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导论》的读后感大全( 三 )


《艺术史导论》读后感(三):接近生活的艺术史研究
我们的生活或者说现代人的生活是被设计的,设计的概念已经渗透进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
正如《艺术史导论》中的这句话:“人类的私人生活该如何组织,其核心规则由设计师们提出;公认的经典标准通过设计师之手才能适配千家万户 。”
我们或许会以为自己的住宅是依照自己的舒适原则布置,因为它属于我们私人所有 。但艺术史家们认为,住宅其实也具有某些公共性质,是具有展示性的空间 。更多时候,它的布置原则是展示和交际的 。
正因城市的住宅是高度设计化的,在现实中,它也是千篇一律的,人们会渴望不一样的景观 。这也许能够解释最近几年那些拍摄农村生活的短视频为何引人瞩目 。
在这些短视频中,呈现的是一种几乎完全不同于城市的生活形态 。而背景中的房屋建筑也较多地显示出一种私人性质 。有时候一些“波普艺术”的画片贴在墙上做装饰用,这种可复制的装饰品显示出私人品味来,也呈现出一种年代上的落后,乃至整个乡村生活的落后 。
当然,这本书并不是关于某些具体艺术的年代变迁专著,而是一本研究艺术史的入门指南,是一本对于艺术史研究什么、如何研究以及具体内容的解释 。
用艺术史这门专业的行话来说就是研究对象的范围、如何对研究对象进行事实确认和研究对象的含义 。
这样的安排自然是教科书式的安排,本书也的确主要是面向此专业的学生以及想要从事相关职业的读者 。因此在研究对象的事实确认部分,几位教授一再地告诫读者,艺术史的研究不能只限于书本和理论,一定要去接触大量真实的作品才可以获得真才实学 。
这是艺术史研究的硬性要求 。确认艺术对象的“目的是将隐藏在黑暗中的实情还原出来”,这就像是一位侦探与法医的结合体,而他的对手是时间 。
为了确定真实性,他必须对原始记录、材料、艺术品的技术和保存状况等进行确认 。要完成这些步骤,必须得有其他学科的辅助 。艺术史研究目前已经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了 。
尽管如此专业,但赖于此书行文的严谨有序以及翻译的流畅,对于想要了解艺术史是什么、它到底研究些什么以及是什么导致了我们看到的艺术史的模样的读者来说,它依然是一本友好的导论作品 。
比如,在“语境中的作品”这一章,作者告诉我们的是,观看艺术和书写艺术史的唯一正确方法其实是不存在的,这或许能够打消我们对于艺术权威的顾虑,放心地观看艺术 。
而“艺术史、女性主义和性别研究”与“图像媒介”等章节中,我们会发现艺术史所研究的对象其实是深深地嵌在我们的社会、观念、技术等方面的,艺术史的研究其实是与生活非常近的,甚至它的对象就在我们的日常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