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的代价(深度好文)( 二 )


许多人与奥普拉一样,习惯用群体化的刻板印象,去概括一个具体的人:
开车遇到女司机,心里就嘟囔一句“马路杀手”;
被人骗了钱,就认为和他来自相同地区的人都是骗子 。
然而,正如作家明心所说:“类别化的偏见,是人与人之间误解的开始 。”
人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即使有相同的性别与成长环境,性情观念也可能天差地别 。
心中带着预设的立场,贸然给别人贴标签,注定看不见真实的对方 。
1943年,卡尔逊来到IBM总部大楼,想要出售静电复印机的发明专利 。
IBM总裁托马斯·沃森看了卡尔逊的履历,发现他的本职是律师,立刻对他的发明失去兴趣 。
原来IBM曾因一位电机工程师的操作不当,损坏大量设备,造成数百万美元的损失 。
由于这位工程师是跨行学的电机,托马斯从此不再信任非科班出身的技术员 。
卡尔逊刚想介绍复印机的原理,托马斯便打断他说:“我们有了碳素复写纸,为何还要笨重的电子复印机?”
卡尔逊闻言,收起图纸后愤然离开 。
5年后,托马斯注意到纽约州一家名叫“施乐”的新公司,不仅发展势头迅猛,还抢占了IBM在美国东北部的大量业务 。
经过调研,他发现施乐公司的热销产品为办公复印机,而设计总监正是他当初不屑一顾的卡尔逊 。
哲学家赫兹里特曾说:“否定别人,是对别人的残忍;提前否定别人,是对自己的残忍,因为你将注定自困于狭隘的世界 。”
看过一张漫画 。
偏见的代价(深度好文)
文章图片

你把别人看扁,不过是你从门缝里看人 。
当你抛开刻板印象,推开偏见的大门,才能看到真实的人与世界 。
03
前段时间,海归硕士张泉从事废品行业的新闻,登上微博热搜 。
无数网友直呼悲哀,“父母花那么多钱培养你,是让你去捡破烂的吗?”
事实上,张泉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走街串巷地回收废品 。
他凭借多年积累的数据分析能力,构建了一整套自己的收购体系,平均月收入5万以上 。
许多人嘴上说着职业不分贵贱,心里始终横着一条职业鄙视链 。
你一定听过类似的话:
“本科学历去车间实习,那么多年的书等于白读了 。”
“什么电商微商,没有实体店的都是坑蒙拐骗 。”
“堂堂集团总裁,居然直播带货,简直掉价!”
……
然而,恰恰是那些你看不起的职业,藏着你看不见的可能性 。
嫌弃的工作由别人去做,梦寐的生活,自然也由别人去过 。
我刚毕业那年,在一家车企上班,逐渐感到传统造车势力的没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