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千里路云和月——杨培国律师诗文之道读后感摘抄( 四 )


从教师到律师,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稳定工作到“自由职业”,在今天看来,似乎稀松平常,但是,上推三十年,那就难以想象了 。我们一共五十几个同学,跨出这一步的唯有他一个,由此可见一斑 。
作者在随笔中说,我一直认为我从事的律师职业是一种充满诗意的职业、充满诗人激情的事业!他还说,我喜爱律师职业,我热爱律师事业,因为我热爱生活 。有了热爱,生活一定会充满活力 。
作者热爱律师事业,不代表作者不热爱他原来的教育事业 。他的学生某大学副教授说,作者虽然只教了她两年,但却是能够影响她和同学们一辈子的老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她对老师的褒扬,更是对作者的真实写照,“不会写诗歌的老师不是好律师”是她对老师的调侃,更是对作者的由衷赞叹 。
作者跨界,内在因素是他的情怀和梦想,外在的因素则在于他赶上并把握住了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大潮,在这个意义上,他是敢于吃螃蟹的人 。这样的人,在任何的环境,任何的时代,任何的岗位上,是都能刻画好属于他自己乃至时代的画卷的 。
作者的诗作中,不缺诗情画意的字眼,更不乏让人浮想联翩的用语 。梦中的蝴蝶,心中总有一片春色 。想想作者的坎坷和不易,现今的人们,还有什么沉沦的理由?
从乡村,到帝都,每一步,都是漂泊 。每一个漂者,也是一个泊者,无论你是侠客或者诗人,诗和远方,不只是去处,更是一种情怀 。
“山,也上去,天,也上去!”是豪迈,更在于不懈 。“独自买醉”的惆怅过后,“不曾想,风在拐角 吹开了心扉” 。《在路上》,有缘,“缘分里,我就是你你就是我” 。如此的境界,还有什么可以畏惧的呢?
(未完待续)
《八千里路云和月——杨培国律师诗文之道》读后感(四):诗和漂泊(三)
诗和漂泊(三)
1诗者和律师
2情怀和职业
3浪漫和厚道
一个有情怀的人,首先是一个性情中人,这样的人是最可能把事情做好的人 。此书的第一篇序文刘志军先生的《律师是诗,律师是歌》说,作者对律师文化、律师文学的爱好与追求、传承与发展、创新与贡献,在本诗文选集“律师形象”的文章中,我国法学界、律师界、文化界、媒体界的人士已经作出了应有的高度评价 。
打开“律师形象”部分,有着各界显赫的名字 。他们是刘桂明(中国法学会《民主与法制》周刊总编辑)、贺卫方(我国著名法学家,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江平(中国著名法学家,中国政法大学原校长、终生教授,我国法学泰斗)、吕洪兵(国浩律师集团)、刘耀堂(中国律师网执行总编辑),等等 。这些重量级人物的捧场,不是简单的敷衍应付了事,而是撰文作序作评,并予以高度的评价和赞赏 。这些皆有文有图有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