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时代》有感如何写?( 三 )


我冒着人格分裂的危险,看完了第一本小时代,终于,我不仅人
格分裂,还人格瘫痪了,我是该感谢上帝还是该去医院吃药?我知道,
小四的文字,有这样的魅力 。
《小时代》里穿插了大量的名牌和上海高档的场所(其中的恒隆
广场和prada的包因为出现次数太多,我这辈子都忘不了了) 。大约8
个男主角,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帅得不行 。其中除了一个是小
混混外,其余还都有钱得不行 。女主角也都超级有钱,有家世,学习
还好 。她们想进男生宿舍,就用两张红票子摆平楼管 。我从来不曾想过,有那么一天,我会过这样的生活,至少现在的我,
还有良心的知道钱不容易赚 。
这几天,又开始熬着夜,看完了所有已经出版的《小时代》,看
的过程中早已没有了高中时看《悲伤逆流成河》的那种迫切的感觉,
我只是按着chapter 的顺序一点点的往下看,就连小四也开始商业化地去写偶像剧里的情节了,就如同你听到毛邓三考试要开卷一样,令人惊奇,还能“要求”些什么呢?这让我想到了同样有着大城市经历的余秋雨,一本比一本更烂的书却让他变得富有,这是一种现象,如同娱乐圈一样,当所有人进入周杰伦时代的时候,再听羽泉显然已经成为了过去时,《小时代》的确是让人失望的,如前几年烂俗的偶像剧一样,故事里每个人都有花不完的人民币,这样的包包,那样的跑车,似乎一切都是从天而降的,然而它确是吸引人们眼球的,因为那正是我们梦寐以求的生活,就像很多人总在痛恨自己的老爹为什么不是万能的 。
《小时代》最好的地方就是小时代本身,这个书名的确是不错的,可以让人有无限的想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时代,当然这是我自己对它的理解 。
我总觉得上海人是极其不同的,他们排斥其他人的存在,因为理念和思路是有滞后和超前之分的,出生在自贡的郭敬明当然也摆脱不了大都市的洗礼,更何况那是传说中的上海呢,于是我们能看到偶像般的人物出现在一本名曰小时代的小说里,然而这本书依然很叫座,就像前几年视《千年一叹》为圣书的高中时代 。当人们都在看两个“半上海人”的作品时,你总不能抱着《白昼的月亮》说我就好这口呗,此时的黑夜已经无法给我们黑色的眼睛了,因为现代化的祖国早已遍布霓虹灯 。娱乐圈和文化圈原来也可以找到相似之处的,没两把刷子就只能像冠希哥那样如流星一般划过封面和头条 。显然小四是懂得这
个道理的,在这个全民浮躁,全民偶像的年代,怀旧和经典已经迎合不了现代人的口味 。
【读《小时代》有感如何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