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地方发现,我国首次在哪里发现可燃冰

1、我国首次在哪里发现可燃冰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发现可燃冰 。
1999到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人员首次在南海西沙海槽发现了显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震异常信息 。200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专项 。2000年开始,可燃冰的研究与勘探进入高峰期 , 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 。
可燃冰简介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它存在于深海里的沉积物中,或是陆地上的永久冻土中 。可燃冰一般的存在形态是一种结晶物质,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 。
可燃冰如它的名字一样 , 是一种可以燃烧起来的冰,在可燃冰燃烧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更不会产生有害气体,因此可燃冰成为了一种清洁又无污染的新型能源 。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地方发现,我国首次在哪里发现可燃冰

文章插图
2、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地方发现可燃冰首次是在青岛省被发现的,青岛是一个物质自然非常丰富 , 人文朴素的地方 , 非常适合旅游观光 。
正确运用词语对不同的事物,以及具体的地方进行详细的描述,才可以达到更加精准而规范化的效果 。
运用词语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词义涵盖的范围不同 。
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
2.词义侧重点不同 。
如:“才能”和“才华”,都含有能力、特长的意思,但“才能”着重指办事的能力或对知识、技能、技巧的运用能力,而“才华”则着重指在文的智慧与特长;
“发现”和“发明”都有新出现的意思,但“发现”着重于新找到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发明”着重在新创造出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
3.词义的轻重不同 。
如:“损坏”与“破坏”,都有使物体毁坏的意思 , 但“损坏”一般是无意的,“破坏”则是有意的;
“诬蔑”和“诬陷”都有无中生有地硬说别人做了某种坏事的意思 , 但前者是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而后者则是妄加罪名 , 诬告陷害,两者轻重不同 。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作用、干劲、创造性、积极性;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
如:阻碍(动词)——剥削阻碍生产发展;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精华(名词)——这是全书的精华;精彩(形容词)——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
南海海域
我国首次在南海海域发现可燃冰 。1999~2001年,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人员首次在南海西沙海槽发现了显示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地震异常信息(似海底地震发射波“BSR”) 。2002年国务院批准设立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专项 。2000年开始,可燃冰的研究与勘探进入高峰期,世界上至少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参与其中 。其中以美国的计划最为完善━━总统科学技术委员会建议研究开发可燃冰 。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地方发现,我国首次在哪里发现可燃冰】扩展资料:
世界上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已发现的主要分布区是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湾、加勒比海、南美东部陆缘、非洲西部陆缘和美国东海岸外的布莱克海台等 , 西太平洋海域的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岛海沟、冲绳海槽、日本海、四国海槽、中国南海海槽、苏拉威西海和新西兰北部海域等,东太平洋海域的中美洲海槽、加利福尼亚滨外和秘鲁海槽等,印度洋的阿曼海湾,南极的罗斯海和威德尔海,北极的巴伦支海和波弗特海,以及大陆内的黑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地方发现,我国首次在哪里发现可燃冰

文章插图
3、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海域我国首次发现可燃冰的地点是南海海域 。
2014年2月1日 ,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通过验收,建立起中国南海“可燃冰”基础研究系统理论 。2017年5月,中国首次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可燃冰)试采成功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新矿种 。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气冰” 。天然气水合物分布于深海或陆域永久冻土中,其燃烧后仅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污染远小于煤、石油等,且储量巨大,因此被国际公认为石油等的接替能源 。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地方发现,我国首次在哪里发现可燃冰

