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读后感100字( 四 )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读后感(四):黄昏风雨黑如磐,别我不知何处去
【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读后感100字】读陈先生的《千古文人侠客梦(增订本)》有一种遇平生知己的感觉 。陈先生的文字字字珠玑,竟有一瞬让我理解了为什么说一流的批评家、二流的小说家 。文学批评不仅需要文学想象力更需要牢固的文学理论和文化修养 。而作为一个小说家拥有充足的文学想象力就足以 。其次,阅读的过程也如陈先生写作的过程——精神饱满、思路流畅、一气呵成 。行文中让我深刻的见识到修养与学识转化为文字时,那种深刻的魅力 。再次,文学的引用连贯在文章之中,丝毫没有生搬硬套的嫌疑,其文学与语言功底可见深厚,这是我第一次碰上望尘莫及的文字表达方式——可畏趋于臻熟,以往还勉强望其项背 。再次,对于金庸的评价和对于武侠通俗小说的文化详析,可畏精彩至极: 终于将武侠读者以往的背负的负面包袱摘掉了 。我们读武侠从来没有想像一个李逵一样轮着大斧头杀人嗜血,而是往往想像一个怀萧持剑的背影,逐鹿天涯去 。所谓武戏的粗俗早在20世纪60年初于梁羽生、查良镛等人的笔下点石成金,将武戏文唱,也因为武侠通俗文学的包容性,其类型融入了文化意境、家国兴衰、个人抱负等等复杂的内容 。除去简化的是非观念一直为人所诟病,而我所认为,是非观念的简化并非思维的简化,而是中国有史以来民族性中对于道德内涵的需求,在一个地大物博的土地上难以诞生无漏网的律法,律法之有限性在这个土地上表现突出,因而对于道德精神的需求才是这个国家长盛绵延的内力 。在一个将道德要求转化为律法惩治的精神桃源——武侠江湖之中,现代人来看不免血腥和简化 。而实际上,这种简化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查良镛先生更不必多言,其个人学识丰厚,小说我虽还没有来得及品读,但是我身边的金庸迷们身上并没凸现一种血气粗俗,而是有一份浩然正气,在看xby的机器学习的总结过程中,作为一个武侠迷总要引一两句古诗文,在开篇的知乎帖中也以武侠类比科研的过程 。由此可见,武侠之归于通俗,更有俯视通俗类型等都有失偏颇 。如陈先生所说,任何类型文学除非单独拿某一本和某一本能比出个春秋,以一类去俯视另一类是完全谬误的 。武侠进来趋势越来越入雅堂,也是一个例证 。查良镛自身跨越通俗文学与政治新闻又是一例证 。武侠之于我,也如陈先生在书中说的:在我自己,之所以偏爱本书,是因其撰述过程而获得了澄明的心境,度过了某种精神上的危机 。对于希望学问与人生合一的我来说,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了 。写作之于我,也如陈先生在书中说的:希望学问与人生合一者,往往借著述丰富人生,甚至将其作为危机时刻自我拯救的有效手段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未曾有宏篇巨制问世的我,也都有值得自已永远怀念的写作 。最后,我也会永远记得贯休的《侠客诗》: 黄昏风雨黑如磐 别我不知何处去 成为一种精神力量支持往生、探向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