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亚洲腹地(上卷)》的读后感大全( 六 )


即便如此 , 如果没有一定的帮助和资财支撑 , 这样的探险绝不可能实现 。在书中 , 斯文·赫定告诉我们 , 瑞典和挪威国王奥斯卡给予其协助和可观的资金支持;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其派遣四位哥萨克士兵全程护送和服务;还有众多的新疆随从 。最先让读者认识的是斯文·赫定旅队的领头人依斯拉木·巴依 。整个旅程中 , 依斯拉木·巴依被表述为是一个忠实可信赖之人 , 负责照料斯文·赫定的一切 , 为旅队采购所需的一切装备和辎重 。但在即将进藏之时 , 依斯拉木·巴依却选择告辞 。后来得知 , 这个所谓的忠诚的人不但骗取周围人的钱财 , 还贪污了大量团队的资金 。其结局是被流放到西伯利亚 。再来说说沙皇给旅行家派来的四个哥萨克士兵 , 他们被作者高度赞誉 。在作者的描述中 , 他们不但是善良忠实的随从 , 可以忠实和自觉地完成旅行家交办的各种任务 , 而且英勇果敢 , 是男人的典范 。从他们狩猎、探路、守卫等故事中 , 其作为可见一斑 。会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一位年轻的喇嘛 。他因给旅行家(欧洲人)带路进藏而被西藏官方视为叛逆 , 下令他永世不得再进入拉萨 。斯文·赫定对这个喇嘛的描写几近小说化 , 他的性格特征、衣着打扮、言谈举止、面目表情和情绪变化被刻画得栩栩如生 , 呼之欲出 。关于动物方面 , 斯文·赫定的描写极为生动、有趣并充满感情 。这不但包括旅队中的马匹、骆驼 , 对它们在旅途中付出和死亡 , 作者不止一次地流露出哀叹 。还有途中遇到的一些野生动物 , 尽管大多用来狩猎食用 , 但其描写也会让人感伤 , 如在“六十泉”狩猎野骆驼 , 身中两枪的一头骆驼 , “屈膝卧在地上 , 嘴里还嚼着芦苇 。它支起后腿企图站起来 , 但前腿支撑不住 , 朝侧面倒下 。它表情镇定地接受了命运 , 没有一丝惊讶和恐惧……” 。还有旅行家一路带着的狗——尤达什 , 在过去的两年半与旅行家共处的时光中 , 形影不离 , 晚上就睡在旅行家的身边 。但经过了千难万险之后即将到达印度之时 , 它因为在来时的路上结交了母犬 , 便舍弃了主人的照顾和关爱 , 逃走了 。跑上30多英里的回头路去寻找自己的女朋友了 。
探险的意义
阅读中 , 我一再反思这样的冒险是值得的吗?有意义吗?是什么在支撑着斯文·赫定在荒无人烟的陌生之地、异国他乡遭受苦难?在他著作的字里行间我渐渐找到了答案 。首先 , 是在知识指导下探索未知之地 。从资料上了解到 , 斯文·赫定所处的时代 , 是19世纪地理大发现的热浪吞没的时代 , 西方地理学界已向地图中的空白点宣战 。斯文·赫定回忆 , 年少时他一直怀揣北极探险的梦想 。1885年夏天中学毕业后 , 他得到一个出远门旅行的机会后 , 随后决定将亚洲探险作为终其一生的唯一目标 。书中记述的此次探险他竟然带着近一吨重的行李 , 这其中大多为勘察测绘仪器 。每到一地 , 他都要勘测天气温度、河湖水深和流量 , 以及地形地貌和距离;对历史遗迹进行考古发掘;收存动植物标本等 。对这些都作详细记录和绘制地图 , 并拍摄大量照片 。“每天我都感受它的脉搏 , 用英尺和英寸测量它的生命之血” , “可以说我就是塔里木河的档案 , 它那鲜活的历史通过文字、图片和地图都储存起来” 。其次 , 是挑战自我 。斯文·赫定提到 , 他迷恋着一种想法:将自己置身于如此困难的处境 , 它将迫使我拿出自己所有的男子汉气概才能全身而退 。实际上 , 我希望与自己的命运做一番较量 。我希望用我的机警、我的勇气、我的能力和我的果决来对抗强有力的命运之手 。一句话 , 我所追求的 , 远不是抵达本身 , 而是冒险 。再有 , 也是最重要的 , 是对大自然的热爱 。“只有我们旅途所经过的地区为我们提供永无休止的变化与多样性 。使我们不至于兴趣索然 。”书中 , 自始至终充满着对大自然的赞美、感慨 , 他用大量诗一般的文字表达出对大自然的挚爱 。正像后序中所言 , 读它 , 是一种美妙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