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读后感怎么写?( 九 )


20沙僧的形象写得也不错,但比起孙悟空、猪八戒来,则要逊色得多 。沙僧更是缺少鲜明的性格特点,这不能不说是《西游记》的缺憾 。尽管如此,他仍是不可或缺的配角,当孙行者和猪八戒闹矛盾的时候,须由他出来劝说调解,两位师兄外出时,由他陪伴师傅 。如果没有这一个徒弟,唐僧就危险了,经也取不成 。
《西游记》成书于16世纪明朝中叶,自问世以来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在中国,乃至亚洲部分地区西游记家喻户晓,其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等人物和 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 等故事尤其为人熟悉 。几百年以来,西游记被改编成了各种地方戏曲,及电影、电视剧、动画片、漫画,版本繁多 。在日本等亚洲国家也出现了以孙悟空为主角的文艺作品 。关于西游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明朝的吴承恩,吴承恩经过艰苦的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文学巨著!
范文五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文学百花园中一朵怒放的齐葩 。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1雅俗共赏 。如此之宏著怎一个 梦 字解决呢?不错,《西游记》它的艺术成就、人物塑造、思想内容等是多方面,多角度的 。而在这儿,我只从弗洛伊德的 梦 论入手,用精神分析的方法来解析《西游记》 。
然而,目前社会上还有许多人被一些价值不大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很满足 。经过几百年的探索和发展,人们对物质需求已不再迫切,但对于精神自由的需求却无端被抹杀了 。总之, 我认为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一种开阔进取, 寻找最大自由的精神 。
弗洛伊德将精神分析方法推衍至文学创作上来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将作家与精神病患者联系在一起,而这一联系的桥梁就是 梦。弗洛伊德认为,作家的写作也是在做梦,只不过是在非睡梦状态下作梦,因而他的作品也是他内心无意识本能的变形显现,欲望的替代满足 。我们往往会说自己作的梦是混乱、荒谬的,完全是一种变了形的东西 。
每当我翻开《西游记》时,总有不同的心情 。它在四大名著中,是最生动活泼的,小时候的我读起它来总觉得既过瘾又有趣 。但今时今日,不变的是那光怪陆离,色彩斑斓的神话世界,我的领悟却变了 。
22
这是一部所有人都爱读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解读它时获取不同的感觉和启示,有人喜欢它鲜明的人物个性;有人喜欢它瑰丽的整体形象;有人喜欢它活泼诙谐的对话旁白;有人还研究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现象 。但在我看来,他那曲折的情节中暗藏着人们渴望而不可及的生活理想和人性追求,那就是 自由 。
在经历了日复一日个性受约束的日子,廿一世纪的人们都格外向往自由,向往那个自由的化身:孙悟空 。孙悟空破土而出, 不伏麒麟辖,不服凤凰管,又不服人间王位所约束 ,闯龙宫,闹冥司,自花果山上目在称王 。可以说已经达到人性摆脱一切束缚,彻底自由的状态 。孙悟空其实就是自由的化身,他的品质中最突出的就是向往自由,他始终在追求自由,它的一切斗争也是为了争取自由 。这样一个鲜活的形象给予了读者一种追求自由,追逐自由的力量和勇气 。然而,每个人都明白, 在现在,即使是将来,完全的自由终究是不可能的,人始终要受到这般那般的约束 。尽管包围着我们的是个受约束的世界,但我们可以让内心尽量变得广阔而幽深,让它能够无边无际、包容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