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如何松腰松胯,练太极拳怎样松垮松腰

1、练太极拳怎样松垮松腰松腰:是方法,开跨:是目的 。先举一个例子,南方有一种轿子 , 叫滑竿 , 下面左边一个轿夫 , 右边一个轿夫,肩上抬着竹杠子 , 竹杠子上坐着一个人(这里说成站着,就如同脊椎一样) , 走起来,轿子就会一上一下的起伏悠荡 。先说“移跨”: 有几个现象 一是,当轿夫站的位置距中心的位置近,轿子中心往下悠荡的幅度就会小,当轿夫站的位置,距中心点远一些的时候,轿子往下悠荡的幅度就会大 。结合太极拳,由于人的大腿肌肉非常的强壮,也最为有力,从感觉上说,大腿的支撑身体的位置在前后裤线内,就如同轿夫距中心点的位置近一样,造成裆部无法下沉 。而人的腿,是由骨头和肌肉组成的,构成了支撑体,从人体的结构上看,骨头是支撑胯骨的边部的,也就是支撑在胯骨的外侧的尖端位置,但由于肌肉力巨大,造成肌肉支撑在前后裤线的内侧,掩盖了骨头的支撑,造成无法沉裆,也就阻挡了开跨 。通过站桩 , 练拳等的练习,练的是大腿前部的肌肉,由于大腿前部练得肌肉力很强壮,就会慢慢造成大腿后部、胯部、屁股等的地方的大块肌肉慢慢放松,先是这些地方的肌肉放松了,大腿前部的肌肉力的面积加大了、也强壮了,这时,再慢慢放松大腿前部的肌肉的用力面积,这时就会造成前后裤线内的支撑点 , 慢慢的往大腿的骨头上转移,最终由骨头支撑住胯部,等于支撑的位置,由裤线的位置,转移到胯骨的外侧,而大腿前部用力的肌肉力,从而成为辅助的支撑 。由于支撑点转移到胯骨的位置了,支撑点远离中间,从而使得裆部能够下沉了,这就是沉裆 。结果就是 , 腿骨上顶着胯骨 , 胯骨下压在腿骨上 。那么,把大腿肌肉力的支撑,转移到大腿骨的支撑胯部的形成,我在这里,说成是移跨 。开跨: 滑竿,是由两个轿夫抬着的,当一个轿夫不抬了,放下了,就会造成滑竿的倾斜,倾斜到一定程度,又由于上面坐着的人的重量下压 , 滑竿就会在抬着的轿夫的肩膀上往下滑动 。结合太极拳,当身体后座时,一条腿承重,一条腿虚放着,由于腰以上也放松,越放松越沉重,脊椎带着整个上身就会下压在跨体的中间,由于腿骨上顶在跨的边部 , 脊椎与腿骨,形成下压与上顶位置的错位,在上下不是一条线的位置上 , 一个下压、一个上顶 , 时间长了,造成胯骨的倾斜变形,跨与腿骨之间,慢慢就如同裂开一样,在胯骨与腿骨之间的,微微的能够左右的移动 。这是胯骨的左右移动开跨 。那么裆部就会随着胯骨的倾斜变形而往下走 。再说前后移动 , 从人体的侧面看,脊椎在胯骨的后面,由于不断地松腰 , 身体练出沉来,那么腰以上的重量,就会往下压在腰部,腰部放松,身体重量就会顺着腰,往下接着下压、沉坠 , 就会造成身体在胯部的后面往下压,时间长了,胯骨,就会随着身体的下压而变形,慢慢的,就会造成胯骨与腿骨,在前后的位置上移动,这就是胯骨前后的移动的开跨 。再说裆,由于脊椎下压在腰部,腰部放松,身体重量就会顺着腰,往下压着尾椎,由于尾椎是往内收的,那么,就会造成尾椎,往裆部的前卷 , 这就是铲裆 。总体上 , 胯骨前后、左右都能活动了,这就是开跨,在感觉上,胯骨突出的位置,有又酸又胀的感觉 。