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是哪里的风俗,耍社火的风俗

1、耍社火的风俗闹社火又称耍灶火,是中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俗 。
每年过年过节举行 , 穿街过村进行表演,成为人们庆贺一年成就的盛会,现在为的是红火吉祥 。社火凝聚劳动人民深层次文化基因、体现民族特征、充分表现劳动人民优秀文化观念和审美思想的民间艺术瑰宝 。一般从正月十一日以后就开始了 。
所以正月十一日也叫上彩日,晚上吃上彩饭 。社火可延至正月二十九日 。各乡里、各村境都有自己的社日 。社日这天晚上,社头将平日准备好的节目编成顺序 , 演员装扮成各种角色,分乘各种交通工具穿街过村,让群众观看 。
社火的规模大小,一般显示该村社的兴旺程度 。闹社火的风俗活动曾一度销声匿迹,近几年在一些侨乡又渐渐复苏,成了各乡村庆贺一年成就的盛会 。

社火是哪里的风俗,耍社火的风俗

文章插图
2、社火的起源与发展历史是什么?社火的起源与发展历史如下:
南方的丰城社火是江西省丰城河西地区的江右民系传统民俗活动 , 已申报为省级文化遗产 。“社火”是源于人们对菩萨、历朝文臣武将的祭祀而来 。
社火是汉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起源于中国上古祭祀活动 。中国宋代诗人陆游在《游山西村》中写道:“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可见其延绵之久 。
每当严冬已尽、冰雪初融、春暖花开、大地复苏之时,先民们就杀猪宰羊,用自己获得的劳动果实,祭祀“神灵”,祭祀祖先 。此时,终年劳累的原始先民有了歇息的机会,他们欣喜若狂 , 就把自己“打扮”一下,在脸上涂上朱砂,把鸟羽扎缚在头上,大喊大叫,狂蹦乱跳 。这便是人类最早的社火 。
另据梁中元《陇东采风·社火》记载,陇东民间社火和全国各地社火一样,从内容和形式上有共同的特点 , 产生的年代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那时候人们为了祈福消灾、驱恶避邪,“击器而歌,拊掌而舞,祈于天地 , 以其吉也”(《风俗通义》) 。
社火这一活动千秋万代地流传下来,但随着人类的进步 , 时代的演变,其形式、内容发生了质的变化 , 新的时代赋予社火以新的内容 。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社火这一传统民间娱乐活动才得到恢复 。现时,社火从根本上不再是表达人们对“神”的崇拜 , 而是演变成了一种内容健康、形式活泼、名目繁多、生动有趣的文化娱乐活动,同时,也成为一种新的民俗 。
社火的表现形式:
每队社火都有一个仪程官,西北地区也叫“春官”(民间称为说诗的),如春节到到单位或居民家中拜年时,仪程官就随着锣鼓点子说4句一首的祝辞,一般都是因单位性质职能不同或居民家庭的情况不同而现编现说 。
社火队的主要项目有:高跷 , 民间称高拐子,一般用椽材制成长约3尺或4尺的长方形柱体木腿 , 在上半部约1尺的地方安装一长条(以脚宽为宜)横板,脚踩在横板上,上半部的木腿绑在人体的小腿上 。身着历史戏剧人物服装 。
一般扮演的有《断桥》、《盗仙草》、《挑黄袍》、《唐僧取经》、《八仙过海》、《包公赔情》等戏剧中的人物 。在强烈节奏的锣鼓音乐伴奏下,做行进队列或场地定点表演 。如表演断桥,由许仙,青蛇、白蛇3人用秦腔调唱台词,加以简单的手势动作 。
旱船,用竹子做成船形,再用彩纸或彩绸粘糊,有船姑娘驾船,走碎步,犹如船在海中行走样,由一老翁走在前面,手拿浆板 , 做摇船样 。跑竹马,用竹子做骨架,扎成马形(也有驴形),以彩绸或彩纸装饰,表演者腰围竹马 , 宛如骑马一样,男女成双成对,编队穿梭奔驰、跳跃、对唱 , 乐感强烈,节奏鲜明,气氛热烈 。
类似的还有猪八戒背媳妇等 。高芯子,又名高台 。有抬芯子、背芯子、车芯子等多种类形,尤以“车芯子”为多 。一般在小型拖拉机或小型汽车上固定一根或几根丈余长的木椽或铁杆,再在杆的顶端绑成莲花形或其它形状的悬体物,这就是芯台 。
芯台上再将一两个或多个扮演角色的孩子固定,着戏剧服装,做简单动作或造型,在行进中表演玄妙、惊险动作 。
社火中还有扭秧歌、耍狮子、舞龙、大头娃娃等 。大型社火队由彩旗、锣鼓、狮子、旱船、大头娃娃、秧歌、高芯子等组成 。驻固部队、武警、六九五厂还有安塞腰鼓、威风锣鼓、太平鼓及东北秧歌等表演内容和形式 。
社火是哪里的风俗,耍社火的风俗

文章插图
3、社火的来源民间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 。它来源于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 。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 , 是传说中的火神 。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 , 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 , 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 。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 ,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认识能力的提高 , 使祭把社火的仪式逐渐增加了娱人的成分 , 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 。
社火是哪里的风俗,耍社火的风俗

文章插图
4、兰州社火是什么地区的春节习俗?甘肃
兰州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大约50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 。漫长的岁月里,多少人事兴衰如潮涌般涨落起伏,当中锤炼出的是富有生命力的文化传统 , 在平淡的日常和欢乐的年节中生生不息 。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甘肃春节习俗:兰州社火 。
【社火是哪里的风俗,耍社火的风俗】老兰州人过年有很多讲究 , 腊月二十三祭灶,腊月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五一直到年三十,兰州人采购各色年货,制作食品 。此时正是主妇们展示烹饪技艺的时候:花卷翻出花边,绽现红曲、姜黄 。红曲点中,花蕊娇艳;油锅鼎沸,油果子、馓子翻滚;碗儿菜——扣好的粉蒸肉、虾肉、袈裟肉……一摞一摞,诱人的香味充溢厨房 。
兰州的春节习俗
1 大年三十早给先人上坟,晚饭吃饺子 。初一早上晚上都个放一次鞭炮 。初二给父母家拜年,初三去长辈家拜年, 初四开始去同辈家拜年,初五打扫卫生 。初八,闹社火 。十五早上早起,放鞭炮,“送年”,晚饭前,在门口烧纸钱 , 祭祀先人!记住这晚要吃元宵的 。
社火是哪里的风俗,耍社火的风俗

文章插图
5、社火的风俗社火有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风俗,是民间一种庆祝春节的传统庆典狂欢活动 。社火的年代相当久远,原始祖先对不可抗拒的生死、日月、灾难等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只能幻想出超自然的力量,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神,节日时扮演神来狂欢 。
社火的来源
1、社火的意义
“社”是指在祭祀或节日里迎神赛会上的各种杂戏、杂耍的表演 。“火”具有红火、热闹之意 。
2、社火的风俗
最早从西北地区青海甘肃陕西等地方流传出来,高台、高跷、旱船、舞狮、舞龙、秧歌等都是社火的风俗,是中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