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的传说,二月二的传说简短是什么?

1、二月二的传说简短是什么?二月二的传说如下:
传说古时候关中地区干旱了很久很久 , 一直都未下过雨 , 所以玉皇大帝就令东海小龙前去施雨 。但是小龙东海小龙,竟然一头钻进河里不再出来 。这个时候有个小伙子在悬崖上采来了“降龙水”搅浑河水,因而小龙从河中露出头来与小伙子较量,但是东海小龙很快就被击败 , 只得前去施雨 。 
二月二的习俗
自古以来,人们在龙抬头时节 , 会举行敬龙祈雨、放生,以求一年吉祥丰收 。在南方沿海地区 , 二月初二主要举行社祭,祭祀土地神 。
二月初二正值“惊蛰”前后,气温开始回升,阳气生发,万物复苏,农民开始了农耕劳作 。自古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都将龙作为信仰 , 所以二月二这天有很多习俗 。

二月二的传说,二月二的传说简短是什么?

文章插图
2、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有以下几种传说:
1、农历二月初二之所以称为龙抬头节其实与古代天象有关,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根据日月五星的运行轨迹把天空划分为28天宿,以此来表示日月五星的运行和位置 。
28天宿可分为4个大区,东方苍龙包括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 , 西方白虎包括奎、娄、胃、昴、毕、觜、参七宿,南方朱雀包括井、鬼、柳、星、张、翼、轸七宿,北方玄武包括斗、牛、女、虚、危、室、壁七宿,其中“角宿”就是龙角 。
在二月初二这一天东方地平线上升起了龙角星,所以称为龙抬头 。民间又传说这一天龙神会从睡眠中醒来 , 于是人们在那时就会焚香祷告,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 五谷丰登,这一天也称为“龙头节” 。
2、传说龙抬头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 , 务耕田” , 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
到周武王 , 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
3、二月二龙抬头,春雷始动,万物苏醒,大地一片生机 。传说上古时期天地无序,四时不分,万物混乱,人祖黄帝设历法分四季,万物生息便有章法,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日夜更替有雄鸡报晓,四季变换有春莺秋雁夏鸣蝉,冬天只有小麻雀 。
唯有冬眠的动物如何苏醒,黄帝还没有好的设想 。黄帝想到了打雷行雨的龙王,就命龙王惊蜇打雷,唤醒冬眠虫兽,重阳息雷,虫兽开始冬藏 。慢慢地就有二月二龙开口,九月九龙封口之说 。二月二龙开口 , 惊雷振奋 , 万物复苏,久久流传以后就被称为二月二龙抬头 。
扩展资料:
【二月二的传说,二月二的传说简短是什么?】二月二习俗,二月二称为龙头节,以各种与龙相关的民俗活动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全国各地的一种习俗 。龙抬头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 , 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
“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 , 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 , 故称“龙抬头” 。
传说龙能行云布雨、消灾降福,象征祥瑞 。自古以来,人们在仲春“龙抬头”这天庆祝,以示敬龙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月二习俗
二月二的传说,二月二的传说简短是什么?

文章插图
3、有关二月二的传说是什么?有关二月二的传说是天上主管云的龙抬头的日子 。
民间流传说:“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还说:“二月二 , 炒大豆,龙升天,粮万斗 。”为此 , 人们把二月二这天叫做“春龙节” 。
二月初二,龙抬头,相传二月初二是轩辕黄帝出生的日子 。夏历二月初二,传说天上掌管降雨之神龙王抬头 。
意味今后雨水就会多了起来,有利于耕种 。一种说法是龙王因思念失去的女儿,因此总是在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从海底抬头出来,望着失去女儿的方向,以寄思念 。
因古代中国是农耕为主的国家 , 所以人们对农业非常重视 , 二月初正处在“雨水”、“惊蛰”、“春分”三个节气之间,这时农作物需要雨水的时期,人们非常希望通过对龙的祈求行为来实现降雨的目的 。
相关内容
《中华全国风俗志》记载:“二月朔日为青龙节,取灶围物,如龙蛇状,名曰引钱龙 。” 。这一天,各家都要早起汲水,或以灰线引至门,或开庙门祭龙神,这就叫做“引龙” 。
“引龙”习俗,反映了人们渴望风调雨顺的良好愿望 。“忌针”,《燕京岁时记》有明确的记载:“(二月二日)闺中停止针线,恐伤龙目也 。”可见,也是表示对龙的尊崇 。俗云“龙不抬头天不雨”,龙抬头意味着云兴雨作,而天地交泰、云兴雨作是万物生育的条件 。
二月二的传说,二月二的传说简短是什么?