活跨圆跨: 胯骨 , 能够前后、左右活动了,还不算完,由于还有转换等动作,比如后座以后,再转换成转体等动作,等于是胯骨的前后的开,移动到极限后,再转换到左右的开,胯骨在腿骨上走了一个弧形,很有可能会造成咯咯愣愣的颠簸的感觉,也就是不润滑,这是因为,胯骨周围或附近,有许多肌肉、脆骨、大筋等等,这些东西虽然变得放松了,由于松是有程度的不同而不同,松的程度小的,会阻碍胯骨的转换,那么,还要不断地练,把这些阻碍转换的东西给磨掉,使得胯骨转换时,变得非常润滑,将来,还要练到胯骨在腿骨上的活动范围不断加大,胯骨能在腿骨上画圈,这时,就是活跨圆跨了 。由于开跨后,裆部沉下去了 , 由于肚子是软软的肉体 , 那么裆部的下沉,就会带动小腹的下沉,也会带动肚子下沉,就会往下落到沉下去的跨上,这时等于胯骨在托着肚子,又由于活跨,在做动作时,由于两跨之间的转换,肚子就会随着跨的转换而转动 。太极拳说,内动大于外动,其实,从根本上说就是胯骨,在腿骨上的活动范围的的加大 , 当四肢动作定型后,以后就会保持不变了,但胯骨,由于不断地练,开的程度越来越大,从感觉上觉得大于四肢的动作幅度 。从感觉上说说开跨的过程 断裂: 当跨刚开时,没开时感觉跨与腿是长在一起的 , 开了后,感觉是一块冰 , 突然断裂开了 , 上面的冰,慢慢的感觉能够在果冻一样的肉体里移动 。(这一点因人而异,我本人也是左跨有这种感觉) 挖坑: 开跨后,比如左腿后座,感觉如同一个人站在身体左侧,在往右,用铁锹往地下挖坑 。比如右腿后座,感觉如同一个人站在身体右侧 , 在往左,用铁锹往地下挖坑 。比如马步状态,感觉如同一个人站在身体后侧,在往前 , 用铁锹往地下挖坑 。这个坑,越挖越深 , 肚子,随着这个坑的深度而往下落 。当肚子落到这个坑里,做动作,肚子就会随着动作转 。练到这一步 , 就算把肚子的气练出来了 , 平时不太显 , 在特定的情况下 , 才能体现出来 。这里说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来说明一下肚子的气功: 有一次单位开会 , 开完会 , 大家一起下楼 , 我跟前面的一位同事闹着玩 , 一边下楼 , 一边拍了同事肩膀一下,由于同事比我矮一个台阶 , 他回身就照着我的肚子就是一拳,由于等于是前后左右都是人,也没地方躲,并且手还在同事身体的上方,也来不及用手去挡,主要是来得突然,余光看着同事的拳头就要打到肚子了,心里一急,嘴里不自觉的轻声啊了一声 , 在同事拳头挨到肚子的一刹那 , 就觉得肚子像汽车的安全气囊一样 , 瞬间膨胀起来,同事的拳头打上肚子以后,自己感觉肚子就像一个膨胀的皮球,往外有弹劲,也不疼,后来同事见到我,就说我肚子硬 。以前并不知道,肚子的练出来气是怎么回事,通过这件事,一下子就明白了,以后在故意的找这种感觉,却又无法找到了 。铲劲: 加上腿以后,感觉地下这个坑,如同一口大锅,被两根柱子给支起来了,而脊椎和这口锅 , 就如同一把铁锹似的铲子 , 脊椎就是铲子的木耙,两跨到裆 , 形成铁锹前部的铲子 , 竖在这口锅的里面后延处,当后坐到位时,由于前腿的不承重,这口锅被后腿的一根柱子支撑着,就会造成这口锅往前的倾斜,等于是后边高、前面低,当往前弓步时 , 感觉这个铲子,从后边的高出,往前边的低处在锅里铲,这就是铲劲 。总体上,胯部一直都有往外又酸又胀的的感觉 。
你好 , 建议先活胯、束腰,再求松胯、松腰吧 。
在拳架练习过程中,试问能否做到这些:
1. 腰胯活
每一动作有外形运动之前,先由腰里启动 。即腰里先微微转动 , 然后躯干 , 然后四肢,然后手脚 。举例:比如由杨氏太极由起式转为左捧,先要有腰胯里的微微一动 , 甚至仅仅是意动,这一动是向右转动,以此动带动躯干手臂变为右抱球,而后腰胯微微左转,变左捧式 。
2.腰胯固定(束腰)
