祀的原意 , 应是取阴阳相裹之意 。据《风俗通》,古时此节还煮肥龟,“令极熟,去骨,加盐豉、麻蓼名曰‘菹〔上口下电〕’ 。”菹〔上口下电〕〔上口下电〕甲表肉裹阳外阴肉之形,也是阴阳包裹之象 。痛惮屈原之说,其实只是后人因屈原之伟大而日益发挥的说法,与粽子原意其实相去甚远 。
棕子的异名,有称为“裹蒸”者:《表异录》:“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 。”有称为“不落荚”者:《戒庵漫笔》:“镇江医官张天民在湖广荣王府,端午赐食‘不落夹’ , 即今之粽子 。”元稹诗称为“白玉团”:“深缕碧云粽 , 香〔禾亢〕〔音为jing意同粳〕白玉团 。”陆游诗:“白白〔餐字上半部换成次〕〔音为ci意同糍〕筒美 。”诗后自注:“蜀人名粽为〔餐字上半部换成次〕筒 。”
粽子其实有锥形 , 有秤锤形,有菱角形,也有枕头形的 。包裹材料 , 有以茭叶、粽叶,也有用芦叶、竹叶的 。其馅,甜者如赤豆小枣、豆沙枣泥、桃仁芝麻松子;咸者如火腿咸肉,鲜肉鸭肉,以至干贝虾仁 。《酉阳杂俎》记:“庾家粽子,白莹如玉 。”今庾家粽,已不可考也 。《西湖老人繁胜录》:“角黍,天下唯有是都城将粽凑成楼阁、亭子、车儿诸般巧样 。”《开元天宝遗事》:“宫中每到端午节,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以小角造弓子,纤妙可爱 , 架箭射盘中粉团 , 中者得食,盖粉团滑腻而难射也 。都中盛于此戏 。”
古人包粽子 , 甜者,还入些许薄荷末,还有用艾叶浸米的,叫做艾香棕子 。顾仲《养小录》记,粽子蒸熟后 , 可以剥出油煎,称油煎者为“仙人之食” 。高濂在《遵生八笺》中,则告诫:凡煮粽子,一定要用稻柴灰淋汁煮,也有用些许石灰煮者,为的是保持粽叶的青而香也 。
粽子的来历
战国时,楚国三闾大夫,再遭到诬害,眼见楚国政治腐败,无力挽救 , 于五月五日自沉汨罗江 。楚国人哀悼屈原,每年五月初五这天,把米放入竹筒 , 煮熟后投入江中作为祭奠 。
到东汉时,传说屈原"托梦"一个长江人说:"人们投入江水祭米,都江中蛟龙夺走了 。今后如果再祭我 , 要用楝叶塞住竹筒口 , 并用彩丝把筒缠好,楝叶和彩丝是蛟龙所害怕的 。"人们都照办了,从此五月初五都用楝叶彩丝把装米的竹筒粽 , 投入江中 。久而久之 , 形成了风俗 。后来人们用菰叶、芦叶裹黍米、糯米,做成粽子,虽然不再投入江中,但五月五日用五色彩红扎粽子纪念屈原,这种寓意千百年来长留人间 。
端午 屈原 粽子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 , 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 。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 。五月五日 , 月、日都是五 , 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 。事实也正是这样的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 。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 , 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 , 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
端午食粽
一提到端午节,人们都会马上想到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而得名,后者顾名思义大概是用竹筒盛米煮成 。端午节吃粽子,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 。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 , 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 , 一名粽,一名黍 。”可见这种食品是在每年端午和夏至两个节日里食用 。
粽子还是一种节日往来的礼品 。到了唐宋时期,粽子已极为有名,市场上常有粽子卖 。现在,我们过端午节仍然免不了要吃几只粽子 。粽子有不少花样,有南北之别,东西之分 。南方常用红枣、花生、咸肉等混在糯米中制成 , 也多见不杂别的食品,而去品味粽叶的清香的;北方多以枣、果脯等作为粽子的馅心 。小小的粽子,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的象征,在人们心中占据着一定的位置 。
名称最多的节日
据统计端午节的名称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如有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等等 。
粽子的种类越来越多
唐宋时期,粽子成为节日及民间的食品,粽子品种繁多,有小脚粽、 筒粽、锥粽、菱粽等;后来粽子用菰叶、芦叶或竹箬瓣做成 , 形状有三角形、斧头形、牛角形、枕头形等;品种有咸肉粽、鲜肉粽、火腿粽、枣肉粽、豆沙粽等 。现今各地的粽子 , 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却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 。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以及川渝两湖的辣粽、贵州的酸菜粽、浙江的火腿粽、苏北的咸蛋粽等等 , 都各有各的风味 。
同风异俗的节日