文章插图
4、二月二的来历“二月二 , 龙抬头”最初起源于唐德宗年间,是民间对天象崇拜而产生的传统习俗 。
上古时代人们选择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个组星象作为坐标,俗称“二十八宿” 。“宿”表示居住的意思,而月亮是每天基本入住一宿,等到28宿轮流居住结束,也就是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人们通过这一现象,来观测天象 。
在东方的七宿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人们称它为“东方苍龙”,在冬季 , 这苍龙七宿都隐没在北方地平线下 。仲春(惊蛰至春分间),苍龙星宿开始从东方露头,角宿 , 代表龙角,开始从东方地平线上显现,约一个钟头后,亢宿 , 即龙的咽喉 , 升至地平线以上,接近子夜时分,氐宿,即龙爪也出现了 。
这就是“龙抬头”的过程 。之后,每天的“龙抬头”日期,均约提前一点,经过一个多月时间 , 整个“龙头”就“抬”起来了 。
二月二龙抬头民俗传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二月二龙抬头 , 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 。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 , 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
每当春龙节到来,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 。旧时,人们把这种仪式叫做“引田龙” 。这一天,家家户户还要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比作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以示吉庆 。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2月2的来历
二月二的传说,二月二的传说简短是什么?

文章插图
5、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有什么 中国民间认为,龙是吉祥之物 , 主管云雨 , 而农历“二月二”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 。二月二又叫龙抬头日,亦称春龙节 。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有什么,希望能给各位提供帮助!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一:接姑奶奶
二月二这天还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就是接“姑奶奶”,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儿,故有“二月二接宝贝儿”之说 。因为老北京人的礼数多,其中正月里“姑奶奶”是不能住在娘家的 , 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特别是新婚不久的“姑奶奶” 。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女儿回去,住上几天或半个月,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长时间,比较劳累 , 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刚开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劳犒劳她 。一般是以春饼 , 也就是薄饼做款待 。被接回来的日子里,“姑奶奶”除了吃喝,就是串门子聊天儿,轻松而愉快 。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二:皇帝耕田
二月二这天的另一项活动是皇帝耕田 。因为每年的二月二这天差不多是在惊蛰前后,“惊蛰一犁土,春分地气通 。”从此北方就到了春耕大忙的时候 。为了动员人们赶快投入春耕生产,别误农时,二月二这天皇帝要象征性地率百官出宫到他的“一亩三分地”耕地松土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帝王每年二月二 , 都要到先农坛内耕地松土,从清朝雍正皇帝开始,每年的二月二这天改为出圆明园,到“一亩园”(今海淀圆明园西侧)扶犁耕田 。过去曾有一幅年画 , 叫《皇帝耕田图》,画中是一个头戴王冠、身穿龙袍的皇帝正手扶犁把耕田,身后跟着一位大臣,一手提着竹篮 , 一手在撒种,牵牛的是一位身穿长袍的七品县官 , 远处是挑篮送饭的皇后和宫女 。画上还题
了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老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 。”这幅画也说明人们希望有一个开明的皇帝 , 能够亲自春耕夏耘,使老百姓丰衣足食 。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三:武则天和龙抬头的故事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 。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 。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 , 当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登灵霄阁 , 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 。