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怎么写?( 三 )


课上到现在,真的觉得是和学生在一起成长,有得有失 。但最近却不断地发现经常在教学中遇到“瓶颈”,已有的知识、经验已无法满足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 。这些课文如果只用那么几种教学模式去上,学生马上会感到枯燥、无味,甚至有时对你的教学思路一清二楚,这样的课还有什么味?作文的教学有时会感到“束手无策”,只是通过讲讲要求、读读例作、尝试写写、作后评价,学生怎会对作文感兴趣呢?……如何穿越“瓶颈”领略更宽广的教学天地,这又是我最近在不断反思的问题 。如果仅仅禁锢在自己小小的教学天地里,对曾经的成绩沾沾自喜,那只会有一个结果——不进则退!我想是到了及时充电、补充的时候了 。多读一些教育理论方面的书籍、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向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多请教,对自己的教学多反思,提高自己对教材的把握、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希望能冲破瓶颈的新天地 。看到这篇文章觉得写得很好,很有针对性 。自己的感想是:
1、自主的价值在于学生自主的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但这一切的前提是,教师的主导一定要在事前有了足够的铺垫,学生已经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 。
2、探究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事事探究,对一个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探究既要注重过程可也不能忽略结果,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问题解决 。
3、盲目活动很可怕 。虽然新课标强调对话,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过程,但是并不等于在课堂中阅读理解的过程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来完成即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整堂课一个讨论接一个讨论,一个交流接一个交流,学生个体阅读、思考的时间和机会太少,特别是学生的默读、静思、写作时间多被挤掉,最终影响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
4、语文学科要有语文学科的特色,语文的文学性和趣味性不能忽视 。盲目综合,把语文上成科普课、思品课不可取 。不管在课上扩充的是什么材料采用的什么活动,其落脚点都必须为听说读写服务,为积累语言,沉淀语感服务 。
本不能丢 。不能拿着新课标中提倡“否定‘课本中心’”的说法当尚方宝剑,完全忽视文字本身所承载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去追求所谓的“新意”“创新”还有什么意义?纯粹的“大胆的说”进而“编造的说”而完全忽略文字本身,忽略文字的背后,语感和语言的挖掘从何谈起?
语文真的是很美的一门学科,记得自己上学时铺天盖地的都是语文压抑了人性,对语文教学的批判 。现在的新课改让我看到了欣喜的动向,可是,真的很怕矫枉过正,一味的不负责任的“创新”“活动”让语文的文字不再重要,重要的只是头脑中的不负责任的“胡编乱造” 。始终相信,语文的阅读是最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大量自主的默读、静思培养的是语文的素养,没有足够的阅读做基础,过多的“对话”是无法达到感悟和体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