文章插图
4、首次发现可燃冰在哪个海域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可燃冰”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2017年9月22日发布消息,在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支持下,科学家首次在我国南海海域发现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
日前 ,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在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的航次中,船上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携带我国自主研发的拉曼光谱探针,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并证实其为天然气水合物 。
扩展资料:
据了解,“科学”号共在我国南海海域发现两个存在裸露天然气水合物的站点,水深约1100米 。一个站点分布在冷泉化能极端生物群落中,动态合成并分解的天然气水合物可以为深海冷泉化能极端生命提供甲烷和硫化氢等能量源;
另一个天然气水合物站点位于一个活动冷泉喷口的内壁,这也是在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正在喷发的深海冷泉喷口 。
天然气水合物俗称“可燃冰”,一般分布在深海沉积物或者大陆永久冻土中,而裸露在海底表面的天然气水合物则需要大量的深海冷泉流体作为气源 , 因此极难存在,在全球也鲜有报道,是研究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分解、成藏以及和海洋环境相互作用机制的极佳天然实验场 。
参考资料来源:新华网——我国南海海域首次发现裸露“可燃冰”
1810年,首次在实验室发现天然气水合物 。
1934年,美国人哈默·施密特(Hammer Schmidt)在被堵塞的输气管道中发现了可以燃烧的冰块,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甲烷气水合物” 。
1946年,苏联学者斯特里诺夫认为:只要有合适的温度和压力,自然界必定会有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不仅能够形成,而且还能够聚集成为“天然气水合物矿藏“比如,处于极冷的地区或压力足够高的地下,就可能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扩展资料
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 。开采时只需将固体的“天然气水合物”升温减压就可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 。
天然气水合物在海洋浅水生态圈,通常出现于深层的沉淀物结构中,或是在海床处露出 。甲烷气水包合物据推测是因地理断层深处的气体迁移 , 以及沉淀、结晶等作用,于上升的气体流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所形成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天然气水合物
1968年 , 苏联地质学家在一年四季都冷风刺骨的西伯利亚麦索雅哈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矿藏“ 。
1979年,美国挑战者号执行深海钻探计划第66、67航次 , 开赴中美洲海槽,找到了存在“似海底反射层”这一怪现象的海域,打钻的结果是看到了科学家们期待已久的可燃冰 。
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是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遇火即燃,因此被称为“可燃冰”、“固体瓦斯”和“汽冰” , 化学式为CH4·nH2O 。天然气水合物常见于深海沉积物或陆上永久冻土中 , 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
理化性质
天然气水合物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要小得多 。1立方米可燃冰可转化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和0.8立方米的水 。开采时只需将固体的“天然气水合物”升温减压就可释放出大量的甲烷气体 。
天然气水合物在海洋浅水生态圈,通常出现于深层的沉淀物结构中,或是在海床处露出 。甲烷气水包合物据推测是因地理断层深处的气体迁移,以及沉淀、结晶等作用,于上升的气体流与海洋深处的冷水接触所形成 。
形成可燃冰有三个基本条件:温度、压力和原材料 。
首先,低温 。可燃冰在0-10℃时生成,超过20℃便会分解 。海底温度一般保持在2-4℃左右;
其次 , 高压 。可燃冰在0℃时,只需30个大气压即可生成 , 而以海洋的深度,30个大气压很容易保证,并且气压越大,水合物就越不容易分解 。
最后,充足的气源 。海底的有机物沉淀,其中丰富的碳经过生物转化,可产生充足的气源 。海底的地层是多孔介质,在温度、压力、气源三者都具备的条件下 , 可燃冰晶体就会在介质的空隙间中生成 。
1934年 , 美国人哈默·施密特(Hammer Schmidt)在被堵塞的输气管道中发现了可以燃烧的冰块,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甲烷气水合物”,1981-1986年间,DSDP第84、96、112航次在秘鲁海槽、南墨西哥滨海带、危地马拉滨海带等地发现了可燃冰的存在
可燃冰首次在中国哪一个地方发现,我国首次在哪里发现可燃冰

文章插图
5、我国首次发现可燃冰的地方是哪里?青海省海西州的天峻县 。
在2009年9月中国地质部门在青海省海西州的天峻县首次发现了一种名为可燃冰的环保新能源 。
可燃冰一般指的是天然气水合物 , 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化学式CH·nHO,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外面看似冰 , 一点火却可以烧起来 , 所以俗称“可燃冰” 。
可燃冰广泛分布在一些陆地永久冻土中、岛屿的斜坡地带、深海地带,以及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中 。
我国首次在青海省海西州的天峻县发现可燃冰,可燃冰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海海域、东海海域、青藏高原冻土带以及东北冻土带,其资源量分别约为64.97×10^12m³、3.38×10^12m³、12.5×10^12m³和2.8×10^12m³ 。
我国科考团队首次在南海海域发现了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