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犟骡子”左宗棠( 二 )


于是左宗棠给朝廷写了一封万言书,大意是:“天山南北两路粮产丰富,牛羊遍野;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 。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盆 。因此,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
幸好,军机大臣文祥和慈禧太后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于是,64岁的陕甘总督左宗棠再一次披挂上阵 。
当时的新疆,早已被阿古柏割据,建立起“洪福汗国” 。1868年,英国赠送了大批军火给“洪福汗国”,维多利亚女王还写了亲笔信,向阿古柏致以亲切的问候 。1872年,俄国也与“洪福汗国”签订了条约 。
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很严重了 。在“安史之乱”以后,新疆已有近千年不与中原交流,直到乾隆时期才再次收复,到此时,也不过一百多年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左宗棠的强硬态度,新疆有可能脱离中国,那我们今天真的就是“西出阳关无故人”了 。
既然下定了决心,那就干吧 。左宗棠亲手制定了西征的战略:缓进速决 。接下来,他还有两个重要问题要解决 。
首先是钱 。左宗棠预计需要800万两白银的军费,但实际到账只有500万两 。剩下的差额该怎么办呢?他准备向外国银行借钱应急 。朝廷也还算给力,在左宗棠借钱之后,朝廷看到了他的决心,也大力支持 。
據统计,从1876到1880年,收复新疆共花费5000万两白银,平均每年要用1000万两白银,占朝廷年收入的15% 。
然后是武器 。左宗棠通过向洋人买、问朝廷要的方式,费尽心机地为西征军弄来了劈山炮、来福大炮、后膛枪等装备 。英国历史学家包罗杰说:“这支军队基本近似一个欧洲强国的军队 。”
1876年3月,左宗棠离开兰州,挥师西进 。战斗过程毫无悬念,1878年1月,盘踞新疆12年的阿古柏军事集团被全歼,新疆收复 。这次战役,几乎是左宗棠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他足以配得上“左公千古”的赞誉 。
阿古柏被全歼,但伊犁被俄国占据 。俄国的说法是“代清朝占领伊犁”,一旦清军收复北疆就立刻归还 。在他们的脑子中,清军都烂成什么玩意儿了,还能远征?可左宗棠还真就来了,并且连招呼都没打 。
1878年10月,朝廷派崇厚出使俄国,希望能要回伊犁 。但到了俄国后,估计是伏特加喝多了,崇厚就把伊犁送给了俄国,他没有通报朝廷就大摇大摆地回家了 。
左宗棠怒了:“老子从南打到北,又从东打到西,你一句话就把伊犁送了?”回家后,崇厚被判“斩监候”,最终花30万两白银买了一条命 。左宗棠向朝廷报告:“这次不算数,请重新派人去谈判,谈不拢我就带兵开战了!
最终去俄国谈判的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 。为了给曾纪泽在谈判桌上增加筹码,左宗棠在后方也定下“三路大军收复伊犁”的新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