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计划如何写?( 三 )


三、学期的教学目标和总的要求
1、以“生日”为线索 , 引导学生通过分享同伴生日的快乐、欢庆祖国生日的喜悦 , 回忆新中国诞生的艰辛 , 激发小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祖国;孝敬自己父母 , 崇敬人民英雄的情感 , 增强做一个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使命感 。
2、知道秋天是金色的季节 , 丰收的季节 , 带着儿童一起《走进秋天》 , 去感受山川之美 , 分享收获之乐 。让儿童在生活和游戏中激发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之情 , 探索自然和科学的奥秘 , 使美丽的起留在儿童的手指间和心窝里 。
3、以儿童生活为主线 , 把心理教育、品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有机整合 , 使学生在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的交互作用中 , 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 , 逐步加深对自己 , 对他人的认识 , 形成初步的道德判断能力 , 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
4、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 , 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 , 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 , 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 , 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 。
四、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教师要认真学习新的课程理论 , 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 , 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 。
2、 教师要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
(1)儿童观 。教师要珍视儿童童年生活的价值 , 尊重儿童的权利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 , 教师应当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 , 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 , 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 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
(2)教师观 。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其主要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 , 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 , 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 , 结合实际地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 , 保护儿童的好奇心 , 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 , 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 身心健康成长 。
(3)教材观 。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 , 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 , 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 。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 联系本地区和儿童的实际 , 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 , 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中去 , 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 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