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如何写?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二、学情分析
贯彻《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目的,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为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
三、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共五章,16大节 。
“全等三角形”会带领同学们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探索两个三角形形状、大小相同的条件,了解角平分线的性质 。
在我们周围的世界,会看到许多对称的现象,怎样认识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十三章“轴对称”会告诉答案 。
我们生活在变化的世界中,时间的推移、人口增长、水位升降 。变化的例子举不胜举 。函数将给提供描述这些变化的一种数学工具——一次函数 。
在“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中,我们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解决更多与数量关系有关的问题,加深对“从数到式”这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的认识 。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钻研新课标,掌握教材,编写好“教案”“学案” 。
2、认真备课,争取充分掌握学生动态 。
认真钻研大纲和教材,做好各章节的总体备课工作,对总体教学情况和各单元、专题做到心中有数,备好学生的学习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写好每节课的教案为上好课提供保证,做好课后反思和课后总结工作,以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能力 。
3、认真上好每一堂课 。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爱因斯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数学教学过程中提高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结合教学内容,选一些与实际联系紧密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去解决,教学组织合理,教学内容语言生动 。想尽各种办法让学生爱听、乐听,以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4、落实每一堂课后辅助,查漏补缺 。
全面关心学生,这是老师的神圣职责,在课后能对学进行针对性的辅导,解答学生在理解教材与具体解题中的困难,指导课外阅读因材施教,使优生尽可能“吃饱”,获得进一步提高;使差生也能及时扫除学习障碍,增强学习信心,尽可能“吃得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他们的知识视野,发展智力水平,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