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特点: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 。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 。
2、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 。
3 、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 。
4、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 。
三:课程目标:
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
分目标:
1、情感与态度:
(1)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
(2)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
(3)自信、诚实、求上进 。
2、行为与习惯:
(1)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 。
(2)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 。
(3)保护环境,爱惜资源 。
3、 知识与技能:
(1) 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 。
(2) 掌握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
4、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
四、教学措施:
1、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
2、 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因此,教学活动中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
3、 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
五、教学活动形式:
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形式 。
六、课时安排:
本学期以18周计算,每周2课时,合计36课时 。
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7课时
- 体育教育毕业生自荐书怎么写?
- 大学毕业留言集--我的大学怎么写?
- 七年级教学计划怎么写?
- 小学生元旦活动策划书怎么写?
- 幼儿教师考核述职报告怎么写?
- 学校运动会广播稿:跑步写法怎么样?
- 教育工作计划怎么写?
- 大学生驾校社会实践报告写法怎么样?
- 元旦幼儿代表简单经典发言稿怎么写?
- 最新幼儿园预防交通安全应急预案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