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吃茄子的文化含义,立秋要吃5种特色食物

1、立秋要吃5种特色食物立秋吃什么传统食物 立秋要吃5种特色食物
1、吃各种肉(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 。因为人到夏天,本就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各种各样的肉,炖肉烤肉红烧肉等等,“以肉贴膘” 。
2、吃西瓜或香瓜(啃秋)
“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天津讲究在立秋这天吃西瓜或香瓜 , 称“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 。江苏等地也在立秋这天吃西瓜以“咬秋” , 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 。在浙江等地,立秋日取西瓜和烧酒同食,民间认为可以防疟疾 。城里人在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 , 全家围着啃 , 就是啃秋了 。而农人的啃秋则豪放得多 。他们在瓜棚里 , 在树荫下,三五成群 , 席地而坐,抱着红瓤西瓜啃,抱着绿瓤香瓜啃,抱着白生生的山芋啃 , 抱着金黄黄的玉米棒子啃 。啃秋抒发的,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
3、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则流行立秋吃“渣” , 就是一种用豆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这么多食俗大都为防痢疾,足见我国劳动人们对秋季腹泻的防范意识 。
4、喝“秋水”
四川东、西部还流行喝“立秋水”,即在立秋正刻,全家老小各饮一杯,据说可消除积暑,秋来不闹肚子 。
5、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 。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 。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 。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 。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 。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 。为了犒劳士兵 , 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 。于是 ,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

立秋吃茄子的文化含义,立秋要吃5种特色食物

文章插图
2、立秋吃什么? 1、吃西瓜
  江苏各地都有立秋日吃西瓜的习俗,称为啃秋 。而立秋这天,也往往是这一年最后一次吃西瓜——人们觉得立秋后,早晚天气变凉,吃凉的东西会对肠胃产生影响,因此立秋后就不再吃西瓜 。
  2、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 。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
  3、吃清凉糕
  在金华市民的心里,立秋吃西瓜、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何为清凉糕?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 。待第二天早上,结成一整块 。远看似一块圆润剔透的白玉,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
  4、吃“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 。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 , 所以有俗谚: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
  5、食小赤豆
  从唐宋时起,还有在立秋,必须用井水服食小赤豆的风俗 。取七粒至十四粒小赤豆,以井水吞服,服时要面朝西,这样据说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
  6、吃“渣”
  山东莱西地区流行立秋吃“渣” , 一种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的俗语 。秋天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很多地区的民俗带有治病和祈求一年健康的寓意 。四川、山东是这一类民俗的典型代表 。
  7、悬秤称人
  清朝时,那时嘉兴的民间流行在这天以悬秤称小孩的体重,再将体重与立夏时的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叫“苦夏” 。那时的人们认为,既然瘦了就需要“补”,也就是立秋时俗称的“贴秋膘” 。
  8、贴秋膘
  民间有句俗语:立秋到,贴秋膘 , 冬去春来身体好 。说的是天凉以后,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补充一下因伏天食欲差、加上流汗而带来的亏虚,提高免疫力 。不过,许多网友表示,现在的生活不比从前,平日里已经吃得很好、夏天也注意保养 , 因此不需要在立秋那天特别食补 。
  9、立鳅
  无锡人还有一种有趣的说法 , 就是立秋这天会见立鳅 。如果秋季有大风大雨,立秋这天稻田里的泥鳅就会在水里立直 。所以每到立秋,有经验的老无锡人都会抓一条泥鳅放在水里,预测这个秋天会不会有大风大雨 。
  10、吃饺子
  沈阳立秋当然要“抢秋膘”包饺子(吃黄瓜会越来越瘦,吃茄子会越来越胖) 。在东北有句俗语:坐子不如躺着,好吃不如饺子 。立秋一般是吃饺子或者包子,习惯叫“抢秋膘” 。我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 , 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
  11、称水
  以 前,宿迁老百姓要在立秋前后用容器装满水,容器的大小要一样,然后称重 。如果装的立秋前的水重,就表明伏水重,那么秋天雨水就少 。如果立秋后的水重,那么 秋天雨水就多 , 有可能形成秋涝 。在淮安,湖上渔民也有立秋称水之习,根据水质轻重,推测秋水涨落 , 水重则是不祥之兆,旧有秋水涨,卖渔网之说 。
  12、吃鸡蛋
  此外,立秋这天,在我国其他地区还有吃鸡蛋、桃子等习俗 。鸡蛋,性平,补气虚,有安神养心的功能 。鸡蛋不伤脾胃,婴幼儿、孕妇、产妇、病人等都适合,但不宜多吃,每天1~2个比较合适 。
 1、吃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 。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 。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 。这时,农民出来了 , 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 。常玉春听到这话,就赦免了那个兵 。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 。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 。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
2、南京“啃秋”
本周日就将迎来立秋节气,立秋是夏至后第三个节点 。在老南京立秋节气上,有着“啃秋”的习俗,还有一些非常有趣的说法,比如“秋后十八盆”,表示立秋后还有长时间的炎热;另外,关于立秋还有公秋和母秋之分,更有“公秋凉爽母秋热”的说法 。
3、北京“贴秋膘”吃肉
每年立秋 , 按照老北京的习俗要吃肉食,即“贴秋膘” 。京城一些老字号肉食柜台前,选购肉食制品的顾客就会排起了长队 。一旦立秋,虽仍然很热,而人们的身上再无湿粘不适之感,毕竟凉爽的秋天快要到了 。于是就开始萌发了要做点好吃的想法 , 以补偿入夏以来的亏空,吃什么呢?最解馋的是炖肉!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膘重新补回来,所以叫“贴秋膘” 。
江南有在初秋吃西瓜的习俗 。立秋吃水果被称为“咬秋” 。以前杭州流行秋桃 。当大人和小孩在初秋吃秋桃时,每人一个,吃完后保留果核 。等到除夕,把桃核扔到炉子里 , 烧成灰 。人们认为这将拯救一年的瘟疫 。
在北京、河北 , 民间流行“贴秋膘”,吃好吃的,当然首选肉,“以肉贴膘” 。这一天,普通人家吃炖肉,讲究的吃白切肉、红烧肉,还有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
吃西瓜
立秋吃茄子的文化含义,立秋要吃5种特色食物

