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一个家最好的模样,大事尊重,小事原谅,不争对错,不翻旧

杨绛:一个家最好的模样,大事尊重,小事原谅,不争对错,不翻旧
文章图片

“一九九七年早春 , 阿瑗去世 , 一九九八年末 , 锺书去世 , 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 。”
2002年 , “我们仨”分离的第四个年头 , 九十二岁的杨绛先生 , 提笔写下对丈夫和女儿的思念 。
《我们仨》是一本回忆录 , 饱含深情的文字 , 记录下了一家人辗转曲折的艰难历程 , 也留下了风雨互持的时光 。
读时会为三人相处的温暖而动容 , 也在书中那些琐碎光阴中 , 看到了一个家庭最好的模样 。
最和睦的家庭 , 是大事尊重 , 小事原谅 , 不争对错 , 不翻旧账 。
01
大事尊重
关于婚姻 , 杨绛曾说过这么一段话:
“在物质至上的时代潮流下 , 想提醒年轻的朋友 , 男女结合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 。
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 , 两情相悦 。”
这段话 , 既是对后世的劝诫 , 也是杨绛在婚姻里践行的准则 。
杨绛在家是备受宠爱的女儿 , 也是独当一面的知识女性 , 到了钱钟书的旧式家庭 , 她也开始学习当好一个媳妇 , 给足公婆体面 。
在人生大事上 , 亦有包容的智慧 。
【杨绛:一个家最好的模样,大事尊重,小事原谅,不争对错,不翻旧】1938年 , 杨绛夫妇于法国学成归国 , 钱钟书到清华大学任教 , 杨绛则带着女儿回到上海父亲家 。
次年暑假的一天 , 钱钟书愁容满面地回来 , 说有事跟她商量 。
原来早些时候 , 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应老友邀请 , 到湖南蓝田帮他创建国立师范学院 。
钱钟书在沪期间 , 父亲屡屡来信 , 叫他到蓝田去当英文系主任 , 以方便侍奉老病的父亲 。
杨绛却认为 , 清华的工作不易得 , 且钱钟书工作尚未满一年 , 怎么也不该换工作 。
但钱钟书及其家人 , 都认为他应该去 , 杨绛即便百般不愿 , 却依旧选择尊重钱钟书的选择:
“一个人的出处去就 , 是一辈子的大事 , 当由自己抉择 , 我只能陈述我的道理 , 不该干预 。”
她深知钱钟书去意已决 , 找自己商量 , 是对自己的看重 , 所以更不能依仗这份看重 , 便对他的人生横加干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