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桥建于哪一年,钱塘江大桥介绍?

1、钱塘江大桥介绍?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 。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钱塘江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 , 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总投资540万银元 。截至2015年10月22日,“78岁”的钱塘江大桥已经实现了行车安全和人身安全22235天,被网民热捧为“桥坚强” 。
2016年9月,钱塘江大桥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 。
地理位置
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六和塔附近,横跨钱塘江,北岸在杭州二龙山东麓,南岸在滨江区浦沿街道联庄村上沙埠,是由我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第一座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特大桥 。该桥为上下双层钢结构桁梁桥 , 全长1453米,宽9.1米,高7.1米 。
建筑结构
钱塘江一桥全长1453m , 正桥长1072m,南、北公路引桥各长93m和288m 。铁路桥由16空跨度为65.84m的简支华伦式桁梁和两孔14.63m板梁组成 。公路除16孔桁梁上层为公路外,北岸引桥由3孔50m桁拱及其两端15m平台和5孔9.2m钢筋砼框架组成;南岸引桥由1孔50m桁拱及其两端15m平台和两孔9.2m钢筋砼框架组成 。
钢桁梁桁高10.7m , 主桁中心距6.1m;单线铁路净空高6.7m , 宽4.9m 。公路为双车道6.1m宽,两侧设1.52m人行道 。
铁路设计荷载等级为E-50级 , 公路设计活载等级为H-15级 。
钱塘江桥正桥主桁钢材由英国Dorman Long公司1935年出品,主要化学成份为C0.3%,Mn0.7~1.0%,Si<0.2% , Cr0.7~1.1%,Cu0.25~0.5% 。钢材抗拉屈服极限362.2MPa 。
桥长1453米,分引桥和正桥两个部分 。正桥十六孔,桥墩十五座 。上层公路桥,宽六点一米,两侧人行道各一点五米 。大桥建成未及三个月,日军铁蹄踏上北岸桥头,国民党军队下令炸毁 , 直至抗战胜利后修复通车 。它也是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大桥 。
桥于建国后曾多次维修 。大桥如江上飞虹,雄伟壮观 。该桥设计寿命50年,已经超期服役20多年 。如今在老桥下游13公里,第二座公路、铁路平行的钱塘江大桥于1987年底动工,1993年建成并通车 。成为浙赣、沪杭铁路复线的枢纽 。北接沪杭铁路线的乔司站,南接浙赣铁路线的萧山站 。铁路桥长2860米 , 公路桥长1792.8米 。双虹飞彩,宏伟壮观 。现另筑三桥,与其并驾齐驱 。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 。为了完成建桥重任,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只身来到杭州 。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终于被当局采纳 。
1934年11月11日 , 钱塘江大桥开工兴建 。39岁的茅以升受命担任钱塘江大桥的总设计师、总工程师 。当时,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的铁蹄已经践踏了我国东北地区,并对华北乃至整个中国虎视眈眈,妄图亡我中华 。茅以升尽管不是政治家,但他热爱祖国,对时局的忧患使他保持了清醒的头脑 。
意义
该桥由著名桥梁工程师茅以升设计,并主持施工,首次采用气压法沉箱掘泥打桩成功 。打破了外国人认为此处不可能建桥的预言 。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如今第二座公路、铁路平行的钱塘江大桥建成并通车 。成为浙赣、沪杭铁路复线的枢纽 。双虹飞彩,宏伟壮观 。
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 , 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
钱塘江大桥不仅是我国桥梁史上的巨大成就,也是中国铁路桥梁史上一个辉煌的里程碑 。
修建意义
登上杭州六和塔后极目眺望,会看到一座雄伟的现代化两层铁路、公路大桥飞架在钱塘江上 , 这就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座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现代化大铁桥——钱塘江大桥,它是由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先生主持设计建造的 。然而,这座大桥在建成89天时 , 由茅以升先生协助炸毁过 。
历史价值
2006年05月25日 , 钱塘江大桥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钱塘江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动工,历三年零一个月时间 , 建成我国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 。历经坎坷 。它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钢梁双层公路、铁路两用大桥,位于六和塔东侧江面 。作为整个杭州城市观光的南起点 。站在并不宽阔的桥面上可以一览六和塔全景,体会杭城依山傍水的味道 。
钱塘江大桥建成于抗日烽火之中 , 它不仅在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书写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也是我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同时它也是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 。而这座大桥经历的一段传奇,却是最令人难忘的 。
上世纪30年代,正在兴建中的浙赣铁路要与沪杭铁路衔接,需在钱塘江上架设一座大桥 。1934年,时任钱塘江大桥桥工处处长的茅以升,受命开始主持这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钢铁大桥工程 。之前,在中国的大川大河上,虽已有一些大桥 , 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国人修的……可以想象,茅以升担负着一项前所未有的重任,他要用自己的智慧来证明中国人有能力建造现代化大桥 。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独家信息,敬请实时关注建筑网微信号 。
更多关于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点击底部客服免费咨询 。

钱塘江大桥建于哪一年,钱塘江大桥介绍?

