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拉内西》的读后感大全( 六 )


本书用日记体写成 , 其中包含一些目录 , 必然涉及条目的排序问题 。
在英文原版中 , 是按英文字母顺序排列的:
中文版有两种处理方式:第一是原封不动 , 加注说明;第二是按照中文习惯加以调整 。我个人倾向于后者(在我责编的其他书中 , 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 , 也采取了同样的处理方式) , 便把这些条目按照汉语拼音的顺序重新做了调整:
【《皮拉内西》的读后感大全】在某些地方 , 问了让逻辑自洽 , 不惜“篡改”原文 。比如这一处英文 , 提到the Other是在O字头下面的 , O字头后面紧跟的自然是P字头:
但是the Other在中文里变成了“那个人” , 就应该出现在N字头下面的 , 后面跟着的也变成了O字头:
以上的处理还算简单 。最难处理的还是一处文字的残迹:
老老实实逐字对译这些残字是说不通的 , 一定要先把原文中缺失的字词补充完整 , 再译成中文 , 然后把改抹掉的地方给抹掉 , 让中文也显得语焉不详、含糊不清 , 但一番努力之后还是能够还原出真相 。以下便是努力加工后的成果:
最后提一下这本书的封面 。护封沿用了英文原版 , 在工艺上做了一些本地化的调整 。不惜成本地烫金 , 效果让人满意 。
内封就没有沿用原版了 , 尽量做得简单 , 好拷贝到同系列其他两本书上:
封底左上角那么一小块儿地方也做了烫金(反正是整块烫金版一起算钱 , 不会增加额外的成本):
其他两本为了和《皮拉内西》相匹配 , 也做了类似的封面设计 。
三本书都是圆脊精装 , 内文用的顺纹纯质纸 , 从各方面来说 , 这是我作为编辑能提供的最适合实体阅读的纸质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