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亚洲腹地(上卷)》的读后感大全( 四 )


斯文·赫定此行的目的是拉萨 , 但最终他也没能到达拉萨 。100多年后的某个午后 , 当我们翻阅着那位宣称“已经和中国结婚”的探险家的手记时 , 或许也能透过文字 , 体验他一往无前的探险之心 。
《穿越亚洲腹地(上卷)》读后感(二):【转】赵光锐:斯文·赫定——游走在德英俄之间的探险者
【作者简介】赵光锐 , 1979年11月生 。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 。2006年至2011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获国际政治专业博士学位 , 期间获北京大学学习优秀奖、东方毅奖学金、日本卡乐B基金奖 。2008年9月-2010年9月作为博士生就读于德国图宾根大学政治学研究所(Institut für Politikwissenschaft der Universit?t Tübingen) , 柏林自由大学访问学者(2019-2021) , 曾到汉堡大学、巴伐利亚科学院、慕尼黑大学、维也纳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感兴趣的领域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理论、中国外交、欧洲一体化、德国历史与政治、民族与民族主义等 。
斯文·赫定
1903年德文版原版斯文·赫定题签本《亚洲腹地探险记》(Im Herzen von Asien)
《穿越亚洲腹地(上卷)》读后感(三):踏上旅途:征服、较量和冒险
一个世纪之前 , 一个外国人 , 第四次踏上中国的国土 , 他巡游塔里木河、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 , 发掘楼兰古城 , 考察古罗布泊风貌 , 历险青藏高原 。那时的中国正经历着义和团运动的血与火 , 而这个洋人却在异国他乡的蛮荒之地与大自然搏斗 。《穿越亚洲腹地》一书 , 不仅让我们认识了斯文·赫定这个人 , 也对祖国遥远的西域疆土的人文地理在百年多前的风貌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 。斯文·赫定 , 这个瑞典探险家、地理学家 , 数度到亚洲探险考察 , 有长达八年的中国探险经历 。本书描绘的是其于1899年至1901年间在我国西域的一次探险历程 , 斯文·赫定用他文学家般的妙笔 , 记述了优美动人湖光山色、忠厚善良的人民、可爱的动物和艰辛困苦的历程 , 他的描写极其生动 , 仿佛呈现的是一幕幕电影画面 , 有极强的代入感 , 犹如身临其境 。而且这些平易、通俗的文字还充满着感情色彩 , 读之 , 会沉浸在那些悲欢离合之中 , 久久不能释怀 。当然 , 斯文·赫定的探险绝非一般的旅游观光 , 他还以科学的态度 , 对旅途中的河流、沙漠、湖泊、群山进行水文地理及天文勘测 , 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将陌生的土地置于人类知识的范围之内 。从此意义上来说 , 这部书不但充满着人文色彩 , 还传达着一种科学理念 , 更可贵的是 , 它张扬着一种男子汉的气概 , 一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