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第一次家长会家长发言稿怎么写?(22)


3、沟通交流
交流一定是建立在真诚、尊重基础上的 。尤其孩子已经成年,他们往往不自觉地去极力维护自己的尊严 。龙应台在《目送》里有句话,“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必追 。”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孩子成长就意味着父母的放手 。
我想起自己女儿学走路的过程,先是学会了慢慢站立,再是扶着沙发或床沿移动,而后扶着大人的手迈步,再后来我用一根线绳引导着让她向前走了几步,直到后来她慢慢地学会了独立行走以至于奔跑 。这个过程想必家长们都深有体会 。当孩子学会了走路,他就再也不愿意被搀扶;如果一定要去搀扶,得到的回应往往是不耐烦或恼怒,这时的搀扶对他来说,不再是帮助而是挑衅——搀扶的行为伤了他的自尊、妨碍了他的成长 。
每一位孩子的成长都是类似的,他会不断地要求一些突破,并以挑战的姿态或言行来宣示自己的成长 。当他觉得自己的成长受到束缚,他就会发起挑战或进攻 。而与孩子走得最近的家长往往会成为孩子挑战的对象,尤其是在他们感觉被父母控制而感觉失去自由的时候 。这时,有的家长就会感觉到权威受到胁迫,要么直面向前与自己的子女“开战”,要么就感觉到手足无措 。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或父母被子女控制,很少有父母能够最终控制得了子女的,如果有,那也只是形式上的、暂时的,或者子女的成长是被完全压抑着的 。
可能会有家长说,“孩子长大了,是不是我们就需要撒手不管了?”毫无疑问,肯定不是 。即使是孩子成家立业了,我们也不可能完全不管不问 。只是,孩子逐渐长大,我们在与孩子相处交流的方式也要随着做出一些改变,要从“命令遵从”逐渐过渡到“协商建议” 。要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成长,并学会对自己负责 。
所谓“叛逆”,往往是在被压制的环境中才会发生的行为 。父母与子女交流不畅,多数原因是由父母的“控制”与子女的“反控制”引起的 。作为父母,要时时警醒自己是不是在“控制”或者“想控制”自己的孩子 。父母需要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影响自己的孩子,而不是控制 。
另外,父母所提供的影响尽可能不要太显露在外 。“你能不能像谁谁谁那样……”这种显性化的教育往往会成为子女眼中的干涉,召来的多是抗拒 。
针对于如何与子女交流呢?特提出如下几条供家长们参考:
(1)换位思考、控制言行
多站在孩子角度上思考问题,不要紧盯行为,要深挖其背后的原因 。比如,孩子最近情绪有些低落或者成绩波动较大,不要第一时间就质疑和责难,而是尽可能地通过更多观察、咨询老师、尝试交流等方式了解原因 。出了问题,孩子肯定也会处在焦虑不安中,本身已经有了一定的压力,如果父母再施压而不是帮忙他解决真正的问题,往往会使孩子更加心烦意乱,甚至会与父母爆发冲突、冷战或者自暴自弃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一样,当有了烦心事时,有人不是给你帮忙,而是质询、责难甚至嘲讽,你会有什么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