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挑战杯创业计划书写法怎么样?( 二 )


风险投资最好在第5 。6年退出,采用创业小组及公司员工险资本所占股本的方式较为适合本公司 。
1、5团队概述
创业小组的成员将参与公司财务、营销、推广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他们具有专业的管理和营销知识,可以有效控制人力成本和材料成本,提高公司运营效率 。产品设计、制作人员主要出艺术和文学专业的员工组成,他们具有良好的文学艺术基础和优秀的专业素养;同时,公司聘请在摈葬文化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乔宽元教授和上海市民政局摈葬管理处处长顾秋根先生为顾问,不但能满足顾客的特殊需求,更能根据客户需求不断扩充公司文化的外延 。
2、背景描述
中国人很重视丧葬问题 。至亲至爱的人逝世是人生莫大的悲痛,人们一般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摈葬仪式 。在这一方面,人们大都不吝裔花钱,以求表达心中悲痛 。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从一位死者去世到骨灰正式下葬,亲属在殃葬各方面的花费一般累计约3万元 。有些亲属甚至将死者生前具有特殊意义的遗物一起焚烧或埋葬,更有甚者花费不菲的钱财去购置新的昂贵物品来“陪葬”,目的就是使死者在所谓的另一个世界得到享受 。这种行为不仅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给并不富裕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不符合社会所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而且指导思想本身就是落后和迷信的,与我们时代发展的矛盾也日渐突出 。除此之外,人们还会通过其他方式来追悼死者 。每年的清明节和冬至,都会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走出家门,来到各个墓地和陵园给自己的已经去世的亲人扫墓,寄托自己对亲人的哀思 。为了表达这种感情,他们会在亲人的墓碑前,烧掉许多具钱、锡箔等物品,同时伴随的就是呼天抢地的哭声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由于人数众多,每年此类时节,各个陵园都是浓烟弥漫,交通拥挤,给周边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 。从唯物的角度来谈,人死不能复生,更重要的是生者如何继承死者的精神文化遗产,更好地生活 。
在我国,滨葬习俗主要经历了两次变革:第一次就是由埋葬变为火葬,这是人们思想认识的一大进步,在上海已经基本实现100%的火化;第二次是由保留骨灰变为不保留骨灰,人们真正从形式上接受唯物观 。在如今的中国摈葬业的活动中唯心主义和封建思想仍有相当大的市场,与我们的社会文化形成巨大反差 。目前摈葬业的经营状况并不乐观,许多摈仪馆甚至亏损经营;同时,人们的需求通常都是低层次的 。这表明,我国摈葬行业面临有效供给和有效需求都不足的双重问题 。目前,我国政府主管部门在摈葬行业逐步推行“少占地,不占地”的指导方针,提倡逐步破除迷信习俗和取缔宣扬迷信的场所,规范操作方式,逐步净化这一市场领域 。随着国家引导消费需求的改变和有效需求的增加,必定引发有效供给的扩大 。‘上海是我国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较高的城市,已率先进人老龄化社会,保守估计平均寿命为80岁 。上海1600万入口中平均每年约有20万人去世 。同时上海人普遍推行墓祭,以较低限计算,如果墓祭延续5年(这是一个与事实相去甚远的数据,仅为方便计算用),那么,“新鬼、老鬼”共有100万,并将逐步以年20万的速度递增——这是一种“累积效应” 。国外学者提出了“250定律”,即每一个现代人有250个社会关系,如250人都要为死者祭悼,则共有25删万人次扫墓!就以上海20xx年清明节为例,在短期内因祭奠扫墓而出行的就约有450万人,这还不算是一个大的数字 。单单以这450万人计,这是一个多么巨大的消费群体啊!摈葬消费又是一个多么大的消费领域!城市化过程的加快,使居民的居住方式与农居不同,失去了办丧事的场所;上海滨仪馆中“一小时追悼会”的奔丧模式,是远远不能表达丧者家属和亲朋好友对逝者的怀念之心的 。这里就有巨大的需求 。有需求,就有市场 。所以,我们认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满足消费者潜在的购买欲,以何种形式推出我们的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