文章插图
3、立秋节气的饮食习俗有哪些?立秋的传统食物有西瓜、炖肉、饺子、秋桃、茄子等 。
1、吃西瓜
江南地区在立秋这天要“啃秋”,也就是吃西瓜 。相传,明代时有一年南京城里许多人害癞痢疮,有人便效仿庐州府崔相公之女食瓜让“癞痢”落疤自愈 , 结果果真如此,以后渐渐形成习俗,每岁秋来之时,家家剖食西瓜,谓之“啃秋” 。
民国时期出版的《首都志》记载:“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谓之啃秋 。”有迎秋之意,后来人们把在立秋当天吃西瓜也称之“啃秋” 。
2、吃炖肉
立秋,民间素有“贴秋膘”一说 。“贴秋膘”在北京、河北一带民间流行 。这一天,普通百姓家吃炖肉,讲究一点的人家吃白切肉、红焖肉,以及肉馅饺子、炖鸡、炖鸭、红烧鱼等 。
3、包饺子
在山东,立秋的风俗是包饺子,老百姓都称之为‘咬秋’ 。立秋当天,年纪稍大的人会在堂屋正中,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上面插上三炷香,祈求“立秋”过后五谷丰登 。而大多数人家会在立秋时刻过后,剁肉馅包饺子,全家人围在一起“咬秋” 。
4、食秋桃
过去在杭州一带流行食秋桃 。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 , 吃完把核留起来 。等到除夕这天,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
5、吃茄子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 , 立秋吃茄子的说法 。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 。在这个季节吃些茄子能降“火气”,除秋燥 。而秋天刚收成的茄子被称为“秋茄”,带有独特的清香 , 口感细嫩 , 因此风味比普通茄子更胜一筹 。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立秋节气的饮食习俗 贴秋膘 啃秋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立秋吃什么好?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吃的文化一直贯穿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 。无论是什么样的习俗,肯定与吃有一定的关系 。那么,你知道立秋时节有哪些习俗是与吃有关的吗?不妨跟着小编去了解一下吧 。
1、吃秋桃
据说有些地方有立秋这一天吃桃子的习俗 。在立秋这一天,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 , 都要吃一个桃子,然后将桃核保存下来 , 等到了除夕,把桃核拿出来丢进火炉中,这样意味着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
2、吃西瓜
江苏等地都有立秋这一天吃西瓜的习俗 。这也是一年中最后一次吃西瓜 。这是因为人们觉得西瓜比较寒凉,而过了立秋之后 , 天气变得凉爽,再吃这样寒凉的东西会损伤我们的肠胃 。
3、吃龙眼
立秋时节正是台湾龙眼上市的季节,而龙眼素有“福圆”之称 。人们在立秋吃龙眼象征着有福 。
4、吃“渣”
山东莱西等地有立秋吃“渣”的习俗,并且还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呕也不拉” 。
5、吃饺子
沈阳等地有吃饺子的习俗,大家一起抢饺子吃,意味着秋天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
6、吃鸡蛋
我国某些地方还有立秋这一天吃鸡蛋的习俗 。鸡蛋性平 , 具有补气虚、安神养心的作用 。另外 , 鸡蛋不伤脾胃,老人、病人、幼儿、孕妇等人群都可以食用 。
7、吃清凉糕
在金华立秋吃清凉糕是必不可少的传统习俗 。何为清凉糕呢?就是用番薯淀粉熬成羹状,倒在碗里 。待第二天早上 , 结成一整块 。然后切成小块,撒上白糖、醋、薄荷,清凉爽口、酸甜开胃 。
立秋吃茄子的文化含义,立秋要吃5种特色食物

