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詹天佑》有感如何写?( 二 )



读《詹天佑》有感如何写?


前些天,我们学习了《詹天佑》这篇课文,我心中十分敬佩詹天佑 。等在那么大的压力下毅然的接受任务真的很不容易呀!
首先来介绍一下詹天佑,詹天佑是江西人,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中国铁路之父”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班 。在美国读中学是,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 。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 。1881年回国 。回国后,詹天佑投身于中国铁路建设事业,曾主持过我国京张等早期铁路的建设,为发展我国早期铁路建设事业呕心沥血 。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 。
本文记述了詹天佑突出的成就——主持修筑第一条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施工、设计的铁路,赞扬了詹天佑杰出才华和强烈的爱国精神 。
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詹天佑的才华:一、面对帝国主义者的阻挠、要挟和嘲笑,为了维护国家尊严,詹天佑勇于授命;二、在修筑铁路的过程中,他凭着强烈的爱国精神战胜了一切艰难险阻,创造性的开凿了隧道,设计出“人”字形线路,这正是他爱国精神和卓越创造才能的体现;三、铁路提早两年竣工,他的杰出才能灭了帝国主义者的威风,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
面对种种困难,他总能想到解决的方法,比如在遇到自然环境恶劣的困难,他白天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他还常常请教当地村民 。
是他,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中国铁路史的神话;是他凭着一腔爱国热情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洗刷了对中国的侮辱 。帝国主义的嘲讽,摧不垮他修筑铁路的勇气;塞外的狂风怒号,阻挡不住他勘测线路的脚步 。山儿高,岭儿大,坡度大,重重难题都难不倒坚韧智慧的他,
看啊,八达岭过青龙桥车站有一座铜像 。那个塑像上刻的就是智慧的化身——詹天佑!

读《詹天佑》有感如何写?


近期,我读了一篇课文《詹天佑》 。读完后,我知道了从北京到张家口这段铁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 。这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 。
当我读到“哪里有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湾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一点马虎 。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时,让我想到了詹天佑是一个负责的人 。这也让我想起我平时那马虎的毛病 。
当我读到了课文结尾时,说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计划提前了两年 。这说明了詹天佑对工程一丝不苟、高度负责的精神 。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