腰胯不仅要活,还要稳固,能够定的牢,所谓练武不练腰,到老一场漂 。否则一切都是镜花水月 。举例:左捧式出,如果左臂接对方的扶按 , 腰胯要能定?。?用腰胯而不是手臂抵抗对方的推力 。这里没谈化劲,只谈能否抗住力 。化劲是有了基本功以后的事情,就像谈松胯松腰之前,腰胯要会动 , 能定一样 。
这里腰活、内动,是太极最基本的东西 。正确理解了 , 太极就到了新的层次 , 向门里走,不理解,就永远在手脚上做文章,难以取得实质进步 。
至于松胯松腰,是有了功夫以后的状态,不需要刻意找,一动一静都符合 。想要松腰松胯 , 先让腰胯灵活起来,强壮起来吧 。
现在很多人一练太极就往松的路子上走,不是不可以,但是这个松是太极的最高境界 。在达到最高境界前,人难免犯各种紧、僵 。不要紧,既然无法完全避免 , 索性就研究它 。没有松就没有紧是不?
一点个人体会,难免偏颇,仅供参考 。
回到老家第一天就迫不急待的想练一下,找了一个水桶练一下松沉劲 , 这就是无处不太极 , 只要你想练就可以随处找到方法练习 , 这是一位老师傅教的松沉劲练习方法

太极拳如何松腰松胯,练太极拳怎样松垮松腰

文章插图
2、打太极拳怎样做到松腰松胯太极拳拳谱有云:“主宰於腰”;“腰如纛”;“腰如车轴”;“刻刻留心在腰间”等句 。今习太极拳者,大部份都遵从“主宰於腰”这拳理 。但对腰动的理解,却莫衷一是,在走架、推手间,大部份都是双脚站在地上不动,将腰部转左 , 转右使上身转动 。但这是腰的周边在动,并不是由腰轴作为动的动源,这是学拳者对腰的 误解而引起 。看拳谱,要准确理解拳谱的意思方能练得对 。“腰如纛”:纛是旗杆 , 大旗在风中飘动时旗杆并不会动,这是整枝旗的中心,意思是腰是人的中心 。“腰如车轴”:轴亦是轮子的中心,轮子动,轴是不动的 , 亦有相同的意义 。其中一点很重要,纛与轴皆不能弯曲,否则会给旗或车轮的整体的动有不良影向 。拳谱上指的腰是指脊椎的部份 , 并不是指整个身体的中部 。练太极拳要将身体变成一个立体圆球,当球停在地上,其接触点便是中,只是一个小点 。推手时沾与走,意应放在中轴 , 只要中轴微转 , 对方便会落空 。如将意转动身体,因为面积大,对方手落空,肘便可跟上 , 肘落空身便可靠上来 , 没完没了 。要“刻刻留心在腰间”才能支撑八面 , 身体才可一动无有不动,所以方能“主宰於腰” 。
武式太极拳有身法十要 , 其中松胯扩膝是两种不可分割开的动作 , 目的是把身体立体圆形的左右两面都充满,使身体成为一个完整的立体圆球 。动作的过程是先把胯松开,让身体的重量往脚掌流去,流动之间重量把膝盖往左右两边推开,使重量全部流往脚掌,而圆球的左右也由此而完成 。今天练太极拳的人,很多都误将松胯扩膝作为蹲身屈膝 。我们平日站在地上是由身体各关节平均的承托身体的重量 。练太极拳时要求放松全身,如不能导引自身的重量到脚掌,由大地承担,某些不能松开的关节 , 便会承受过多的重量 。日久得不到改善,关节便会受伤 。蹲身屈膝正正是把重量集结在膝盖这两点,这便解答了为何现今很多练太极拳的人感到膝盖疼痛的问题 。
郝月如先生用了裹裆及吊裆两个动作名称来描述怎样做到松胯扩膝 。裹裆除了可以协助松胯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 。我们做涵胸拔背只能将意气充满背部的上方,命门以下则未能圆满 。做裹裆时,我们将左右盤骨如涵胸一样将膊往前往内送,背部未能圆满的的下方便会满起来 。因为左右盤骨张开,平日迫紧脊椎的肌肉便会松开 。吊裆是用意念将身体重量从两肩流入背,注入脊椎 , 往尾闾流去 。由於迫紧脊椎的肌肉已经松开,重量会将尾闾往下推,继而流过大腿内侧,把膝盖左右推开 , 最後到达脚掌 。做吊裆 , 另外一点须留意的 , 要将大腿内侧的顶部往左右张开,有如一个倒转的 U 字 。这会扩大盤骨的扩张度,令尾闾更方便往下流 。