像同为端午节,全国多在五月初五日过节,惟有福建有些地方是在五月四日过节;同为赛龙舟,湖北秭归(屈原故乡)正式比赛是在五月十三、十四、十五日三天,而其他地方却在初五这天 。有些地方,像江西一些水浅之地,甚至不在水上比赛,而是在陆上跑旱船 。还有些地方要吃年糕、馄饨、油果、咸甜鸡鸭、鹅蛋、蒜瓣等,据说浙江端午节有的地方时兴吃骆驼蹄糕 。
吃粽子不只在节日
在潮汕地区有嗜吃粽子的习惯 , 不仅端午节吃,四季皆吃 。因而各小吃店、点心店经常可以看到卖粽子的 。其实现在不光是潮汕,南方许多城市都有固定的粽子摊 。因此粽子已不再是端午节独有的食品,它更多的是成为人们不能忘记的一种美味 。
粽子简介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历史记载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 。从米,葼声 。”《说文•夂》:“葼,敛足也 。”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 。《集韵•送韵》:“糉,角黍也 。或作粽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方伯协极 。享用角黍 , 龟鳞顺德 。注云:端,始也 , 谓五月初五也 。四仲为方伯 。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 。●(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 , 皆任啖也 。先此二节一日,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 。……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民间传说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 , 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阴历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 , 竹筒贮米 , 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 , 甚善
。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蛟龙所惮也 。’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 。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午 。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端午节~`吃~`粽子~`外面是用一种叶子~`里面是糯米做的馅~~有肉粽~“花生粽~`等~`
很好吃的一种食物喽,是纪念屈原的
挑拨离间的人~叫粽子!

粽子是一种什么食品,什么是粽子

文章插图
2、粽子是什么粽子: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 , 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
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纪念屈原 。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粽子种类繁多,从馅料看,北方有包小枣的北京枣棕;南方则有豆沙、鲜
肉、八宝、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 。吃粽子的风俗 , 千百年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 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
子,2012年粽子入选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集《主食的故事》系列美食之一 。
另类粽子说法比较恶心 , 我看过一本小说《尊命,女鬼大人》,粽子是指僵尸、恶鬼之类不干净的东西 。很吓人,我就不仔细说了 。
大粽子是一句在盗墓者中流传的暗语,就象山里的土匪之间谈话也不能直接说自己杀人放火,都有一套黑话切口 。
粽子是指墓里保存的比较完好,没有腐烂的尸体,摸到大粽子就是碰上麻烦了,指僵尸、恶鬼之类不干净的东西 。
 粽子:会动的有害尸体 。
1. 大粽子:厉害的僵尸、恶鬼之类的东西 。
2.老粽子:可发生尸变的不好对付的僵尸 。
3.干粽子:是指墓里的尸体烂得只剩下一堆白骨了 。
4.肉粽子:是指尸体身上值钱的东西多 。
5.血粽子:血尸墓中的粽子,最厉害 。
【粽子是一种什么食品,什么是粽子】是吃的啊端午节吃的嘛
粽子是一种什么食品,什么是粽子

文章插图
3、粽子是指什么粽子:“粽子”是一句在盗墓者中流传的暗语 。就像山里土匪之间谈话也不能直接说自己杀人放火,每行都有一套黑话切口 。
粽子是指墓里尸体保存的比较完好,没有腐烂;摸到大粽子就是说碰上麻烦了 , 指僵尸、恶鬼之类不干净的东西;干粽子是指墓里的尸体烂得只剩下一堆白骨了;还有肉粽子,就是说尸体身上值钱的东西多 。
有两种
一种食品 , 用竹叶或苇叶等把糯米包?。?扎成三角锥体或其他形状,煮熟后食用 。我国民间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 。
粽子是一句在盗墓者中流传的暗语 , 指墓里保存的比较完好,没有腐烂但已经尸变的尸体,摸到大粽子就是碰上麻烦了,指僵尸、恶鬼之类不干净的东西 。来自于《鬼吹灯》作者虚构 。