文章插图
2、钱塘江大桥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建筑者是谁?建筑者资料?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 。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 。从此,茅以升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 他的名字和新建的大桥一起留在祖国各地 。经过5年的努力,茅以升终于将现代化的钱塘江大桥建成 。
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又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 , 他又接受修建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任务 。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到1957年9月25日建成,比原计划提前两年 。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 。茅以升设计这座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的双层钢桁梁桥 。上层为公路桥 , 宽22.5米,其中车行道宽18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 。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 。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确保了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网联成一体 。
钱塘江大桥建于哪一年,钱塘江大桥介绍?

文章插图
3、钱塘江大桥在哪里?钱塘江大桥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的钱塘江上 。由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横贯钱塘江南北,是连接沪杭甬铁路、浙赣铁路的交通要道 。钱塘江大桥于1934年8月8日开始动工兴建,1937年9月26日建成,历时三年零一个月时间 , 总投资540万银元 。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日军从浙北南下而炸毁 。抗战后钱江一桥开始重修 。1953年5月钱江大桥恢复通车 。国家级第六批重点文物名单 。
浙江杭州
六和塔附近
铁路公路两用上下双层大桥
最初为茅以升设计建造,建成后不到100天 , 因抗日茅以升亲手炸毁,后陆续修复
钱塘江大桥建于哪一年,钱塘江大桥介绍?