【太极拳如何松腰松胯,练太极拳怎样松垮松腰】在静功中找可能容易,再就是重心的转换问题 。还有就是你越是关注这些部位 , 越是松不下来,这就是拳谱所说的双重 。包裹之意、形意不同处,你地明白?(贻笑大方)
十余年,你应该是行家,太极十年不出门,我个人觉得就是放松吧,只是腰与胯是代表,试问你腰跨都放松了,哪里还不放松呢?
中医学生mm的看法部分赞同 , 这是太极入门的最基本要求和考量标准 , 能做到松腰松胯你也就跨入太极的大门了 。
太极拳如何松腰松胯,练太极拳怎样松垮松腰

文章插图
3、陈氏太极拳要领之三松腰养气松腰养气
松腰养气是指腰部放松,以养炼体内浩然之正气 , 此亦为演练太极拳务必遵循的基本要领 。
松腰养气与含胸塌腰相关联,但要领不同 。塌腰指的是腰劲下塌,中气自然沉入丹田;松腰则是指腰部松活,目的在于养护、养炼正气 。塌腰时,"腰劲贵下去,贵坚实" 。松腰时,"腰中要虚,一虚则上下皆灵" 。
《拳论》说:"腰如车轴气如轮" 。腰不能紧,紧则束气,全身僵直;腰部要松,肾气才能出入畅通,身体各部位正气皆可上下相通,贯注丹田,遍布周身 。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上冲百会,下至涌泉,气随意动 , 处处开张,久而久之,内气自然充盈 。所以说,松腰即可养气 。
松腰养气,能运周身之虚灵,可以促使虚实阴阳变化,足从手运,以腰为轴,圆转自如 。与人交手,进退攻防,刚柔相济,松活弹抖,意到气到,足稳身固,无坚不摧 。
松腰先要松胯 。胯为腰根,松胯才能松腰 。胯松、腰松、气脉才能贯通,涌泉、丹田、百会等穴位,才能一气相连 。
演练太极拳要十分重视松腰技巧,养成浩瀚之气,气自阻随功夫长,方得太极神妙 。
太极拳如何松腰松胯,练太极拳怎样松垮松腰

文章插图
4、太极松腰最简单的三种方法 太极松腰最简单的三种方法
腰部通过训练,能松动如弹簧、灵活如柳条、通畅如江河,如是则肾的功能就会增强,人的精力就会旺盛,腰主宰一身活动之职能也会发挥得淋漓尽致,从而使“力发于足,主宰于腰,行于四肢”的太极运动真正实现“气遍周身不稍滞 。”太极松腰法至少有7种 。本文主要介绍3种 。一起来学习下吧:
第一种松腰法:上下蹲起
上下蹲起法(亦称面壁蹲墙法)是太极拳松透形体的关键一环,是一项全身性的均匀运动,也是保持良好身心状态的便捷之法 。
基本动作:面壁而立,两脚并拢,周身中正 , 全身放松,会阴上提 , 脚尖顶墙根 , 两肩前扣,含胸收腹,腰后突下蹲 。下蹲时头不可后仰、不可倾斜 , 彻底蹲下后再缓缓上起 。如此反复多次 。下蹲时 , 可先想一下脚底涌泉穴,同时注意全身放松 , 腰向后突,使脊柱逐节放松下落;上起时,注意用百会上领或先想一下蓝天,然后再将脊柱逐节抻起、拉直 。
