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亚洲腹地(上卷)》的读后感大全( 三 )


1899年的圣诞节 , 斯文·赫定正在穿越沙漠 。平安夜的前一天才刚经历了黑沙暴 , 难走的沙路 , 被尘雾遮挡的远处 , 怎么看 , 即将到来的平安夜都难以平安 。
可或许是天公作美 , 到了24日深夜 , 沙暴平息下来 。月色笼罩沙漠 , 旅人的心也随月光飞回遥远的北欧 , 接受自然给予的平安夜馈赠 。
同样 , 跋涉于高原时 , 世界屋脊的壮美或许能短暂舒缓高反的不适 。藏北的无人区里 , 除了斯文·赫定的探险队 , 只有零星藏羚羊与牦牛的蹄印 。冰山巍峨连成雪海 , 夜幕降临时 , 冷白的月光更为高原覆上霜衣 , 当队友纷纷入睡 , 只自己面对这铺天盖地的静谧时 , 或许斯文·赫定也拥有过古人“山月临窗近 , 天河入户低”的感悟 , 他说 , “这一天 , 这里就是我的王国” 。
探险或许是“明知山有虎 , 偏往虎山行”的固执 , 但涉险本身不是目的 , 斯文·赫定此行发现了神秘的楼兰古国 。
其实 , 早在斯文·赫定之前 , 中国的地理学家就知道楼兰古国的存在 。这种“知道”仅限于了解楼兰的大致方位 , 却一直没人在危机四伏的荒原中定位到楼兰的具体坐标 。在今天 , 找到一座地面上的遗址或许不是难事 , 但在100多年前 , 探险家们只有靠两条腿一步步探测古老遗址的踪迹 , 且不能放过一星一点的细节 。
一间看起来像马厩的土胚房 , 或许前人也曾在沙漠中偶遇过 , 可斯文·赫定带着队员挖掘了它 。60厘米的沙尘之下 , 有个埋藏了地毯碎片、鞋履碎皮、羊骨头、鱼骨头、碎纸条和木简 。
现在看来 , 书写着文字的纸条一定是最贵重的东西 , 可地处沙漠的鱼骨头 , 也从侧面证明楼兰人生活的时代 , 现在的沙漠在当时应是水草丰美的绿洲 。
纸条上也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公元3世纪中期到4世纪前期 , 一位中国商人向往来商人提供马车租赁服务 , 同时 , 也为当时的沙洲寄送邮件 。
联系了老友汉学家乔治·麦卡特尼后 , 斯文·赫定确定 , 这片废墟就是曾经的楼兰 。
约公元四世纪后 , 中国西域边陲小国楼兰因水患被迫搬迁 , 幸存者们在不远处又建了一座叫作“龙城”的小镇 , 可是建城不久后 , 龙城也被暴风与洪水摧毁 。从此 , 楼兰的故事在历史中销声匿迹 。直到几百年后 , 斯文·赫定挖掘了一座破旧的马厩 , 才让这座神秘的城池重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