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摩的侄儿》读后感摘抄

《拉摩的侄儿》读后感摘抄
文章图片

《拉摩的侄儿》是一本由[法]德尼·狄德罗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16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拉摩的侄儿》读后感(一):恶的艺术
拉摩的侄儿毫无掩饰地展现出了一个“本真”的“他”——一个极力拥护“恶”的艺术的“他” 。
这首先要从天性说起 。
人的天性是上帝预设的,也就是说本质先于存在 。而在如何对待天性的问题上,拉摩的侄儿主张接受和顺应自然天性,任其发展;如果一个人天生不具有高尚品质,他也可以利用好自己的“卑鄙”并将其发挥到极致,就像对话中的“他”一样,在“作恶”方面做到出类拔萃,并引以为豪 。是的,他的确可以从自己的恶习中受益 。其手段之一是“道德的惯用法”,也可以称之为“欺骗的艺术”,各行各业为了自身利益而背离真相;另一途径便是启用“表演的艺术”,阿谀奉承或扮演丑角,以便在保护人那里安营扎寨 。“表演的艺术“为了苟活,而“欺骗的艺术”通向发财致富 。
这本书被恩格尔誉为“辩证法的杰作”,个人认为是有失偏颇的,音乐家拉摩的侄儿和哲学家“我”并非势均力敌,作为哲学家的“我”虽有“辩”的部分,但大大缺少“证”的过程 。
《拉摩的侄儿》读后感(二):第二個目的
「拉摩的侄兒」,講一個多才多藝、天賦異稟、性格直爽、思想圓滑的青年,愛學習勤看書,罕見的人才,哈哈 。他否認人性中任何高尚的品格 。將發財作為目標,發財以後的樂趣只是:吃喝玩樂,為所欲為 。美徳對他來說是,「難以造就,難以保持,甚至是艱難而致命的」! 世上只有「甜滋滋的謊言」和「苦澀的真理」,他坦率地說出了社會的現實 。
壞人還真沒有他的坦誠!哲學家則認為:因為這樣的現實,而將人生意義歸於「欲望的滿足」,那是可憐的??因為曾經的挫敗,而讓理念的崇高和人生的豪邁歸於寂滅,認為它們在普遍的人性和漫長的歷史中,不該存在或者不能實現,即是犬儒 。拉摩的侄兒是犬儒三期的典型症狀,哲學家或許是犬儒一期了噢 。
一場「真小人」與「偽君子」舌戰機鋒,好看!「誰最後笑,才笑得最好」!小說是開放的,并沒下確定的結論,因為「道德評價并不是終極的評價,不應該僅僅局限於狹隘的善惡領域來理解人的本性和命運 。」(特里林)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自身異化了的精神世界一節,對此進行了創造性解讀 。
《拉摩的侄儿》读后感(三):拉摩的侄儿
狄德罗的这本《拉摩的侄儿》有点伏尔泰小说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