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导论》的读后感大全( 四 )
《艺术史导论》读后感(四):学艺术史的小窗
前段时间,机缘巧合之下拜读了宗白华先生的大作《宗白华美学二十讲》 。宗白华先生在讲述如何鉴赏中国传统绘画、书法、建筑、音乐、舞蹈及诗歌等艺术作品时,偶尔也提到一些西方艺术鉴赏知识,借以中西方不同的表达方式透视中国传统艺术之美 。鉴于我对西方艺术的一无所知,宗白华先生的只语片言对我总有醍醐灌顶般敲打,让我萌发了「是时候开始读读西方艺术类的书」的想法 。当然,「工欲善良其事,必先利其器」,或许先看看偏方法论、研究西方艺术史的《艺术史导论》,也是入门学习西方艺术的新路径 。
封面
《艺术史导论》是德国著名艺术史家、艺术史教授汉斯·贝尔廷与哈勒—维滕堡马丁路德大学教师 海因里希·迪利、汉堡大学教授沃尔夫冈·肯普、 慕尼黑艺术史中心研究所前所长及慕尼黑大学教授威利巴尔德·绍尔兰德、 汉堡大学退休教授马丁·瓦恩克等多位研究艺术史的专家联手撰写的一本艺术史学科导论性质的著作 。书中,作者从「艺术史专业在研究什么」开始讲起,再从艺术作品的确认:艺术史家如何鉴定艺术作品的状态、并维护它原本形式等内容,讲到艺术作品的阐释方法,并由此展开从美学、社会历史、性别等诸多角度进行讨论 。无论是写作前的讨论,还是书本定稿的内容,作者们并未将《艺术史导论》局限于艺术层面,而是把视野放宽到一个大历史范畴之中,从跨学科、跨主题地展开研究及讨论 。而作为一名门外汉读者,当我从第三部分《研究对象的含义阐释》读起时,我更是强烈地感受到这本书的超大跨越性 。
我们看一幅画作时,映入我们眼中、跃入我们脑海的就是画作上呈现的图像;而我们赞美画作之美时,更是会用「栩栩如生」之类的词语形容画作中的图像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所以,阅读本书第八章《内容与内涵:图像志-图像学的方法》之前,我从未想过画作其实不仅仅只是图像 。
或许,欣赏画作时,我们会关心画作图像的创作背景、故事背景,以方便运用历史知识鉴赏画作 。但其实,画作上的图像还包括它所呈现的轶事、寓意等内容,鉴赏时,我们需要借助一切可以入手的图像或文字来源来探寻这件画作它的意义 。这里,包括但又不限于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及图像学阐释等层次的研究及分析,进而试着探索画家是出于怎样的内心诉求创造了这幅画作、画中又表达了什么意思,是否反映了创造时的大时代背景,是否带着时代之间的差异......书中讲述这些内容时,并不是简单地做文字分析,而是结合多幅画作进行对比、分析 。其中以「偷听」这一题材展示并分析了两幅来自不同年代、有着不同创造背景的画作《偷听的女子》及《偷听的书记》:告诉我们,同样「偷听」上级的行为,偷听的书记为什么可以被诠释为「对真理的追求」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