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计划新版多篇怎么写?( 六 )


四、具体工作和措施
1、根据学生开学初的学习情况 , 及时了解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
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受家庭环境影响 , 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 (2)心理原因 , 缺乏自信心 , (3)学生基础差 。
2、对学困生增加感情投资 , 用爱心哺育学困生 , 而耐心教育学困生 。
3、及时抓住学困生的“闪光点” , 全面渗透激励教育 , 多鼓励、多表扬 , 少批评、少指责 , 促使他们进步 。
4、采取倾斜政策 , 对学困生给以“偏爱和厚爱” 。
5、把握每个学困生的特点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
因势利导 , 因材施教 。
6、注重学法指导 , 培养学困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7、立足课堂 , 多提善问 。
同时尽量多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辅导 。
8、定期与家长联系 , 及时跟进了解学困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 , 
努力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合力 , 促进学困生的转化 。
9、建立“学困生帮扶记录”档案 , 目标到人 , 责任到人 。
10、要善于反思 , 不断总结完善“学困生帮扶”的经验 。
五、学困生的分配考评方式及奖励措施
分配方案:根据年级实际情况 , 结合三校考评时的优秀分数为688分 , 及格分数为516分 , 现对年级660分至700分与480分至550分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 , 总计帮扶学生为82名 。帮扶教师范围为初二年级代课教师 , 其中初二年级教师22名 , 其他年级部分兼课教师7名 , 合计为29名 。年级根据82名学困生的成绩进行了合理搭配 , 分配给以上29名教师 , 每位教师2至3人 , 均为教师所任教的班级学生 , 一便更有针对性的开展帮扶工作 。
考评方式:根据本学期期中期末2次考试的成绩 , 对每一位学困生的总分与这一次期末成绩进行比较 , 进步为加 , 退步为负 , 最后把每位教师所帮扶学生的进步分相加 , 再取平均分 , 以平均分的多少按三分之一的比例评出一二三等奖 , 一学期只评一次 , 期末考试后评定 。其中期中考试占30% , 期末考试占70% 。即29名教师取10名一等奖 , 10名二等奖 , 9名三等奖 。
奖励措施:
1、对本年级的22名教师 , 因综合考评时有10分的年级民主评议分 , 现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