粽子是指一种为纪念屈原逢端午节必吃的食物,它是用大枣 , 苇叶,糯米制作而成的,糯米泡两天,苇叶泡软,大枣洗净,用苇叶将糯米包上放两个大枣包上绒扎紧,上锅煮两个小时熟透即可
粽子是一种什么食品,什么是粽子

文章插图
4、粽子有哪些种类粽子的种类有白米粽、绿豆粽、烧肉粽、八宝粽等 。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是中国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 。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 。
形态样式:
九子粽:唐玄宗李隆基曾赋《端午三殿宴群臣》诗一首,里面一句就是称赞九子粽的: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 , 即为九只粽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 。并且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形成五彩缤纷 。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 , 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风俗 。
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精华者,精肥适均 。又 , 肉丁包粽亦可 。
蛋黄粽:中间一个蛋黄,蛋黄必须采用上好鸡蛋,入口甜咸而不反感 。
粽子是一种什么食品,什么是粽子

文章插图
5、粽子是什么东东?粽子是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古称“角黍”,传说是为祭投江的屈原而发明的,是中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 。
历史记载
[编辑本段]
 历史上关于粽子的记载,最早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 。“粽”字本作“糉”,《说文新附�6�1米部》谓“糉,芦叶裹米也 。从米,葼声 。”《说文�6�1夂》:“葼,敛足也 。”义为鸟飞时收敛腿爪 。《集韵�6�1送韵》:“糉 , 角黍也 。或作粽 。”
粽子又名“角黍”,最早记载见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五 , 方伯协极 。享用角黍,龟鳞顺德 。注云:端,始也,谓五月初五也 。四仲为方伯 。俗重五月五日,与夏至同 。●(同 “鸭”),春孚雏,到夏至月,皆任啖也 。先此二节一日 , 又以菰叶裹黏米,杂以粟 , 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熟,二节日所尚啖也 。……裹黏米一名‘糉’,一名‘角黍’,盖取阴阳尚相苞裹未分散之象也 。”
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清楚说明用菰叶裹黍米,煮成尖角或棕榈叶形状食物,所以称“角黍”或“粽” 。
明清以后,粽子多用糯米包裹,这时就不叫角黍,而称粽子了 。
民间传说
[编辑本段]
从南北朝以后,民间开始有粽子 , 源自百姓祭奠屈原的说法 。
南朝梁的吴均(467—520)在《续齐谐记》中写道:“阴历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 。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 , 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 。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 , 以五彩丝缚之 。此二物 , 蛟龙所惮也 。’回依其言 。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
另外的说法是,百姓怕屈原的尸体被江里的鱼吃掉,于是裹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 。
粽子与屈原关联的说法 , 由于其浪漫主义色彩,而被广为传颂 。粽子在文人歌赋中屡有出现 。
元稹在表夏十首中写道:“彩缕碧筠糭,香粳白玉团 。”
宋代杨无咎在齐天乐端午中写道:“疏疏数点黄梅雨 。殊方又逢重午 。角黍包金,菖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 。更钗袅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 , 唤风绫扇小窗午 。”
粽子沿革
[编辑本段]
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
东汉末年:草木灰水浸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就成广东碱水粽 。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 。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
南北朝:出现杂粽 。品种增多,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 , 裹成的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
唐代:粽子用米已“白莹如玉”,粽的形状出现锥形、菱形 。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 。