特别说明:刚开始,有很多人做不到位 , 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 , 确定身体的姿势和两脚的距离 。脚尖可以先离开墙,离多远以尽自己的`力量能蹲下去为度 。如年纪大或行动不便者,可以两脚尖离开墙根 , 两脚分开,以降低难度 。甚至还可扶住树、床架,拉住门把手等支撑物往下蹲 。一开始,动作不标准不要紧,关键是要坚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 , 随着脊柱、腰部松动程度的提高,就能顺利下蹲、上起了,此时就可以按照要求去做了——两脚并拢,脚尖抵墙,完成上下蹲起动作,每次下蹲以30个为一组,每天至少要蹲一组以上 , 多多益善 。
第二种松腰法:直腿坐
直腿坐松腰法主要目的是打开命门之窍 , 进而帮助我们尽快松腰 。
基本姿势:坐在硬板床上(铺一层褥子或盖一层薄被),两眼微闭,两腿伸直 , 两脚并拢,脚尖内翘(两脚竖起来),身体要直着,躯干和大腿之间的角度应小于90° 。腰要向后放松,但骨盆和腰又不能斜着向后去,下颔回收,玉枕微上提,这样头就比较正了 。这些就是对外在形态上的要求 。
特别说明:直腿坐的过程中 , 始终都要注意一个穴位——腰俞(在骶骨裂孔处)即骶椎和尾椎交界处,那里是腰的气血流注的地方 。在身体弯曲的时候,一吸气 , 腰要向后放松后凸 , 一呼气放松之后,再注意骨盆中的股骨头、髂骨向外张,骶骨往后凸 。还要注意胯关节,即腿部肌肉作内旋或外旋用力,然后放松,体会哪块肌肉在动 。另外要注意大腿股四头肌使劲往回一缩再一放松,再配合着会阴一缩一放,脚尖还可以配合着一跷一点 。经常这样做,一方面了加强会阴收缩向腰部集中的力量;另一方面还能帮助大腿根部的肌肉群放松 。
第三种松腰法:行走松腰
行走人人都会,但是,通过行走松腰,则不是人人都知道的事情 。行走松腰法,可有效的促进我们的生命活力 , 实现身心健康 。
基本姿势:保持上身与地面垂直的姿势,不要前俯后仰,将体重慢慢放松地移到后腿 , 在体重移动的同时,前腿随着渐渐地放松并被动地提起脚跟,使脚尖点地 , 直到将体重完全移至后腿,前脚完全放松,腰部骶椎呈后凸的弯状 。随之 , 体重移向前腿 。依然保持上身与地面呈垂直状的姿势,在将体重慢慢前移到前腿 。在体重前移的同时,后腿逐渐地随之放松并拖得脚跟提起 , 使得脚尖点地 。直至将体重完全移至前腿 , 后脚完全放松 , 腰部呈竖直状 。在行走的过程中,最好能不间断向前走 。
特别说明:走的过程,要放松身心,可数着步伐走 。如果能按照8步到10步一圈的方法走,则效果更佳 。转圈走,不仅仅能松腰,而且松胯的效果也很突出 。走的时候 , 要像古人说的:“行如盲无杖,自然依本份 , 举步低且稳,踏实方可进 。”初习者每天早晚各练一次,每次走30分钟-1小时左右,逐渐增加 , 如为了治病,则最好能达到一次连续走转1小时30分钟以上 。如身体不适,可适当休息一下再走 。
;
太极拳如何松腰松胯,练太极拳怎样松垮松腰

文章插图
5、打太极拳如何练习腿腰挎如何练好腿脚功夫
腿和脚是人体重要的部分,所话说:“人老腿先老 。”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延年益寿,使人身体健康,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对腿的练习 。太极拳健身重点要做到腿有劲,这样就减缓了衰老 , 同时,呼吸深长,增加了肺活量,增加了气血循环,有益于健康 。而腿脚好,也关系到呼吸功能 。长期练习太极拳的老人很少摔跤,这是由于他们的下盘特别稳 。拳术里讲,这是“落地生根”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练好桩功 。