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惧之旅》读后感摘抄( 四 )


书里对死亡的恐惧写的如此逼真形象,仿佛让我也在鬼门关走了一圈 。
可笑的是格雷厄姆死里逃生,第一时间就想到对自己“托福真情”的乔赛特 。
结果,十分讽刺 。书里很多地方都强调了“生意人” 。
自己的死也是生意,真情也可以是“生意”,人生仿佛再也离不开生意两字 。
格雷厄姆恐怕从面对死开始,才为自己而活,但生活的真相永远都是冷漠的 。
《恐惧之旅》读后感(四):《恐惧之旅》:一段普通人摆脱特工追杀的惊险逃亡旅程
近日,首次在中国出版的悬疑小说《恐惧之旅》是一部由英国作家埃里克·安布勒1940年创作的作品,1943年就曾被改编拍摄成名为《长夜漫漫路迢迢》的黑白电影 。这个故事的精彩之处在于,它以普通人的角度描绘了一段二战期间摆脱特工追杀的惊险逃亡旅程 。由于男主人公工程师的普通民众身份,令读者更能切身体会他被卷入这段惊恐旅行后,从半信半疑到如释重负,又从危若朝露到险象环生,再从一线生机到大失所望,最后从急中生智到死里逃生,这期间他一次又一次大起大落的情绪变化,也更能理解他作为普通人经历这些时的恐惧心理 。
【英】埃里克·安布勒 著《恐惧之旅》
最初,《恐惧之旅》这本书吸引我,是因为在书的腰封上写着:作者埃里克·安布勒是爱伦·坡终身大师奖和钻石匕首奖双料得主 。在我看来,这两个奖项分别是颁自美英两国的终身成就奖,这和入选年度排行榜的性质完全不同 。看了书中的介绍才知道,这本书是安布勒一套四部作品中的第三部,却是我看过的第一部这位作家的作品 。读完后我不得不承认,他能获得那两项终身成就奖确实是实至名归 。他的作品故事性很强、悬念迭出,令人读来总是迫切希望尽快弄清主人公接下来的命运走向 。
英国作家埃里克·安布勒
《恐惧之旅》的男主人公叫格雷厄姆,说他是普通人是因为他确实只是一位工程师,并不是战争年代的军官或者特工 。但他的普通也不是说他遭遇追杀就完全是无辜的,毕竟他是一家英国武器制造商的工程师 。他不是制造普通商用机器的,而是制造武器的,因此他才会成为特工追杀的目标 。但在他的内心深处却认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不会亲自上前线作战,也因此他觉得自己没理由会成为特工追杀的对象 。
根据《恐惧之旅》改编的电影《长夜漫漫路迢迢》海报
《恐惧之旅》的故事起因是格雷厄姆因工作需要被派往土耳其的几个地方,与当地的造船厂专家讨论关于海军舰艇重新装备新型枪炮和鱼雷发射管的问题,讨论工作结束后,他准备从伊斯坦布尔回英国 。在登上回程火车的前一天晚上,他被在当地工作的同事科佩金邀请去夜总会放松一下 。没想到当凌晨三点他回到酒店房间后,迎接他的是三颗子弹 。其中一颗还打伤了他的右手,好在只是擦伤皮肉,没有伤及筋骨 。由于他放在酒店房间里的箱子还锁着,没有任何财物损失,为了不耽误第二天回家的火车,他在酒店工作人员的游说下决定不报警 。但他始终是遭受了惊吓,所以立刻给科佩金打电话,向对方讲述了自己的遭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