宋代:有“以艾叶浸米裹之”的“艾香粽”,还有“蜜饯粽”,见苏东坡“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名 。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
元代:粽子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突破菰叶的季节局限 。
明代: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
清代:出现“火腿粽子” 。
如今粽子更是千品百种,璀灿纷呈 。现今各地的粽子,一般都用箬壳包糯米,但内涵花色则根据各地特产和风俗而定,著名的有桂圆粽、肉粽、水晶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辣粽、酸菜粽、火腿粽、咸蛋粽等等 。
粽子趣闻
[编辑本段]
历史最悠久的粽子:西安的蜂蜜凉粽子,载于唐韦巨源《食谱》 。特点是只用糯米,无馅,煮熟后晾凉,吃时用丝线勒成薄片,浇以蜂蜜与黄桂酱――白糖腌桂花酱 。
最大的粽子(正常食用):大肉粽产于广西南宁,每只重约两斤 , 以肥猪肉、绿豆为馅,清香、软糯、甘润、膏腴不腻 。
最大的粽子(吉尼斯纪录):
在2000年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南宁)旅游美食节期间,南宁明园新都酒店的厨师烹制而成的一只巨粽,长3米,宽2.1米 , 高 1.2米,蒸煮熟后达2000多公斤,打破了浙江粽王的纪录 , 成为新的吉尼斯世界粽王 。该粽王共用了 20多口大缸、550公斤糯米、150公斤的五花肉、500公斤绿豆、150公斤板栗、10公斤虾米、10公斤冬菇和 7. 5公斤粽酱,连包带煮共花 6天时间 。此外 , 为煮这只巨粽,南宁化工集团机械厂特制了一口长 3 .5米、宽 2.6米的巨锅 。共有 3000多人品尝了这只粽子 。
最小的粽子:在上海城隍庙 , 绿波廊、湖心亭两处皆有 。长约寸许,形如枕头,火腿为馅,小巧清鲜;湖心亭以为茶食,甚妙 。
粽子流派
[编辑本段]
北方的粽子,多是简单白米,或者杂以赤豆、枣子,蘸白糖食用 。
江南的粽子名声最盛,做法也复杂,尤其是馅,变化多端 。和北方粽子的一个重大差异是,江南粽子的糯米原料,多预先用酱油浸渍,与肉馅相蒸,香味扑鼻 。
国内的粽子,以江南嘉兴出产的最为有名 。嘉兴粽子早在清代,就享有盛誉 。食书记载嘉兴粽子的种类和做法:“竹叶粽”:“取竹叶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
“艾香粽”:“糯米淘净 , 夹枣、栗、绿豆 , 以艾叶浸米裹,入锅煮 。”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软 , 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
“莲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块包粽,火腿要金华者,精肥适均 。又,肉丁包粽亦可 。”
 嘉兴粽子中,又以五芳斋最为著名 。嘉兴五芳斋的鲜肉粽四季供应,用筷子分夹四块,块块见肉,芬芳和润,酥烂嫩鲜,肥糯不腻 。湖州诸老大粽子以洗沙甜粽见长,以豆沙、猪板油丁为馅并不稀罕,难得的是豆沙是洗沙――红小豆煮烂去壳,再加糖、熟猪油、玫瑰原汁炒至乌黑晶亮有劲 , 这种豆沙吃口香、润、细、滑 。
 在江南一带 , 端午节颇见隆重,这种带有浓烈民俗气息的节日 , 也是形形色色的粽类食品上市畅销之时 。犹记笔者幼时,逢此节日,祖母会在我的颈脖上挂一串极可把玩的微型粽子,那碧绿的粽叶和隐隐透出的清香 , 却是小伙伴们相聚时的快乐话题 。渐长 , 才知粽子好吃不为无因,原来,江南一带的粽子分广式和苏式两种,竟如月饼的分类一样 。广式,乃椰蓉粽、莲蓉粽、烧鸭粽、猪油豆沙粽、叉烧蛋黄粽等 。苏式 , 则有白米粽、赤豆粽、鲜肉粽、火腿粽等 。后来,我去过以出产粽子闻名的嘉兴,才知此地的肉粽子果然不凡 , 其香糯和鲜美,至今尚无可与之相比的粽类 。
二十多年前游广东的韶关,见到所产的巨粽 , 可谓眼饱 。那呈方形的大粽子,只要吃一只,包你捧肚叫饱 , 不过论滋味,仍属平常 。
老一辈说,包粽的粽箬很有讲究 , 那是一种专门栽种的青芦叶或特见宽长的竹箬,以之裹粽而煮,便可令之清香和不易变馊 。
作为传统食品 , 今日各地所产之粽可以四季供应不绝,即如上述的嘉兴肉粽 , 今日凡游嘉兴的中外游人,均知尝新而另买几串携归 。在本港,一些专售江南食品的店家,也是一年四季均有供应自制的咸肉火腿粽或鲜肉粽,不过,论滋味,自然无法与嘉兴当地所产者一较也 。
比较有名的粽子有:
1 五芳斋粽子 (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中华老字号)
2 稻香村粽子 (始建于1895年(清光绪21年),中华老字号企业)
3 好利来粽子 (知名品牌,大型糕点连锁企业)
4 三全粽子 (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5 思念粽子 (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
6 利口福粽子 (著名品牌,广州酒家企业集团旗下企业)
7 老边粽子 (始建于1829年,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
8 米旗粽子 (1994年西安,著名品牌)
9 津乐园粽子 (1996年天津,知名品牌)
10 功德林粽子 (创始于1922年上海,中华老字号企业)
就是僵尸!饿鬼!是倒斗的行话!
倒斗就是盗墓!
一种食物
一般都用来做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