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春节习俗,福建厦门春节习俗

1、福建厦门春节习俗除夕吃年夜饭,叫“吃廿九瞑”,大都爱吃火锅(暖锅),“围炉”合家欢 。火锅有“一品锅”(整锅一格)、“鸳鸯锅”(两格)、“四色锅”(四格) 。从“一品锅”而形成名菜“一品富贵”,汤是猪肉或鸡鸭汤,主菜是金元宝(鸡蛋)、银元宝(鸽蛋)、整只蹄膀叫“一团和气”,黑刺参与墨鱼用海带绑在一起叫“乌金墨玉”,鸡鸭翅膀叫“鹏程万里”,冬笋叫“节节高升” , 粉丝叫“福寿绵长”,鱼丸、肉丸和发菜叫“团圆发财”,鸡头鸡尾、鱼头鱼尾叫“有始有终”,加上火腿脚爪叫“平步青云”,末了吃长生果,意思是“长生不老”,吃柑橘,象征吉利 。由于火锅热气腾腾,食品翻滚不停 , 不断续汤,添加好料,就叫“越吃越有,越烧越旺” 。厦门人特别重视海鲜,如鲢鱼“年年有余”)、蚝仔、红虾、珠蚶、旺螺、海带和发菜豆腐(“发财多福”)等 , 近年来又有啤酒火锅、豆腐火锅、丸子火锅、什锦火锅等应市 。
年糕
吃了年糕,万事如意年年高,年年高升,年年高兴!又有敬祝长辈延年高寿之意 。年糕又叫“年年糕”,“年年糕”从“粘粘糕”同音演化而来 。厦门人把年糕叫做“米果”,品种多样,有甜有咸,甜的有白糖米果、乌(红)糖米果,并加冬瓜、红枣、花生等;咸的有金瓜(南瓜)米果、菜头(萝卜)米果、番薯(地瓜)米果、芋头米果,并加猪肉、虾米、蚝干、香菇、油葱等;此外 , 还有凉米果、发米果、碗糕米果……
薄饼
清代有诗人写诗咏薄饼:“春到人间一卷之”,描写薄饼皮是“薄本裁圆月 , 柔还卷细筒”,描写薄饼馅是“纷藏丝缕缕,馋嚼味融融” 。薄饼还是厦门人的一大发明 。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任潮州太守的同安人李春芳 , 将其女儿嫁给了金门蔡厝人蔡复一(那时,金门属于同安县管辖) 。后来,蔡复一官至总督云贵湖广军务兼贵州巡抚,公务繁忙,日理万机,经常废寝忘食 。蔡夫人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害怕长此以往,有损夫婿健康 。于是,她就将一些鱼、肉、虾、菜、笋、豆等用微火炖熟,用面皮包卷 , 置于夫婿案头,让他边吃边办公 , 一举两得 。这种菜便被称为“婆饼”,厦门话“婆”“薄”同音,便又称为“薄饼” 。它从官府传到民间,“夫人薄饼”又变成“美人薄饼” 。
圆仔
吃圆仔,又称吃元宵,有的地方叫汤圆、汤团 。据说,吃元宵始于春秋末期,宋代才称圆子,取“团团圆圆”之意 。宋代有一位文人说这种食品是“秫粉包糖 , 香汤浴之”,并作16字赞一首:“团团秫粉,点点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 。”厦门圆仔将各地风味兼收并蓄,有甜有咸 , 有的白心,有的包馅,什锦、豆沙、枣泥、笋肉、猪油都有 。
貌似没有楼上说的那么多废话吧
年夜饭,也就是那样呀,火锅也有 。
到午夜12点的时候,要上香,拜天 。
初一就是街坊邻居走动拜年嘛
初二是女婿日,女婿要带老婆回娘家 。
初三以后就随便了,
初九是天公诞(也就是玉皇大帝的诞辰)这一天要拜天公 。
各地有各地的风俗 。
也有社火,就是抬着本村的神仙巡游 。到各地去吃供品 。
走亲戚

厦门春节习俗,福建厦门春节习俗

文章插图
2、厦门地区的春节习俗,过年都在干什么,最好从腊八开始说到正月十五过完…在老厦门人眼里,腊月二十四送神祭拜完后 , 大家就得为过年忙活了 。厦门人过年就是图个热闹、喜庆,什么东西都希望能沾点喜气 , 这个时候,除了要大扫除以外就是要添补一些年货 , 忙的不亦乐乎 。
而到了除夕之夜,到处灯火辉煌 。家家户户除了贴春联外,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叫门蔗,方言蔗与佳近音,寓意进入佳境 。此外,厅堂中案桌摆有隔年饭、长年菜、发糕,并插上用红、黄两纸扎的“春枝”,寓意饭菜长年丰足,吉祥发财 。
除夕夜,家家户户都有围炉吃年夜饭的习惯,也是厦门人最重视的 。家长和子女围炉吃年夜饭,以示来年全家团团圆圆 。在除夕的年夜饭里,有几样食物是绝对不能少的 。比如菠菜,不可以切根,有头有尾,每人都得吃一根,意寓“平安” 。还有血蚶,闽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 , 将吃剩的蚶壳洗净,洒在桌子底下或床下 , 直到初五才收拾 。
吃完年夜饭后全家都要在围炉旁,叫做围炉守岁 。最好通宵达旦守着,据说这是为父母添寿 。并且长辈要给小孩子分压岁钱 。
正月初一,人们都得早早起床,清早要先吃碗面线,表示新的一年健康长寿 。大家换上新装到亲戚家拜年 。路上遇到朋友,都要彼此恭贺新年 。
到了最后的元宵节,这天人们都会吃汤圆,闹花灯、舞狮等活动 。
厦门春节习俗活动很丰富、很有趣!
磕头拜年
逛庙会!
厦门春节习俗,福建厦门春节习俗

