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六 )


贝恩德·勒克认为达·芬奇于1465年进入韦罗基奥工作室学习绘画技艺 。这一时期,欧洲的文艺复兴正走向巅峰(16世纪),与阿尔贝蒂提出的绘画“多样性”一样,达·芬奇不仅深受阿尔贝蒂的影响,也浸润在文艺复兴繁荣发展的多样风格的土壤之中 。
达·芬奇什么时候出圈的?书中并没有具体定论 。根据贝恩德·勒克的研究,达·芬奇学成并成为韦罗基奥合伙人后,再经由他的父亲之人脉,开始陆陆续续接收绘画的订单,但很多时候我们现在多能看见的画稿,大部分并没有被达·芬奇当作成品交付给客户,贝恩德·勒克认为这是达·芬奇自身的完美主义所造成的,他只要不满意手头上的创作,就难以将其完成 。不管如何,16世纪初,达·芬奇已是王室不可忽视的“大师”,这一时期的前后,他正着力于研究飞行技术——仿生科技(鸟类),他的观察与研究,被后来的科学史家皮埃尔·迪昂称之为“机械化时代” 。也是这个时候——1502年及之前,达·芬奇几乎可以按照自己喜好随意选择赞助人 。
“能画出《蒙娜丽莎》的人只有列奥纳多(达·芬奇) 。”比起弗洛伊德对《蒙娜丽莎》所进行的关于达·芬奇性启蒙和性取向的分析,贝恩德·勒克在书中反而提醒我们,《蒙娜丽莎》的出众之处,是达·芬奇对画具材料知识的掌握以及他用在这幅作品上的高超技艺:
《蒙娜丽莎》是达·芬奇为商人焦孔多的妻子而作,耗时四年,但也一如以往,这幅作品其实是“未完成品” 。
“外来思潮”到底如何体现在达·芬奇和他的思想、作品上?在《达·芬奇传》中详述的部分里,似乎也很难辨清这一点,不过根据贝恩德·勒克所总结的,达·芬奇这人充满多面性,他一生的轨迹很符合当时欧洲国家发展的进程;文艺复兴的繁荣发展,多元化的信息成为他的营养;传统学科与思想如盖伦的医学、托勒密的宇宙学、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及中世纪的力学等等,又成为他思想的基础 。
不难发现,达·芬奇有着非常人所有的充沛精力 。事实上,《达·芬奇传》原版的标题中,贝恩德·勒克是这么概括达·芬奇的:“Der Mann, der alles wissen wollte.”(那个想知道一切的人)他称他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对一切事物不眠不休地研究 。据说民间心理学会认为达·芬奇罹患“注意力缺陷障碍”(ADHS),但他的笔记又凸显他“过度专注”的一面 。这种矛盾性也反映在他的完美主义与上述最初那句他所说的过分谦卑的话中,一位企图名扬天下之人,又为何声称自己一事无成?不过,他那众多未完成作品又似乎证明着他是一个“三分钟热度”的人,究竟在他的计划中,那些作品会在什么时候成为真正的完成品,而他心中觉得满意的作品又是如何面貌?尽管贝恩德·勒克以406页(中译本)论述达·芬奇及属于他、代表他的文艺复兴时代,但达·芬奇的创作,他真实的想法,他真实的一面,仍如《蒙娜丽莎》一般,成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