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 , 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 , 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 。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 , 也有炒豆的 。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 。”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 。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 。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
二月二龙抬头传说四:伏羲氏和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此节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 。伏羲氏“重农桑 , 务耕田”,每年二月二这天,“皇娘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 。后来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纷纷效法先王 。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作法 , 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 。于二月初二,举行重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历史传说 。
二月初二龙抬头理发是啥意思
说法一:
农历“二月二”是传统的“春龙节”,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风俗 。据说在农历二月初二理发能给一年都带来好运气 。俗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说法,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理发店,直到“二月二”才解禁 。不过,这一民间禁忌近年来已经逐渐淡薄 。
说法二:
俗语说“龙不抬头,天不下雨”,龙是祥瑞之物,又是和风化雨的主宰 。农历二月二,人们祈望龙抬头兴云作雨,滋润万物,素有“二月剃龙头”的说法 。民间普遍认为在这一天剃头,会使人鸿运当头,福星高照,因此,民谚说“二月二剃龙头,一年都有精神头” 。
说法三:
二月二这一天,民间一直有“理发去旧”的说法 。为孩子理发 , 叫“剃喜头”,借龙抬头之吉时 , 保佑孩子健康成长,长大后出人头地;大人理发 , 叫“剃龙头”,辞旧迎新,希望带来好运 。有民谚为证:“二月二,龙抬头,孩子大人要剃头 。”
说法四:
二月二日剃头流传到今天300多年 , 从1644年清军入关开始,官方要求所有男子必须留那沙壶头,四周没有头发,中间一绺,编上个辫子 。汉族人不是这样,明朝以前 , 像小孩,十八岁以下的小孩,可以理发,一般的理发的时候都剃秃光,光光的,什么都不长,等到过十八岁弱冠之年一加帽子,这头发就永远都不能理了,一直到死都不能理,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所以汉族的男子是头上所有的头发都要留着 , 这上面也是编辫子的,盘起来 。所以汉族的男子是不理发的,但是清兵入关以后强迫理发,所以老百姓就有这么一个相约,正月谁都不理发,正月剃头死舅舅 。其实是“思旧”,所以叫“正月剃头思旧”,后来老百姓就叫“死舅舅”了 。
二月二龙抬头的禁忌大全
(1)出嫁女儿,忌在娘家过二月二
二月二龙抬头之日不能回娘家的原由,主要是在古代因为小媳妇新婚后 , 到二月初二的时候便不能住在娘家了 , 而婆家人为了让小媳妇早日回婆家而流传出来的俗话 。演变到后来,若是小媳妇一直在娘家住,婆家人会在二月初一就把小媳妇接回家去 。按照旧社会的风俗,刚新婚的小媳妇年前年后都必须在婆家伺候公婆与丈夫 , 到了正月十六以后的日子可以暂时回娘家住,当作是休息日,但只能住到正月底,过了正月必须回家 。因为二月二以后就是民间的春耕了,还得下地干活 。
(2)忌在娘家分娩
在古代重男轻女的社会思想下,在古人看来 , 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泼出去的水,就等于是男方的人 。而妇女生小孩肯定是要见血的,产后还会有一些恶露排出体外,所以在古人看来是非常污秽的事 。女人回娘家生小孩等于把“霉运”带回家,而二月二龙抬头这天是等于把好运带回家的,与之相冲,所以妇女不得在娘家分娩 。
(3)不动针线,不用剪刀
在我国古代 , 龙被古人看作是神圣的象征 。“龙头衔”这天因此多了些禁忌 , 以防伤害到苍龙,影响全年的运气 。妇女们在这一天是禁动动针线和剪刀的,因为苍龙在这一天会抬头观天下,使用带针带利刃的东西会刺伤龙眼 。而在妇女起床的时候,嘴里一般都会念叨这么一句“二月二 , 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
(4)忌说“吃醋”
在我国中原诸省的方言中,因为“吃醋”都被看作是“妒忌”层面的含义,到了二月二因为本身这个节日就是喜庆的,所以当时人怕小心眼儿影响吉利,于是就把“忌讳”叫做“醋” , 而用忌讳就是吃醋的意思 。
二月二龙抬头的传说故事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