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的传说简短,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1、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1、贴春联的由来: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 。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 , 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 , 经常作恶,危害百姓 , 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 。后来 , 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 。
于是,民间便传出 , 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后来 , 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 。据记载,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 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 。
后来纸张的出现 , 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 , 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
2、贴春联的寓意: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 。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 。春联中的纹饰,如鱼 , 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如“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据说年兽怕红,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
春联的书写要求:
春联是根据中国古代骈体文衍生出来的一种新文体 , 它借鉴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 。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 , 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 。
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 , 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它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形式上成对成双,两联彼此相“对”,内容互相照应,紧密联系 。一副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必须结构完整统一,语言鲜明简练 。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 。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 , 经常作恶,危害百姓 , 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 。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 。
于是,民间便传出 , 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
在五代十国时期,桃符演变成了春联 。据记载 , 当时后蜀主孟昶让张逊在桃木上题词,他写完之后,孟昶觉得不对仗 , 便又写道:“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这是中国第一幅春联,而在当时还被成为桃符 。
后来纸张的出现,桃木换成了红纸 。春联真正的出现是在明朝朱元璋时期,当时,朱元璋要求家家户户贴春联,于是大街小巷处处贴满了春联 。
2、贴春联的寓意:
为春节增添喜气的气氛 。春联都是红底黑字或者红底金字,加之各种纹饰,符合新春的喜庆和欢乐,为春节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
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愿景 。春联中的纹饰 , 如鱼,寓意年年有余;美好的语言 , 如“天增岁月人增寿 , 春满乾坤福满门”等美好的祝福语表达了人们对来年的美好渴望 。
民间说法有避凶免难的作用。这一说法来源于“年兽”的传说 , 据说年兽怕红 , 于是每年除夕家家户户贴对联,就是为了驱除年兽,因此贴对联的习俗流传至今 , 表达了人们避凶免难的愿望 。

贴春联的传说简短,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文章插图
2、关于春联的传说有哪些?春节对联的传说
说起春节对联的传说,不得不提到门神的由来 。
门神,传说是能捉鬼的神荼郁垒 。
东汉应劭的《风俗通》中引《黄帝书》说:上古的'时侯,有神荼郁垒俩兄弟 , 他们住在度朔山上 。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 。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 。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 。
后来 , 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荼、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一日"造桃板着户,谓之仙木,绘二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 , 俗谓门神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却不是神荼、郁垒,而是在古代的一个勇士叫做成庆的 。
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 , 短衣大裤长剑 。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了天条,罪该问斩 。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 。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弈 。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 , 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 。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 , 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 。
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 。太宗应允 。那一夜果然无事 。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后代人相沿下来,于是,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 。
在今天潮汕一些旧式门楼的两扇大门上,我们还可以见到神荼、郁垒或者两员雄赳赳的战将,形象似乎一样,但是仔细观察,其中一位手执钢鞭,另一位手执铁锏 。执鞭者是尉迟敬德 , 执锏者是秦琼 。
门联同样也是从桃符发展而来的 。原来人们用桃木板画神荼、郁垒画像,挂在两扇门上 。后来,画像又改成只写字的"门目" 。但门目上两边各写两字,表达内容有限,人们觉得不过瘾,便又在大门两侧再挂上两块桃木板,写上了字数较多、能充分反映心愿的对子 。
据《宋史.蜀世家》载:蜀后主孟旭命学士为题桃符,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据说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对春联 。
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 , 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 。传说有一次,朱元璋亲自到民间察看 , 只一户人家没贴春联 。一问,原来这人家是阉猪的,不识字,于是亲自动笔为他写了一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由于历代大力提倡,使春联成为我国一种特殊的民间文艺形式,长盛不衰 。
贴春联的传说简短,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文章插图
3、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50字以内怎么写?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垒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 , 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几经演变,就形成了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
寓意:春联是我国特有文学形式,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方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种延续 。春联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 , 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
传说
【贴春联的传说简短,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 , 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 , 名叫神荼、郁垒 。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 , 以避邪防害 。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 , 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 , 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
贴春联的传说简短,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文章插图
4、贴春联的由来春节贴春联的中国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
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 , 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
原来主人是个阉猪的 , 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 。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
有关春联的历史传说故事:
1、纪晓岚是清朝的大学士,有一次,他春节回家探亲,乡里有一家三兄弟请他写春联 , 他写了一副“惊天动地门户,数一数二人家”,横批是“先斩后奏”的春联 。
这一来可不得了 , 有人以“犯上”之名,告了他个欺君之罪 。
乾隆皇帝得知,立召纪晓岚回京查问,纪晓岚回道:“春联是我写的没错!这家老大是卖炮仗的 , 不是‘惊天动地门户’吗?老二是集市上管斗的,成天‘一斗、二斗’地叫,不是数一数二人家吗?老三是卖烧鸡的不是‘先斩后奏’吗?”一番话说得乾隆也笑了 。
2、郭沫若小时候在私塾读书 。
有一次和同学偷吃了庙里的桃子 。和尚找先生来告状,先生问是谁干的,没人敢承认 。先生说,我出个对子 , 谁能对上就免予惩罚 。
先生出的上联是:“昨日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想了一下,对道:“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 。”先生一听,很高兴,惊叹其才华,于是,全部学生都免予处罚了 。
贴春联的传说简短,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文章插图
5、贴春联的来历和传说春联的由来
:春联最早叫桃符 。明代“桃符”真正改称为“春联” 。明代陈云瞻记载,春联之名,始自明太祖朱元璋 。
战国时代开始 , 富贵人家在大门的两边悬挂“桃梗”,或称“桃符” 。根据《淮南子》的记载,桃符是一寸宽、七八寸长的两块桃木 , 上面分别写着“神荼”和“郁垒” 。有的桃符上,还画着“神荼”和“郁垒”的神像 。
春联的传说:《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 , 名仙木,百鬼所畏” 。左神荼、右郁垒 , 可压邪驱鬼,这也就最早的“门神”了 。
五代十国时 , 公元964年除夕,后蜀之主孟昶,命学士辛寅逊在桃木上题写联语 。辛大才子写完后 , 颇有艺术造诣的孟昶,看了很不满意 。孟昶自己拿来毛笔 , 亲自题写了一副春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人们一直认为,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
但后来教科文组织研究发现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 。
后蜀广政二十七年,孟昶突然下了一道旨意,命群臣在桃符上题写对句,比试才华 。群臣写来写去 , 孟昶都不满意 。最后索性自己提笔写出了一副联语: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来这种过年在桃符上写联语的形式慢慢传人民间,深受百姓的喜爱,越传越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