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的力量》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二 )


共情也不仅仅是人类的特权,很多动物也有基本的共情本能 。我还记得有一次我的心情十分不好,倒在沙发上大哭,我们家其中一只猫就跳上沙发来,趴在我的旁边,看着我,把它的下巴靠在我的身体上 。那一刻,我似乎获得了某种力量 。无论它是否能说话,也无论我的心情好坏,我感受到的就是我的情绪被容纳被理解了,我觉得此时此刻我的情绪正在被看到,被正面对待 。这无疑让当时的我大为震撼 。这就是共情的力量吧 。
我开始反省,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做到对身边的人共情,尤其是孩子 。其实也看过很多育儿的文章和书籍,可为什么就是在孩子犯错误的那个当下还是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 。我明明拥有共情的能力,可为什么在愤怒的时候依然选择了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 。其实,共情始于理解,但并不止于理解 。共情并不是只是对对方说一句“我理解你的感受”,理解对方的感受只是漫长艰辛过程中的第一步,一旦有了足够的信息和理解,共情就要求你将想法付诸于行动 。真正做到共情,要比有共情重要得多,因为我们带着共情所作出的行为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将心中的那份理解都向对方展露出来 。
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份对“共情”的新一层理解 。希望我们都能将这份理解运用在自己的为人处世中,相信这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人生体验 。

《共情的力量》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阅读的力量读后感7篇
语文能力是教出来的,还是读出来的?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似乎为“语文能力是读出来的”增添了一个有力的佐证 。小学毕业的作家,获得如此成就,当然不是教出来的 。可是此言一出,立即会招致反驳——莫言毕业于北师大学鲁迅文学院创作研究生班,并获文艺学硕士学位呢!但是,莫言似乎一点也不给教育界留“面子”,公然承认自己36岁就读北师大,纯粹是“混文凭”,根本没好好上过课 。
那么,语文能力是不是不可教呢?当然不是,语文能力可教,也不容忽视,但是真正起决定作用的不是教,而是大量的阅读 。这就是《阅读的力量》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
作者斯蒂芬·克拉生是世界著名语言学家,他通过大量研究资料,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大部分老师花了大量时间,在课堂上教字词句、语法规则、语文知识、阅读方法、写作风格,基本上是浪费时间,远不如让孩子“自由自主阅读”成绩更突出 。
“自由自主阅读”又称FVR,是指纯粹为了阅读而阅读,不需写读书报告,也不用回答章节后的问题 。若是不喜欢这本书了,也不必勉强读完它 。相对于直接教学而言,FVR是非常重要的语言教育方式 。若是少了FVR,学生则很难获得高阶段的语言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