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蚊鱼吃什么,大肚鱼吃什么?

1、大肚鱼吃什么?大肚鱼也叫食蚊鱼 , 是花鳉科食蚊鱼属鱼类,这种鱼对消灭疟蚊及其他蚊子的幼虫有一定作用 。那么,大家知道大肚鱼怎么繁殖吗?
一、大肚鱼怎么繁殖?
大肚鱼为卵胎生 , 一月龄即达到性成熟 。雄鱼臀鳍前部的一部分鳍条特化成交配器,生殖时一尾雄鱼常追逐多尾雌鱼进行交配,卵在体内受精和孵化 。在华东地区每年4-11月开始繁殖,5-9月为最适期,每隔30-40天产仔鱼一次,每胎20-40尾,每年繁殖3-7次 。
二、大肚鱼吃什么?
大肚鱼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幼鱼主食轮虫、纤毛虫 ,  成鱼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小球藻,特别喜食蚊的幼虫孑孓,一尾成鱼每天吞食孑孓2000余只 。
三、大肚鱼可以吃吗?
在吃货眼里 , 大肚鱼是能吃的 。但是,大肚鱼擅长捕食各种孑孓, 能消灭传播疟疾和黄热病病源的蚊子幼虫,达到防治疟疾等传染
大肚鱼吃孑孓等水栖昆虫 。
大肚鱼又称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属玉鳉形目 , 花鳉科,原产美洲 。1913年由夏威夷引进台湾,因为能耐污浊水域,故被放养于各地河川、池沼,以摄食孑孓,降低蚊子数量 。
生活习性:
初级淡水鱼,表层鱼类,喜好在低海拔的溪流、沟渠、池塘、田间等缓流区活动 。对环境污染的耐受力极强,可在低溶氧的环境下生存 。肉食性,以水生昆虫为主 。大肚鱼喜好在暖水域活动,为表层鱼类,大多成群地在水体的表层活动 。偏好在低海拔溪河的缓流区,以及湖泊、田间、渠道等栖所 。对于环境污染的耐受力强 , 可以在污染的水域或低溶氧的环境生存 。偏肉食性 , 嗜食孑孓等水栖昆虫 。
大肚鱼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幼鱼主食轮虫、纤毛虫,成鱼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小球藻,特别喜食蚊的幼虫

食蚊鱼吃什么,大肚鱼吃什么?

文章插图
2、食蚊鱼怎么养详细繁殖方法1、水质:食蚊鱼对水质的要求不高,不但能够适应弱酸或者弱碱性的水,而且能够适应盐度低于3%的水 。可以用放在太阳下晾晒过的自来水作为养殖用水 。
2、水温:它对水温的要求不高,能够在5-40℃的水中生存 。水温有小幅度的变化它们也能够适应 。但是在养殖时,将水温控制在18-30℃之间,这是它们的最适生长温度 。
3、喂食:它是杂食性的鱼类,养殖时可以用热带鱼的饲料来喂它们 。它们比较喜欢吃小型的水生昆虫,尤其喜欢吃蚊子的幼虫孑孓 , 这也是它们被称为食蚊鱼的原因 。如果有条件 , 也可以喂一些孑孓给它们吃 。
4、换水:因为它们适应能力较强,所以养殖的时候不用频繁换水 。通常每3-4天换一次水就可以了 。

