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自治旗属于哪里,鄂温克族自治旗有几乡几镇几苏木几嘎查

1、鄂温克族自治旗有几乡几镇几苏木几嘎查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 , 是鄂温克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 。
行政区划:
2016年全旗辖4镇1乡5个苏木:巴彦托海镇、大雁镇、伊敏河镇、红花尔基镇、巴彦嵯岗苏木、锡尼河西苏木、锡尼河东苏木、巴彦塔拉达斡尔族乡、伊敏苏木、辉苏木 , 旗牧区的所有乡镇苏木共辖44个嘎查 。
以上供参考 。

鄂温克自治旗属于哪里,鄂温克族自治旗有几乡几镇几苏木几嘎查

文章插图
2、鄂温克族自治旗和满洲里是一个地方吗?不是 。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是鄂温克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 。满洲里是呼伦贝尔市的一个辖管市,两者不是一个地方 , 但是都是呼伦贝尔管辖区域的地区 。
鄂温克自治旗属于哪里,鄂温克族自治旗有几乡几镇几苏木几嘎查

文章插图
3、鄂温克旗在哪里,鄂温克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19111平方千米,总人口15万人 。
【服饰】 旧时扎兰屯地区鄂温克族猎民的服装主要以狍皮等兽皮制作的衣服为主 , 除此以外,桦树皮夏帽为该民族服饰的一大特点 。桦树皮帽为一方块桦树皮卷成锥形,用麻线连缀起来,状如斗笠,主要用于遮阳御雨 。如今鄂温克族居民的服饰与汉族相同 , 但部分年长者仍愿穿着传统的皮袍,逢喜庆节日或重大场合 , 年轻人了着民族服装,但面料多为绸缎 。
【饮食】鄂温克族猎民喜食肉食,主要是野兽肉,其中多为狍子肉,其次是鹿、犴、熊和野猪肉 。食肉方法很多,如“达拉嘎兰”(烧肉),将肉扔在火炭上烧;“席拉兰”(烤肉),把肉切成大块或条放在锅里煮,“阿期根”(生吃),主要是生吃狍、鹿等的肝、肾;“库呼乐”(晒熟肉干),将熟肉切成块晒干 。如今鄂温克族猎民的饮食同当地汉族居民渐趋相同,但仍喜欢食用野兽肉和野菜等 。
【居住】 扎兰屯市鄂温克族猎民旧时住山林和靠近江河的地方,主要以游猎为主,无固定场所 , 一般多住“木刻楞” 。定居后,所住房屋与室内装饰等与当地汉族居民基本相同 。
【礼仪】 鄂温克民族十分讲究礼节 。老年人普遍地受到社会的尊重,年轻人见到长辈,首先要施礼问安和敬烟 。落座让长辈先坐,喝酒请长辈开怀,吃肉让长辈先动刀,起程让长者先走;如骑在马上则下马问安,然后侧身让老人先行 。长幼之间恪守严格的礼节,见面相互问安,相互尊重,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为本民族所憎恶 。鄂温克人十分热情好客 。他们常说:“外来的人不会背着自己的房子走” 。因此,不论对本民族客人还是其他民族客人,来到自己的家,主人都认为是大喜事 , 热情地将客人让到屋里,让客人坐在贵宾座位,敬茶递烟 。对远方的来客 , 还要用丰盛的肉食和好酒款待 。
【姓氏】 鄂温克族历史上曾分为三大部分,即从事游猎生产的“雅库特”、主要从事牧业生产的“通古斯”和嫩江流域从事农业生产的“索伦” 。他们的姓氏根据本氏族的名称而来,又因居地不同有所区别 。萨马街鄂温克人的主要姓氏有:俄格都涂格敦、尼格混涂格敦简姓涂;俄格都杜拉尔、尼苏混杜拉尔、谢盼杜拉尔、左然杜拉简姓杜;那哈塔、卜勒吉格勒简姓卜;萨马基尔简姓萨;蒙古勒达图、黑格特达图简称代;俄格都何音、依格吉日何音简姓何;伊格吉日简姓伊;白格日简姓白;瓜尔佳简姓郭等 。
【传统艺术】
1、舞蹈 。鄂温克语也称“额黑勒格”、“额黑勒仁” 。鄂温克族的主要舞蹈有《鄂温克舞》、《哲辉楞舞》、《爱达哈喜楞舞》等 。这些舞蹈节奏性强,动作有力,脚的动作和上身的姿态和谐优美,加上有节奏的呼号声 , 构成鄂温克舞蹈的特点 。还有一种被称作《努经勒》的舞蹈,多由鄂温克妇女参加 。这种舞蹈动作有力 , 节奏性强 , 脚的动作比较突出,鄂温克风格比较浓厚 。
