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主体是指具体的微观的过程主要分析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关系主体性教育提出一个焦点问题是教师主体学生主体还是双主体我以为是双主体主体是一个相对客观体而存在的概念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活的因素是人就有主体性但这种主体是可能主体教师与学生的客体分别是自身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同时主体可用胡塞尔的主体间性来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双方都是主体而且双方都要以主体的姿态参与交往活动任何一方不以主体的姿态参与交往交往活动就不能进行这种情况正符合师生间的互动关系这个具体过程是
教育过程开始时教师主体性高学生主体性低教育过程结束时学生由低主体性向高主体性转化而且只有教师的高主体性才能完成学生由低主体性向高主体性的转化 。
2.4主体性教育实现的可能途径
主体性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教学过程要体现培养主体人格这个目的即注意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培养主体意识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1 自我意识的水平制约着个人对自己的人格形成和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2自我评价的性质决定人格发展的方向3自我调控能力制约着人格的发展因此要重视自我意识的培养主体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育中也要重视自我意识的培养主体能力是在一般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育中也要重视培养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等一般能力 。
教学目标也要体现培养主体人格这个目的教学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过程构成其中智育过程的最高目标是学会学习德育过程的最高目标是自我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专指品德教育学会学习最重要的是会自学懂得学习的方法能监控自己的学习以及评价自己的学习自我教育是指自己教育自己能自己选择教育目标进行自我监督自我检查自我修养自我激励自我评价能使自己的品德不断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自我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师不能总牵着学生的手走路要让他独立行走一个会独立行走的人才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
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要体现主体人格培养的目标学生要学的知识有科学技术知识道德知识艺术知识政治知识等我们要挖掘出这些知识中隐含的精神因素如科学知识中的怀疑批判精神民主自由精神坚持真理精神道德知识中的信仰追求精神满足等因素艺术知识中的非功利感性情感创造的意识吃苦耐劳等精神因素用来培养学生的精神性形成主体人格 。
主体性教育的实现还要加强理论的研究与实践支持主体性教育的理论已有不少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它强调知识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的认知过程经过同化顺应两个阶段这个理论特别强调主体原有的认知状况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如科尔伯格的认知发展德育观从道德角度强调主体主动活动建构道德的重要性另外杜威的儿童中心主义布卢纳的发现学习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以及我国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法上海的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以及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对主体性教育理论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