生活习性
食蚊鱼集群游泳于水的表层,行动活泼、敏捷 。以水生无脊椎动物为食 , 幼鱼主食轮虫、纤毛虫 , 成鱼摄食昆虫、枝角类、桡足类、小球藻 , 特别喜食蚊的幼虫孑孓,一尾成鱼每天吞食孑孓2000余只 。
由于食蚊鱼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极为贪食 。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 。
食蚊鱼的生长比黄鱼快,性成熟怀卵量70~200万粒 。不同 地区的食蚊鱼具有不同的繁殖期,在长江口外的食蚊鱼为7~8月,在舟山群岛的食蚊鱼为5~6月 , 在福建平潭沿海的食蚊鱼为4~5月 。产卵后鱼群重新游向摄食区,一部分游向较深的海区 。
食蚊鱼是一种卵胎生鱼类,体形小,繁殖能力强,周期短 , 产仔量大 。精子由雄鱼交配器送入雌鱼生殖孔,在体内受精、孵化 。初生的幼鱼在水温适宜的条件下,经1个多月达到性成熟,即可开始繁衍后代 。繁殖季节为4~10月,最适宜季节为5~9月,每隔30~40天即产仔1次,每次胎产30~50尾,每尾雌鱼每年能产200~300尾 。当水温下降、天气寒冷时 , 食蚊鱼往往潜居在深水处或杂草丛生的水域,甚至钻进污泥里越冬,即使水体氧气不足也能存活 。春末夏初气温开始升高,沼泽、池塘蚊子幼虫孽生,为食蚊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温度亦适宜,是繁殖的最佳季节,雄鱼和雌鱼追逐交尾 , 每条雌鱼1次产仔数条至数十条,5—9月可产仔3次左右 。刚产出的仔鱼不能捕食孑孓,只能吃“泅水”(草履虫等活饵料) 。随着成长,可食鱼虫,以后逐渐吞食孑孓 。食蚊鱼很容易饲养繁殖 , 作为一种活鱼饵饲养 。卵胎生 。仔鱼产出后即能活泼游泳,其体长约5毫米 。仔鱼以轮虫类为食 。成鱼因吞食孑孓而成为蚊虫的天敌 。
食蚊鱼怎么养
在香港,有关部门继续野放食蚊鱼作控制疟疾的生物防治工具 。事实上已有很多实验证明食蚊鱼并不特别喜欢食孑孓,捕食孑孓的能力也并不比食性相近的当地鱼类强 。食蚊鱼适应环境能力强,能生活于咸淡水及不同环境的水体中,杂食性,生长快,繁殖力强 , 卵胎生,耐温差、低氧及污染环境 , 在华南的低地水体中形成了优势种 。由于可生活于咸淡水,食蚊鱼更可沿海岸线扩散到沿海江河中 。由于竞争力强 , 对生态位相似的当地鱼类造成相当压力 , 更会袭击体形比自己大一倍的鱼类 。在华南人类活动区,食蚊鱼已取代了本地的青鳉(Oryzias latipes)和弓背青鳉(O. curvinotus),成为低地水体的优势种 , 危害到这些青鳉的生存 。甚至影响当地蛙类、蝾螈等两栖动物的生存 。
食蚊鱼繁殖方法
食蚊鱼的生长比黄鱼快,性成熟个体的体长约为500毫米 , 怀卵量70~200万粒 。不同 地区的食蚊鱼具有不同的繁殖期,在长江口外的食蚊鱼为7~8月,在舟山群岛的食蚊鱼为5~6月,在福建平潭沿海的食蚊鱼为4~5月 。产卵后鱼群重新游向摄食区,一部分游向较深的海区 。
食蚊鱼是一种卵胎生鱼类,体形小,繁殖能力强,周期短,产仔量大 。精子由雄鱼交配器送入雌鱼生殖孔 , 在体内受精、孵化 。初生的幼鱼在水温适宜的条件下,经1个多月达到性成熟,即可开始繁衍后代 。繁殖季节为4~10月,最适宜季节为5~9月,每隔30~40天即产仔1次,每次胎产30~50尾 , 每尾雌鱼每年能产200~300尾 。
当水温下降、天气寒冷时,食蚊鱼往往潜居在深水处或杂草丛生的水域,甚至钻进污泥里越冬,即使水体氧气不足也能存活 。春末夏初气温开始升高,沼泽、池塘蚊子幼虫孽生,为食蚊鱼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温度亦适宜,是繁殖的最佳季节 , 雄鱼和雌鱼追逐交尾,每条雌鱼1次产仔数条至数十条,5—9月可产仔3次左右 。刚产出的仔鱼不能捕食孑孓,只能吃“泅水”(草履虫等活饵料) 。随着成长,可食鱼虫,以后逐渐吞食孑孓 。食蚊鱼很容易饲养繁殖,作为一种活鱼饵饲养 。
食蚊鱼吃什么
食蚊鱼,又称柳条鱼,肉食性,以小鱼及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 。由于它无胃,消化道较粗短,在捕食蚊子幼体时可谓是狼吞虎咽 。当水温适宜时,每条鱼一昼夜可吞食蚊子幼体40~100只,最多能吞食200多只 。利用食蚊鱼灭蚊,既不污染环境,又能把蚊子幼虫消灭在水体里 , 可有效地控制蚊子的滋生 。
踌躇不前吕诳相近冉攀
食蚊鱼吃什么,大肚鱼吃什么?

文章插图
3、食蚊鱼吃什么食蚊鱼吃孑孓、红线虫、水蚤、丰年虾、轮虫、纤毛虫等 。食蚊鱼为暖温性小型鱼类,生活于水库、湖泊、坝塘、沼泽、稻田、水渠、洼地等各类静水水体 , 集群游泳于水的表层 , 行动活泼、敏捷,分布于长江以南诸多省区 。
食蚊鱼:
是胎鳉科、食蚊鱼属鱼类 。体长形,略侧扁,背缘浅弧形,腹部圆凸 。头短宽,吻短 。眼大 。口小,上位,颌齿细小 。体被圆鳞 , 无侧线 。背鳍位于体中点之后 。臀鳍位于背鳍前下方 。雄鱼臀鳍的第3~5鳍条延长变成输精器 。尾鳍圆形 。体背灰黑,腹部白色 。头背有1黑斑 , 沿背部及尾柄末端有黑色条纹 。除腹鳍外,其余各鳍具小黑点 。适应性强 , 能在3%盐水及含一定浓度的酸碱性水体中生活,当水中溶氧近于零时或在长期缺氧的臭水体中,部分个体仍能生存并吞食孑孓 。适应水温范围为4.5~40℃,最适水温为18~30℃ 。夏季怕热 , 日出后就下降分散;冬季喜阳,天晴温暖时,常游至浅水处,在水深1米的水沟越冬 。
食蚊鱼吃什么,大肚鱼吃什么?

文章插图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