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教学计划怎么写?( 四 )


专题复习
3、第三轮复习(5月中旬—5月底)
综合模拟训练、查缺补漏
四、具体内容
(一)一轮复习目标:注重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巩固 , 学科基础能力过关
1、要求:
(1)确定复习范围 , 夯实基础不遗漏 , 扫清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 , 对地理知识都进行梳理和归纳 , 使之系统化;
(2)分析近年高考的新变化,把握高考脉搏;
(3)实行滚动复习,做到适当回顾,合理练习(复习过的) , 提升应用能力;
(4)全面阅读教材 , 掌握灵活运用地理原理的能力 。
2、复习建议:
(1)根据不同的内容 , 选择不同的方法
a.自然地理:偏重原理、规律的运用 , 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应在“懂”字上下功夫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技巧 , 熟记规律原理的内容 , 并体验其形成过程 。基本过程:厘清概念---掌握法则—熟记基本原理---变式训练(先做后讲或教师示范学生尝试---学生介绍思路---教师归纳总结解题思路和技巧—同类题型训练)(注重解一题会一类) , 这块教学内容较难 , 教学时应从易至难递进 , 不能在难度上一步到位 。
b.人文地理:偏重观点、方法的'运用 , 结合实际进行评价与反思 。可在“精”字上下功夫 , 熟记某一内容的要素 , 注重思维的建模 , 尝试根据实例进行综合(多维)分析 , 注重回答问题的基本方式方法 。
c.区域地理偏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 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基本概念的理解运用 ,  。强调区域特征的概括 , 区域内各要素的内在联系 , 区域整治的发展方向 。宜在“准”字上下功夫 。
(2)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关训练 。上课时要明确学生掌握内容 ,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训练目标 , 不能教师一厢情愿 , 高估教学实际效果 , 要脚踏实地 , 一步一个脚印 , 循序渐进 。基本知识要落实 , 基本技能(如图像图表的判读技能)培养做到细微处人人过关 。
(3)建议用“学---练---教”模式进行复习 。每节课45分钟分三阶段 , 第一阶段10分钟 , 主要由学生对内容进行自学 , 或教师检查某一知识的复习情况 , 第二阶段20分钟让学生进行练 , 内容是该节课相关内容的典型题型 。第三阶段15分钟教师精讲考点 。
(4)建立联系线索 , 为二轮复习提升能力作铺垫 。
例如:空间分布的接近联系和对比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平行并列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主次从属关系联系、地理事物间的大小包含关系联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