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学为什么重要》读后感100字( 二 )


然而,事实如此 。这本书在阅读体验上简单得“令人发指”,可是也令人回甘,反复思索,甚至自觉应当背下使用 。但是,要表达的时候,有深觉自己不好讲,因为听众和读者其实少有共鸣,那少少的人,多是人生阅历丰富的人 。
人类学的田野调查像什么,像是以倍速经历多个人的人生,所以人类学者的脑回路更像是饱经沧桑、重视生活的老人,还发着少年意气的诗与远方 。理论来自个体的加速感受,热爱思考的也老人家大多都能做到 。
所以,这道理来自人类学者个体足够宽度、广度和时长的个人感受和认知,然后表达出去,效果全看受众 。
所以哪只研究者和被研究者之间的对话,同行、编辑、出版商、读者、给未成年读者买书的成年父母 。。。人类学是一个故事,和无数人就这个故事的对话 。
《人类学为什么重要》读后感(三):隔壁的药方
第一章里面Ingold认为人类学的使命是集合世界上所有居民的智慧和经验,用参与观察的方式与人类生命本身进行对话 。他定义人类学为 “一种与人同在的哲学” 。听起来比较浪漫,后面三章梳理学科史,讲这个知识领域是如何走向整合自然与社会科学的,倒是言之有物 。对田野工作的反思,我觉得有点过头了,好像那完全是一场欺骗、盗窃和剥削,完全无视它对保存当地文化的益处以及其中促进跨文化合作交流的一面 。
最后一章的题眼是威尔森评论人类学“汇编生成了人类文化的庞大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来谈如何克服文化、文化相对主义、民族志的“障碍”,如何跨学科去“结合科学和艺术”,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设想 。可我认为对于基础研究还远远不牢靠的中国人类学,最好不要跟着人家去做这种不切实际的梦 。
P156又给出一个定义:“人类学是以进入生命过程并与之相伴为工作方式的一个学科”,怎么说呢,一方面是感动,Ingold教授在后工业化社会还有如此雄心,要整合生物和文化,重新赋予这个学科整全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是慨叹这一设想后面的迟暮衰相,医疗、死亡、生育等命题呼之欲出,发展中国家关心的发展、社会正义、教育等议题却被放到了次要位置 。
总的说来,这本书雄心勃勃,发人深省,和《我们从未现代过》一样,为未来人类学的发展指出了一个可能的方向,但一定要放到西方人类学发展的具体情境下去理解这些主张 。中国人类学当今的要务还是夯实基础,多出好的民族志,多记录这个时代,多提出好的概念和理论 。在思路上借鉴别人,打开眼界,打通学科,很有必要,但决不能跟着自废武功,放弃基础训练,养成眼高手低的毛病 。
《人类学为什么重要》读后感(四):没有说清楚人类学的重要性,也不适合作为入门读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