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实习报告怎么写?(14)


控制点是已知高程(海拔)的点,我们需要在这些控制点上架设经纬仪,以它们为基准来测它与其他位置点的高差,进而推算位置点的高程(海拔) 。因为控制点的个数有限,尤其是位置好的控制点更是稀少,所以我们必须要有抢占有利控制点的意识与冲动 。只有如此,我们的测绘才会更加高效 。实习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在抢占有利控制点上做了充分准备 。
第一天,大家都没有一点经验 。到达指定区域后,各组杀向各方,去寻找前一日展在图上的控制点 。不论是基地班、地质一班还是地质二班,绝大部分的人都在基地班的位置寻找控制点,而基地班的点对于我们是没有意义的 。我延着似乎有人走过的小路独自前行 。在路边发现了“地大i17”,短暂的兴奋后,我继续前行,i17并不是我们要找的点 。走了大约80米,“地大i15”的桩子又一次吸引了我,但它同样不是我的目标 。旁边的山上似乎有片草丛,那里或许有控制点吧 。看了看周边,还没有人跟上我,略加思索,我决定上山 。拿着图板,穿过了一片荆棘,累得满头大汗,终于到了山顶 。这里果然有点,“地大i05”,这不是我们的点 。又一次抬头时,我已经看不到地大的人了,判断了一下方向,下山 。可是我找不到上山时的路了 。没路了怎么办,开路呗 。戴好手套后,我用20分钟开了一条路下了山,到了主路 。“地大i40”也是这样找到的,它在i15对面的山坡上 。估计这座山上还会有控制点,我就爬了上去 。这时的我已有些疲惫 。站在山腰上休息了一下 。突然,下面的一片草丛里的一块大石头吸引了我 。经过一番与荆棘的斗争,我到了那个地方 。这里果然有控制点,“地大i13”,它依然不是我们6组展在图上的点 。
每一件事情都不是很容易就能做成的,就连召集全组的同志都是如此的困难 。在几乎喊哑了大家的嗓子后,我们7个人总算凑齐了 。对前一段的寻点做了短暂总结,我们决定在控制点旁边架设支点,代替控制点 。实际证明,这是多么英名而伟大的决定啊!这次会议成为了6组测绘全程的转折 。一切就绪后,已经10点多了,离当日结束测绘时间还有2个半小时 。经过我组同志的全力奋战,我们后来居上,当日测得50个点,为后两日测绘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由于我组对困难预计不足,导致全组成员在当日的实习中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找控制点上 。当日测绘工作结束后,我们6组成员聚在一起交流了经验,并对第二天的测量做了更加具体的安排 。大家相互鼓励,要在后两日的测绘工作中发扬今天我组在找控制点的过程中表现出的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高质量地完成测绘任务 。
12月17日早,大家吃过饭后坐中国地质大学校车又一次前往龙泉山 。沿途的景物已经变得熟悉,大家都没有了前一天的好奇,各自拿着图板和记录本为即将开始的工作做着积极的准备 。40分钟后,我们到达龙泉山 。一下车,我们测量6组按照事先的安排不跟随大部队,直接前往我们的控制点--“地大i06” 。i06的位置是在两个山之间的鞍部,周围高树较多,短暂地商量后,我们果断地放弃了它,决定在其附近视野更加开阔地地方建立支点i06-1 。将经纬仪对中整平、消除视差后,我组的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大家立即投入工作状态 。负责选点跑尺的朱令和崔永国同学先是围绕着i06-1树立视距尺 。我读取的数据经检验出现多次出现“零误差” 。负责计算的辛悦和孙军同学也加快了步伐,一组组数据很快传递给负责绘图的江晓斌和刘超同学手里 。整个小组紧张而忙碌 。i06-1的支点位置之优越,视野之开阔很快得到验证 。我们在这里所能测到的最远的点就是011081班测绘区域的边缘 。在中午补给的时间,组长召集全组交流上午工作经验,负责各项工作的组员都提出了相应建议,决定接下来先继续在i06-1进行测绘,结合上午描出的图上点的位置,在测区边缘进行补点,然后转到“地大i16”控制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