2、歌谣 。鄂温克人长期生活在森林、草原、田野之中,创作大量反映狩猎、采集、种植以及社会交往、男女爱情、婚丧嫁娶、宗教仪式等歌谣――“扎恩达仁,其中包括猎歌、牧歌、情歌、酒歌、萨满歌等,此外还有逃婚歌、反抗征兵歌等,内容比较丰富 。鄂温克歌谣比喻优美,抒情真挚感人,诗句朴实豪放 。韵律以押头韵为主,双句一韵,每首歌谣韵律多变,易于即兴演唱 。
【婚嫁】鄂温克族基本上沿袭一夫一妻制,所不同的是有“氏族外婚”和“姑舅表亲”现象 。“姑舅表亲”就是姑表兄弟姐妹之间通婚,并且有优先婚配的权利 。女子出嫁后 , 在婆家如生女孩,则喜欢嫁给舅舅家人,俗称“还骨头” 。鄂温克族历史上的婚姻嫁娶习俗 , 实质上是两氏族之间的婚配,后来才逐步发展到与外族通婚 。与外族通婚早已习惯化 , 萨马街的鄂温克族与外族通婚已一半以上 。鄂温克人有入赘的习惯 。双方父母经过多次协商后,无需赠送礼物 , 由男方将新郎送到女方家,大家在新娘家尽情欢乐,婚事即算完毕 。入赘者要至诚地奉养孝敬女方父母,同时和女方的兄弟姐妹一样有权使用和继承老人的财产,有权保留自己的姓氏 。鄂温克女子选择配偶,不以穷富为标准 , 而主要看劳动能力、社会名誉和人品是否端正,厌恶不忠不孝,反对言行不一 。鄂温克人历史上的婚姻程序大致分为求婚、订婚、结婚三个阶段 。求婚时,必须聘请一位受人尊重的媒人出面,经过媒人的奔走说合,婚事即可确定;订婚 , 男方要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送牲畜、酒、生产工具、金银首饰等,并且置办酒席 , 共同欢庆,互祝订婚之喜;结婚礼仪比较繁琐,由于居住地域区别有所不同,萨马街鄂温克人同鄂温克自治旗南屯鄂温克人的结婚仪式大体相同,主要有修建新房、迎接新娘、善意刁难男方、新郎新娘共同就餐、招待宾客等主要仪式 。
【丧葬】 清代至民国初期,本市(旗)境内鄂温克族人死后 , 多放置在树上实行风葬,好将尸体挂在树枝上,落地后用火葬或者挖土掩埋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鄂温克族丧葬习俗与汉族相同
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
鄂温克族的风俗习惯:
1) , 鄂温克族基本上沿袭一夫一妻制 , 所不同的是有“氏族外婚”和“姑舅表亲”现象 。“姑舅表亲”就是姑表兄弟姐妹之间通婚,并且有优先婚配的权利 。
2),清代至民国初期,本市(旗)境内鄂温克族人死后 , 多放置在树上实行风葬,好将尸体挂在树枝上 , 落地后用火葬或者挖土掩埋 。新中国成立后,境内鄂温克族丧葬习俗与汉族相同 。
3),鄂温克族好客并讲究礼节 , 到鄂温克族家里做客,主人把皮垫摆在哪里,客人就在哪里落座,不得随意挪移皮垫 。客人落座后,女主人随即端上奶茶,然后煮兽肉,肉煮好后,女主人拿出猎刀切一小块肉投入火堆里 , 然后再给客人们吃 。如果来者是贵客,通常还要献上驯鹿的奶 。鄂温克族待客必须有酒,除饮用白酒外,家家都能自酿野果酒 。敬酒时主人要高举酒杯先往火中倾注点滴,自己先呷一口再请客人喝 。
4),鄂温克人敬火如神 。无论在家中还是野外,均不用有刃的东西拨火,不用水泼火,不能将污秽之物扔进火中 。吃肉、喝酒时也要先敬火 。
5),每年的12月23日 , 牧区的鄂温克人还要举行祭火神仪式:在火位的正面放一桌子,摆上多种供品 。在火架的四周点上灯 , 挂上五种彩色布条 , 火架里面用木条搭一个框,上放羊的胸骨,撒上羊油 , 然后将火点燃,把各种供品投入火中 。
鄂温克自治旗属于哪里,鄂温克族自治旗有几乡几镇几苏木几嘎查

文章插图
4、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的车牌号是什么?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的车牌号是:蒙E,行政级别是:自治旗,人口约:约14万人,人口密度为:7人/km,面积约:19111平方公里 , 邮政编码是:21000
简介: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总面积19111平方千米,总人口14万人(2004年) 。邮编:021100代码:150724区号:0470拼音:EwenkezuZizhiqi
鄂温克自治旗属于哪里,鄂温克族自治旗有几乡几镇几苏木几嘎查