文章插图
4、舌尖上的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立秋当天吃什么传统食物1、吃茄子: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 。中医上认为,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祛风通络、宽肠利气等功能 。
2、吃饺子:在立秋吃饺子也叫做抢秋膘,抢你碗里的一个饺子,秋天就能体格健壮,补上夏天流掉的油水 。
3、食秋桃,立秋时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吃完把核留起来 。等到除夕这天 , 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
4、老北京有贴秋膘吃肉食的习惯 , 大多选择炖食,比如红烧肉 。
【立秋吃茄子的文化含义,立秋要吃5种特色食物】
立秋吃茄子的文化含义,立秋要吃5种特色食物

文章插图
5、为什么立秋要吃茄子?  民间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的说法,那么你知道为什么立秋要吃茄子吗?
  立秋吃茄子的起源
  立秋时节有“咬秋”的风俗,虽然一般都是以咬玉米、西瓜等为主,但也有些地区吃茄子 。民谚有:“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 。立秋正是吃茄子的好时候 。民俗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 。
  虽然立秋后气候凉爽,但是“秋老虎”绝对不会歇着 。所以对付秋老虎,要食用一些清热祛暑的食物,比如茄子 。
  中医认为 , 茄子味甘性寒,无毒,入脾、胃、大肠经 , 具有清热止血,消肿止痛的功效,对于热毒痈疮、皮肤溃疡、口舌生疮、痔疮下血等有一定的治疗功效,但由于茄子性味过于寒凉,脾胃虚寒容易拉肚子的人则不宜多食 , 茄子具有清热活血、消肿止痛功效,每天服用蒸茄子 , 长期下来 , 可有效治疗内痔出血,对便秘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
  医学研究还表明,常吃茄子对慢性胃炎、肾炎水肿等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 , 茄子中富含的维生素P能增强人体细胞间的粘着力,增强毛细血管的弹性 , 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及渗透性,防止微血管破裂出血,使心血管保持正常的功能 。但维生素P大量存在于茄子的皮中,因此茄子最好带皮食用 。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的一个传说 。传说明朝大将徐达打下元大都北平府之后,大将常遇春手下有个兵,偷了农民的一个香瓜 。常遇春治兵非常严格,要把偷瓜的那个兵处以死刑 。这时,农民出来了,说元大都有习俗,立秋拾瓜不算偷 。常玉春听到这话 , 就赦免了那个兵 。
  没料到,一说立秋拾瓜者无罪,其他士兵都开始抢瓜 。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 。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 。
  茄子的吃法有讲究
  值得注意的是,维生素P最集中在茄子表皮与肉的连接处,因此吃茄子不要去皮 。
  茄子最好是拌食 。年轻人、胃肠健康的人可以凉拌,老人、孩童和虚弱、患慢性胃肠病及经期妇女可以热拌 。具体做法:将茄子洗净去梗后,切厚片,上笼急火蒸8~10分钟,热拌者取出即拌蒜泥、盐、味精和香油食用 , 待茄子冷却后再拌即为凉拌 。
  茄子的做法不主张煎炒烹炸,如烧茄子,味虽美,但高温会造成茄子中营养成分严重流失,还会抵消茄子凉润的性质而使清热去燥的作用大打折扣 。另外,由于茄子性凉,脾胃虚寒者不宜食用 。
  生吃茄子是会中毒的!生茄子中含有一种叫做龙葵素(又称茄碱)的毒素,在发芽的土豆中龙葵素比较多,有毒的!龙葵素不仅存在于土豆芽中,生茄子里也有,你看连名字都叫“茄碱” 。
  孕期朋友在选择茄子的时候,也应选择新鲜茄子 。最好不要选择老茄子,尤其是秋后的老茄子,含有较多茄碱 , 对人体有害,不宜多吃 。
  炒茄子吸油少的小妙招
  把茄子切或撕成想要的形状后,在茄子表面洒点水(手指蘸点水弹到茄子上) 。这样炒出来的茄子不仅容易炒熟 , 还相对省油 。因为茄子洒水后再加热,能加快细胞壁软化,从而减少茄子的吸油量 。水的传热速度比较快 , 还可以加速茄子成熟 。此外 , 在烹调茄子过程中用筷子翻炒,能让茄子均匀受热和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