初学者要练好基本功,基本功包括手、腰、腿的练习,高级阶段还要进行手、眼、身、步的配合,但是最基础的是腿上功夫的练习 。练腿上功夫,主要是站桩,比如浑圆桩 。站桩要符合太极拳的要求,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 。站浑圆桩,我不主张站得太久,只要站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 , 然后换其他的桩法,比如弓步桩、虚步桩 。还有 , 站桩要站活桩,不能站死桩,要在站桩的过程中不断地移动重心,比如重心前移成弓步 , 再后移成虚步,这样循环往复 , 不断练习 。用这些方法能够加强腿部力量,也加强了步型的稳定性,为后面的练拳打下好的基础 。
其次,要体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练拳时,脚给地面一个蹬力,地面就给脚一个反作用力,这叫“问地要力” , 这个力通过脚、膝、胯、腰、肩、肘,传递到手 。练习太极拳时,按照这七个环节传递劲力,动作要缓慢柔和 , 注重体验内力的运行 。这样,把下盘功夫练好了,然后中盘和上盘的动作就容易协调配合了 。
再次,练习腿脚功夫时 , 要体会对拉拔长、阴阳相济的太极劲 。比如练习桩功,气向下沉,神意则向上领,做到虚灵顶劲、立身中正 。做动作时,前去之中必有后撑,这就形成了对拉拔长;还有,做动作时要注意“欲左先右,欲右先左” 。这就是一个对立统一、阴阳平衡的问题 。
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员打好基础,循序渐进地练习 。高水平的运动员,初学时要打好这些基础,到了高级阶段,还要练习这些基本功 , 要经常回归到这些基础东西的练习,基础的东西要和高级的东西(比如神意气)结合起来练习 , 否则 , 手上的动作和眼神的表现就会不顺畅 。现在一些太极拳练习者存在着误区,有浮躁的思想,不愿练习基本功,直接就学习套路,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健身的效果,也会影响到拳艺的提高 。我一般在教学中采取基本功和套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把基本功融合到套路的教学当中,既提高了练习者的学习兴趣,又保证了练习者拳艺的提高 。
腰很重要 , 它是连接上下肢的枢纽,是中轴,是纽带 。练习太极拳,动作要形成整体性,就必须依靠腰来调节 。武术中有“太极腰”的说法,这说明太极拳特别注重腰的锻炼,要用腰来带动四肢的运动 。从运气的角度来说 , “气沉丹田”也是在腰部 。从运劲来说,“发于腿,主宰于腰”,也离不开腰 。杨澄甫说:“能松腰,然后两足有力 , 下盘稳固,虚实变化皆由腰转 。”这都说明了腰的重要性 。
我们练习太极拳时,首先要注意用腰来带动四肢 。松腰松胯,意念松沉,劲力才能上下通达 。
其次,做到灵活转动,起承转合,要靠腰 。我的体会是在运行当中,腰走螺旋 , 带动四肢的运行 。我们可以把腰的螺旋劲抽出来单独练习 。“腰走螺旋,外走弧形;内走螺旋,外走圆弧”,这是腰的运行规律,也就是腰的螺旋运行,带动了手的弧形运动;手的动作都是靠腰来带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