文章插图
3、闽南春节有哪些节日风俗?闽南春节的节日风俗:
1、腊月廿五,俗谓“天神下降”,闽南人需要设案于神前进行祭拜 。这是因为驻扎在家中的神明暂时回到天庭后,玉皇大帝派天神下凡来鉴察人间善恶 。因此每家每户都要设香案,迎接天神 。
2、闽南人把除夕称为“二九暝”“年兜” 。除夕当天,除了贴春联,房门两侧还要搁置两株圈贴红纸的连根甘蔗,这叫“门蔗” 。当天,长辈会早早敦促晚辈沐浴更衣,并在入夜前把衣服洗晾起来,不能湿漉漉地过年 。
3、闽南人对年夜饭历来十分重视 , 因旧时一家人围着一个小红炉而坐 , 故将除夕夜的团圆饭称作“围炉” 。如何让这顿年夜饭吃得有意义,是一件事关一年彩头的大事 。老厦门人家中必备的食物有丸子(寓意团团圆圆)、白萝卜(表示好彩头)、血蚶(闽南话说“蚶壳钱大赚钱”,因为古时以贝壳为货币,吃血蚶代表来年赚大钱)、长年菜等 。
4、转入新年的第一天,厦门人叫“开正” 。这一天,忌讳叫他人姓名催人起床,因为这样会让对方整年都被人催促做事;垃圾粪土也不倾户外,寓意存贮财富,新年兴旺;出门拜年也有讲究 , 先是庙里的神明,再是祠堂的祖先,最后才是亲戚朋友 。
5、正月初二,被称为“女婿日” , 女儿要偕丈夫回娘家 。正月初三,厦门一带的闽南人一般不登门拜年,因为这天家里如有过世尚未一周年亲人的,要在家里举行祭奠仪式 。到了正月初四,则是迎接神o从天庭回到家中的日子,又难免要一番犒赏 。
厦门春节习俗,福建厦门春节习俗

文章插图
4、厦门过年习俗农历春节、上元节闹元宵、踩街、闹花灯、舞龙舞狮这些我国传统的节庆仪式,厦门还有正月初九拜天公,清明节扫墓踏青(闽南地区的扫墓活动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端午节吃粽子和抓鸭子,八月十五中秋搏饼等习俗 。
厦门地处闽南,闽南文化源远流长,保留了很多独具特点的习俗,逢年过节时这些传统习俗便体现得尤为浓烈 。除了农历春节、上元节闹元宵、踩街、闹花灯、舞龙舞狮这些我国传统的节庆仪式外,厦门还有正月初九拜天公,清明节扫墓踏青(闽南地区的扫墓活动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慎终追远的文化心理),端午节吃粽子和抓鸭子,八月十五中秋搏饼 。
上元节又称“灯节”或“元宵节”,是紫微大帝的生日 。这一天 , 厦门的百姓都要向天宫祈福,家家户户一大早即把五牲、果子、酒菜、纸钱等供在桌上,向天宫神烧香祭拜 , 并且占卦 , 预测一年的福祸,祭酒之后烧金纸,而后完成祭仪、撤供等仪式 。
厦门春节习俗,福建厦门春节习俗

文章插图
5、福建春节的风俗有哪些?1、春节蒸年糕 , 谐音“年高” , 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福建没有过年吃饺子的传统 , 都是吃年糕 。因为年糕谐音“年高” , 春节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 , 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吃完年糕,大人们“攻战四方城”,小孩们嬉笑玩耍,好不热闹 。大家都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 。
2、福州过年风俗,初一不出远门,初二和初三就可以去拜访亲朋好友,互贺新年 。有女儿出嫁的人家,则要办春酒 , 让女儿 , 女婿,外孙一起回娘家团聚 。这春节期间,福州大街小巷 , 张灯结彩 , 火树银花,到处都是一番喜庆热闹的节日气氛 。
3、厦门的正月初三,为丧家清新愁(即烧新床)之日 。凡在初一、二未到过之友家,是日应勿往访,访即为不敬 。有谚语曰“初一早,初二早,初三困甲饱” , 意思是初三日无客登门,晚起无妨 。
4、泉州过年是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泉州称为“过年”,要待过了十五,“年”才算过去了 。民谣云:“初一场 , 初二场,初三无姿娘(姿娘意为妇女,此日妇女不上街);初四神落地(灶君从天上汇报回来);初五舀肥(掏粪便 , 农事开始) 。
【厦门春节习俗,福建厦门春节习俗】5、泉州过年风俗敬天公 , 子正之时(零点)一到 , 四处爆竹声响成一片,人们即在家中厅堂设案,摆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 , 点烛,恭拜“天公”,敬祀祖先 。这种祭祀一直持续到初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