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与六便士》的读后感大全( 五 )


《月亮与六便士》读后感(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世人皆孤独
许多人喜欢星空,喜欢月亮 。我也不例外,以至于若说在看到一轮明月之时能想到的一本书,首先浮现在脑海里的就是《月亮与六便士》 。
抓拍过的月亮
本书全文并没有出现一句“月亮与六便士”(仅在文中第47节说起流浪汉们常住的一家旅馆时提到过"只需六个铜板就能在一张小床上度过一夜") 。据毛姆说,这本小说的书名带有开玩笑的意味 。有一个评论家曾说《人性的枷锁》的书评中,称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和许多年轻人一样“终日仰慕月亮,却没有看到脚下的六便士” 。毛姆喜欢这个说法,于是就有了《月亮与六便士》这本书的书名 。而我们常见到的那句“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是刘瑜在《另一种高度》中一句简洁凝练的评价 。
年届四十、青春不再、有妻子有儿女、干着证券交易的营生、过着体面的生活……贴着这些标签,一开始也很让人不解: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何以下定决心要做个画家?在他妻子眼中,他一点也不文艺,而是彻头彻尾的市侩,甚至透露着“俗” 。身边人完全无法理解他决然要提笔作画的这股冲动 。
很少有人能坚持自己的抉择 。哪怕跟他一起学画的同学认为他的作品就是个笑话;哪怕是生活窘迫,举步维艰,甚至一身乞丐般打扮;哪怕是一幅画也没卖出去,连画布和颜料都买不起,受尽周遭人的嘲笑……那股让他欲罢不能的热情,却让他从未停止过艺术创作 。
你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世间竟有一种不为名利的存在 。斯特里克兰生活在一种梦幻之中并且深陷其中,现实对他毫无意义 。他超然物外,不受环境制约,完全不在乎生活条件是否优越,也不会抱怨 。但放之社会,他似乎就是一个完全不近人情、毫无道德约束的人 。他寻求的只是自己绘画的一个过程,而并非结果 。他是一个对世界怀有独特幻觉的人,专注的外表下蕴藏着巨大的力量,粗野的外表下,闪耀着某种不朽的光辉 。
其实文中很多角色都值得读者回味 。斯特里克兰的妻子表现得温婉端庄,在知晓她丈夫离家的真实原因只是单纯地“为了画画”之后,竟显出极大的恶意 。文章末尾,她的家中却又挂着几副自己曾经的丈夫最高杰作的复制品……
反观另一个重要角色——斯特罗夫 。他对妻子有着一种近乎痴狂的爱 。他绘画天赋一般,却有一双“识才”的慧眼 。对于斯特里克兰的行为,或许可以用斯特罗夫自己的那句话概述,他们的追求源于“艺术是这世上最伟大的东西 。”斯特罗夫对艺术的虔诚使得他在悲愤之间还能保持克制 。
从某个层面上来说,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在思想上的交流 。阅读一本经翻译的外国文学,又多了一层与译者之间的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