文章插图
5、鄂温克族自治旗的历史沿革【鄂温克自治旗属于哪里,鄂温克族自治旗有几乡几镇几苏木几嘎查】“鄂温克”为鄂温克族人的自称,意为“住在山林中的人” 。
为在黑龙江中上游以北的广大地区建立起巩固的统治,皇太极于崇德四年至五年(1639―1640)发动了征服索伦部的战争,最终统一了索伦诸部,派军队在黑龙江北岸的索伦村屯驻守,将鄂温克部落以氏族为单位编成佐,任命氏族酋长为章京(佐领),并规定了索伦部众按时向盛京纳贡的义务 。每个鄂温克男?。?都要交纳貂皮一张作为贡赋 。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清朝在黑龙江以北索伦部的广大地区建立起有效的统治 。
顺治年间,鄂温克人南迁到嫩江流域,理藩院任命达如汉布勒、扎木苏等人为首领 , 授予副都统印信,直接管辖鄂温克等族事宜 。雍正十年(1732),清政府将布特哈(满语 , 意为打牲)的5个阿巴(围?。┖?个扎兰(满语,连或队之意)的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壮丁规定了旗色,编成了布特哈八旗 。
1790年杜尔伯特太吉率三氏蒙古族厄鲁特部迁锡尼河流域 , 也被编入索伦八旗 。1928年建厄鲁特旗 。1917~1928年间苏联境内的部分蒙古族布利亚特部迁至伊敏河、锡尼河一带,于1921年建布利亚特旗 。1932年将索伦八旗、布利亚特旗、厄鲁特旗合并建索伦旗 。1958年8月1日改建鄂温克族自治旗,辖辉、伊敏、锡尼河东、锡尼河西、南屯(现巴彦托海镇)、巴彦嵯岗6个苏木(后改称人民公社)和1个公私合营牧场 。1961年,由锡尼河东公社分出孟根楚鲁公社,南屯公社分出巴彦塔拉公社 。
1968年2月 , 自治旗革命委员会成立 。1969年8月1日,鄂温克族自治旗随呼伦贝尔盟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
1973年,设大雁办事处;1975年,改处为镇 , 全旗辖1个镇(大雁镇)、8个人民公社(辉、伊敏、锡尼河东、锡尼河西、孟根楚鲁、南屯、巴彦塔拉、巴彦嵯岗)和1个公私合营牧场 。
1978年南屯人民公社改称为巴彦托海人民公社 。
1979年7月1日,随呼伦贝尔盟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0年12月 , 撤销旗革委会,恢复旗人民政府 。
1980年,撤销巴彦托海人民公社,改建巴彦托海镇 。同年12月,撤销各公社革命委员会,恢复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全旗辖巴彦托海、大雁2个镇和辉、伊敏、锡尼河东、锡尼河西、孟根楚鲁、巴彦塔拉、巴彦嵯岗7个人民公社 。
1984年 , 设立阿尔善诺尔苏木,并成立苏木筹备工作组 。
1984年10月18日,撤销巴彦塔拉人民公社,成立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撤销孟根楚鲁公社建置,恢复苏木建置,分别设立锡尼河东苏木和孟根楚鲁苏木 。同年10月25日,旗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宣布撤销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 , 建立乡、镇、苏木人民政府 。
1985年2月,筹建红花尔基镇,同年成立伊敏河办事处 。1986年12月1日 , 红花尔基镇人民政府成立 。1988年4月,伊敏河镇人民政府成立 。
1988年5月27日 , 撤销阿尔善诺尔苏木筹备工作组,成立阿尔善诺尔苏木人民政府 。同年9月,旗人民政府将辉苏木所辖乌日切希、额格都宝龙、伊拉拉塔3个嘎查划归阿尔善诺尔苏木,并将阿尔善诺尔苏木更名为北辉苏木 。
1990年6月,改大雁镇为大雁矿区,全旗辖1区3镇1乡7个苏木,即大雁矿区、巴彦托海镇、伊敏河镇、红花尔基镇、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伊敏苏木、辉苏木、北辉苏木、锡尼河东苏木、锡尼河西苏木、孟根楚鲁苏木、巴彦嵯岗苏木 。
2001年4月,撤销北辉苏木,其区域并入辉苏木;撤销孟根楚鲁苏木,其区域并入锡尼河东苏木 。
2001年10月,呼伦贝尔盟撤盟设市,鄂温克族自治旗由呼伦贝尔市管辖 。
2005年,全旗辖1个矿区、3个镇、1个民族乡、5个苏木 , 即大雁矿区、巴彦托海镇、伊敏河镇、红花尔基镇、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伊敏苏木、锡尼河东苏木、锡尼河西苏木、辉苏木、巴彦嵯岗苏木 。旗人民政府所在地为巴彦托海镇 。
2006年,合并大雁矿区和巴彦嵯岗苏木为巴雁镇,锡尼河东苏木和锡尼河西苏木为锡尼河镇;红花尔基镇并入伊敏苏木 。全旗辖4镇1乡2苏木,即巴彦托海镇、巴雁镇、伊敏河镇、锡尼河镇、巴彦塔拉达斡尔民族乡、辉苏木、伊敏苏木 。
2010年,伊敏苏木分出红花尔基镇。
2011年5月,巴雁镇分设大雁镇和巴彦嵯岗苏木,锡尼河镇分设锡尼河东苏木、锡尼河西苏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