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摩的侄儿》读后感摘抄( 四 )


进而,小拉摩提出了一种实用的“道德观”,也就是根据利益来决定 。“如果德行偶然可以致富,那末或者我就是有德行的,或者我就和其他的人一样假装有德行的;人们要我可笑,我就把自己培养成可笑的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他称之为“德行”的东西正是“我”所认为的“邪恶”,而“我”称之为“邪恶”的东西恰成为他所谓的“德行” 。很有趣的是,小拉摩也意识到自己在“我”眼中是“十分卑贱、十分可鄙的东西”,可是自己因为这些恶行而沾沾自喜要比自怨自艾的时候还多 。因而,他仍然坚持自己固有的生活方式,哪怕为人们所轻蔑 。
让“我”困惑的是,为什么小拉摩原意把所有的卑鄙龌龊都暴露出来呢?小拉摩的理由在于,这样倾囊相吐,可以让自己的恶行更卓绝一些 。他想让“我”了解,他在“恶”的艺术里已达到多么卓绝的造诣,让“我”承认他在卑鄙中至少是有创造性的 。小拉摩何以堕落至此?试想假如小拉摩真的能像他叔叔那样装作出尽人皆知的作品来,他还会自甘堕落吗?他始终解决不了的是“曼尼巨像”的隐喻,同样接受阳光的照射,为什么只有曼尼巨像能够发声 。
另一方面,在作恶上,即便他认识到,在社会中,各种地位的人互相吞噬 。自己明明能够像别人那样谄媚,像别人那样说谎、作伪誓、许诺、守信或食言自肥,竟然还缺少面包,竟然看到一些给自己当跟班都不配的人却有丰厚的财产,拿着镶有金头和曲柄的手杖,手指上带的指环刻有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名字 。但他自己却始终无法获得任何显著的进步,只能做一个小丑 。似乎他在这两方面都缺少足够的才具 。所以他会感叹:他说:“我是懂得对自己的轻视,这种由于感到天所赋予的我们的才具的无用而产生的良心的痛苦的;这是一切痛苦中最残酷的 。一个人到了这步田地,几乎是当时没有生出来还好些 。”真相至此大白 。
但小拉摩的精明在于,他对此是有清醒认知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并且有着充分的根据 。在这样一种根据面前,“我”的价值观显得并没有足够的说服力,直到对话的最后,也没有能够给小拉摩带来任何的冲击和改变 。相反,小拉摩式的辩护至今仍屡见不鲜 。这充分证明了狄德罗小说的现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