文章插图
4、简单介绍钱塘江大桥的历史背景
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双层桥,1935年4月6日正式开工,1937年8月14日就遭遇了第一次敌机的空袭,但在一个月后,9月26日大桥铁路通车,11月17日,公路通车 。
同年12月23日为抵御侵华日军而炸桥,1944年10月日军修通铁路桥(公路桥一直未通),同年2月4日游击队又一次炸桥,1946年6月桥工处回杭州修复大桥 , 1947年3月大桥临时通车 , 1949年5月3日 *** 败退时应付炸桥且桥工处当天临时修通 , 1950年4月大桥临时修复,1953年9月大桥六号墩修复,从此大桥全面修复完工 。
钱塘江大桥的设计、建造主持者是当代桥梁专家茅以升博士 。
为了完成建桥重任 , 茅以升毅然辞去北洋大学教席 , 只身来到杭州 。
首次采用气压沉箱法掘泥打桩获得成功,打破了外国人认为“钱塘江水深流急,不可能建桥”的预言 。
为中国人民长了志气 , 由他主持制订的建桥方案不但切实可行,而且比美国桥梁专家华德尔提出的方案减少投资约二百万元 , 终于被当局采纳,雄伟壮丽的大桥,抒发出中华儿女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豪情壮志,而铭刻其中的“殚精竭智千日功,通车之日却炸桥”的扼腕痛心却使国人永志难忘 。
扩展资料:
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的故事
1937年11月11日,日军的战火逼近杭州 。
在16日下午,茅以升正在桥工处工作,突然有位客人来访 , 说是南京方面的,有机密要事 , 必须面见茅以升 。
来者为南京工兵学院的丁教官,他向茅以升出示了一份南京 *** 的绝密文件后,简单地介绍了当前十分严峻的形势 , 并十分严肃地说:“如果杭州不保 , 钱塘江大桥就等于是给日本人造的了!奉上级命令 , 因敌军逼近杭州,要在明日炸毁钱塘江桥,以防敌人过江 。”
丁教官还透露,炸桥所需炸药及爆炸器材都已经直接由南京运来了,就在外边的汽车上 。
说完,便拿出军方命令 , 要桥工处协同办理炸桥事宜,限明日完成 。
茅以升闻言,大吃一惊,想不到战事演变会如此之快!集两年半心血好不容易建成的大桥,铁路刚刚通车,就要自己亲手去炸毁它,这真是一件痛心的事情,茅以升经历着一生中最痛苦的时刻 。
【钱塘江大桥建于哪一年,钱塘江大桥介绍?】 对自己倾注了无数心血和汗水的心爱之物作迫不得已的举动,这种“忍痛割爱”的滋味,是谁都能想见的 。
但军令如山倒,茅以升对丁教官说:“我们建造大桥时,已经考虑到毁桥问题,有意在靠南岸的第二个桥墩里,准备了一个放炸药的长方形空洞 。”
丁教官非常惊讶,连连称赞:“你们想得真周到!真有远见!”丁教官估计,炸一座桥墩和五孔钢梁,需要将100多根引线接到放炸药的地方,而完成这项工程至少需要12个小时 , 如果等到兵临城下再来施工,就来不及了 。
大家考虑再三,决定先把炸药放进要炸的桥墩的那个长方形空洞内,以及五孔钢梁应炸的杆件上,然后将100多根引线从每个放炸药的地方 , 统统接到南岸的一所房子里,等到要炸桥时 , 再把每根引线接通雷管 , 最后当听到爆炸令下,就将爆炸器的雷管通电点火,这样大桥的五孔一墩就能立刻同时被炸毁了 。
方案得到南京方面许可后,丁教官便带人行动起来,桥工处派人协助,忙了一个通宵,17日凌晨,埋放炸药的工作全部完毕 。
丁教官在大桥南岸设了前沿指挥所 。
与此同时 , 通知凡过桥的火车司机和司炉,过桥时不得捅炉,严防漏下火星 。
安放炸药的事,对外严格保密 。
然而,形势瞬息万变 。
正在这时,茅以升突然接到浙江省 *** 命令,因大量难民涌入杭州,渡船根本不够用,钱塘江大桥公路部分必须于当天全面通车 。
浙江省 *** 此时也不知道大桥上刚刚装置了炸药,因为此事是高度保密的 。
大桥公路的路面早在一个多月前就竣工了,只因为预防敌机空袭,所以才没有开放通车 。
现在鉴于情况特殊,11月17日 , 公路桥便通车了 。
这一天,得到消息的人们 , 从杭州、宁波等地来到大桥两端的江边 。
当第一辆汽车从大桥上驶过时,两岸数十万群众掌声雷动,场面十分感人 。
也就是这天,茅以升和总工程师罗英,乘坐12号小汽车,才第一次在大桥公路上驶过 。
兴奋的人流随后涌向公路桥,挤得水泄不通 。
有些人脱下鞋 , 在桥面的人行道上走来走去,嘴里还念叨着:“几辈子人都说两脚跨过钱塘江是办不到的 , 你们看,这不是做到了吗!”“两脚跨过钱塘江”这话被人们用来讽刺说大话的人,眼下每个从桥上走过的人 , 都实现了“两脚跨过钱塘江”的愿望 。
但有几人知道,数百公斤炸药此时就安置在桥身上 , 这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施工建造的大桥在落成之日,竟然就已面临着被炸毁的命运?
战事越逼越紧,日军进攻武康,窥视富阳,杭州已经是危在旦夕了 。
此时钱江大桥上南渡的行人更多,自不必说,在铁路方面 , 上海和南京之间已不能通车 , 钱江大桥成了撤退的唯一通道 , 据当时的铁路局估计 , 炸桥前的12月22日这一天,撤退过桥的机车有300多辆,客货车2000多辆,逃难的难民有10万之多 。
有人估算,仅抢运出来的物资的价值,就超过建桥花费的500多万银元 。
钱塘江大桥为抗日战争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
第二天即1937年12月23日,日军开始气势汹汹地攻打杭州 。
当天下午1点多钟,茅以升终于接到命令:炸桥 。
但过桥的难民仍如潮涌 。
3点整,炸桥的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
茅以升站在桥头看着桥上黑压压的难民,心头涌起对日寇无比的愤怒 。
直等到下午5点钟时,敌骑扬起的尘烟已然隐隐可见,他这才断然禁止行人,准备实施爆破 。
一声令下 , 只听得轰隆一声巨响,烟雾冲天,水花四溅,雄伟的1453米的卧江长龙被从六处截断,为抗日战争悲壮地就义了 。
这座历经925天夜以继日紧张施工、耗资160万美元的现代化大桥 , 仅仅存在了89天 。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 , 全部修复工程结束,钱塘江大桥又重新飞跨在钱塘江的波涛之上 。
钱塘江大桥建于哪一年,钱塘江大桥介绍?

文章插图
5、钱塘江大桥建于哪一年?钱塘江大桥始建于民国23年 , 也就是1934年08月08日 。又名钱江一桥 , 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境的一座跨钱塘江双层桁架梁桥,位于西湖之南,六和塔附近钱塘江上,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全部结构设计,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 。
钱塘江大桥始建于民国23年(1934年)08月08日;分别于民国26年(1937年)09月26日和11月17日铁路桥、公路桥建成通车;于民国26年(1937年)12月23日为阻断侵华日军南下而炸毁;于民国37年(1948年)05月成功修复 。于2006年5月25日被列为中国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钱塘江大桥北起西湖区六和塔虎跑路,南至滨江区江南大道联庄村上沙埠;全长1453米,公路桥宽9.14米,铁路桥宽4.88米;桥面上层为双向两车道公路部分,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单线轨道铁路部分,设计速度120千米/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