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戒疤的含义是什么,和尚脑袋上有几个神秘圆点,到底代表什么含义?

1、和尚脑袋上有几个神秘圆点,到底代表什么含义?和尚脑袋上的圆点就是戒疤,也叫做香疤,这个戒疤的含义就是他们要静心,要抛去尘世间的杂念来清心 , 同时脑袋上的圆点越多,代表这个和尚的心性越成熟,他在佛门的身份地位也就越高 。
在外人看来 , 这可能是一种傻傻的自虐行为,吃饱了没事干,居然拿香灰在脑袋上烫几个疤?!但是在佛门中人眼中 , 在头顶烧戒疤是一件非常神圣且庄严的事情,很多和尚想点这个戒疤,都没有资格 。像是那种刚入门的小沙尼,或者是挑水打杂的小和尚,是不配拥有这种“高贵”的象征的 。
我们通过影视剧就可以发现,很多电视剧之中都对和尚头顶的戒疤有过表现,一般那些寺庙的长老、监寺或者住持的头顶才会有戒疤 , 普通的和尚脑袋头顶都是光溜溜的 。
可以这样说,能够看到脑袋上带有戒疤的和尚,他们在寺庙之中一般都是属于有头有脸的人物,特别是头顶有9个戒疤的人,就是最高的成就了 。要是遇见12个戒疤的僧人,那基本上就是假和尚,因为佛教的六祖禅师和达摩祖师才有10个戒疤,没有佛门弟子敢超越他们 。
他们头上的戒疤也是一点点儿往上累计的,刚开始他们获得点疤的资格之后,是只能点一个小圆点的,随着后期不断磨练心性 , 提升修为,才能慢慢地增加戒疤的个数 。
不过这种点戒疤的风俗是属于旧时代的产物 , 并且从客观角度来讲,它对人体的健康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在的僧人们基本很少有人再点戒疤了,他们已经改用别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心性 。
和尚脑袋上的圆点叫戒疤,是僧人的标志 。头上的戒疤越多代表这个人他的地位和修为就越高 。第一个把被称为清心,如果后边表现的好,会有第二个疤,叫乐福 。
和尚头上的疤痕代表一个人的清心程度,头上的疤痕越多,也就代表一个和尚的身份和地位越高 。
和尚脑袋上那些点叫做戒疤,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 戒疤越多,说明这个和尚的地位就越高
圆点带代表戒定境界,越多代表境界越高 。

12个戒疤的含义是什么,和尚脑袋上有几个神秘圆点,到底代表什么含义?

文章插图
2、戒疤的数量及含义是什么?戒疤的数量及含义是:
刚入门的和尚头上只会有一个戒疤,随着时间的增加 , 戒疤的数量会增加,因此戒疤的数量越多表示资质越高 。如果你看到的和尚头上有9个戒疤 , 那么他应该是寺庙的主持 。想要达到12个戒疤是很难的,这种级别往往只有达摩祖师才可以达到了 。
戒疤不复存在
和尚头上的戒疤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了却红尘,舍身供养,也表示从此之后要清心寡欲 。
中国佛教信徒往往就会用戒疤来表示自己的信心 , 而且这些戒疤也可以用来分别此人是否已经受戒,只是这个戒疤的流传仅仅在中国存在,在其他国家尚未看到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 戒疤这个习惯渐渐的消失了 。
12个戒疤的含义是什么,和尚脑袋上有几个神秘圆点,到底代表什么含义?

文章插图
3、和尚头上几个香疤 和尚头上的受戒香疤有几个香疤又称戒疤,是中国汉传佛教僧人受戒时所举行的一种仪式 。和尚头上的香疤数目一般有1、2、3、6、9、12 。戒疤的个数表示所受的戒律,其中12个戒疤表示受的戒律中最高的菩萨戒 。
烧戒疤俗称烫香洞,是元代僧人的一种习俗,唐、宋时尚无此例 。据说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世祖的尊崇,当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都必须执顶香,作为终身之誉 。这种做法来自印度婆罗门教,以肉体的受苦来表达内心的诚笃,与佛教教义无关 。不过烧戒疤是一种残损肢体的行为,并非佛教戒律所规定 。因此,在宗教政策恢复之后,中国佛教协会发文废止了僧人烧戒疤这项规定 。
12个戒疤的含义是什么,和尚脑袋上有几个神秘圆点,到底代表什么含义?

文章插图
4、和尚头上的戒疤代表啥虽然我们平时没有见过真正的和尚 , 但是在电视剧中却见的不少了,和尚一般头顶都会有几个圆点 , 大家不禁好奇,和尚头顶的圆点到底是什么意思 。而且有的和尚圆点多 , 有的和尚圆点比较少 。
一:和尚头顶的圆点代表他们至高无上的信仰 。
大家都知道,作一个和尚,肯定是非常苦的,而且需要做到清心寡欲,无欲无求的,还有很多的清规戒律,这都是非常考验自己的意志力的 。头上的圆点也表示和尚的决心,和心中断绝七情六欲的信仰 。
二、;为了消除内心的业障 。
【12个戒疤的含义是什么,和尚脑袋上有几个神秘圆点,到底代表什么含义?】先来给大家普及一下相关的一些小常识 。和尚头上的圆点称戒疤,又可以称为香疤 。因为和尚本身就是为了斩断七情六欲,追寻佛门清净,他们信奉佛祖会保佑自己,就每天以香火供奉 。戒疤就相当于是一种断除执念的象征,在受戒时燃疤又称为“燃香疤” 。
三:戒疤的数目和燃疤的位置是不确定的 。
通常,刚剃度出家的小和尚在经过寺里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如果检测合格 , 庙里的年长的和尚,像住持之类的就会用线香为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也称“清心”,在接下来的时间内,如果表现良好,才有资格得到第二颗戒疤 。戒疤的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 , 数目越多,等级越高 。一般的和尚都能有五六个戒疤,而住持可能就有八九个 , 十个的比较少见,也不是一般和尚能够拥有的 。而燃疤的位置也是不同的,我们通常见的都是在头顶,其实在手臂等地也是可以的 。
还有一个大家普遍存在的误区就是说,认为只要是和尚 , 就一定得烧戒疤 。其实世界各地和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和尚是完全看不到戒疤的 。而烧戒疤这种传统也只有在宋朝之后才有 , 宋朝之前的和尚头上同样不存在戒疤 。
佛门中 9 代表真义 九九归一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 , 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 , 作为终身之誓 。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 , 并且世代传袭下来 。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 , 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 。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
另说
和尚的光头上,用香火烧灼出几个疤痕,这叫烧戒 。凡愿遁入空门者,剃度之后,便是烧戒,烧戒结束,即为正式的佛门弟子 。奇怪的是 , 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和尚从不烧戒,他们进佛门时免受这皮肉之苦 。
原来,中国和尚烧戒始于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庙赎回 。当时,他大赦天下死囚 , 令其信佛当和尚 。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此即中国佛教徒烧戒的开始 。后来 , 烧戒被认为是入佛门苦修的开始 , 逐渐适用于所有的和尚,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 。但是 , 我们决不可认为各国的佛教徒都如此,同是信佛,有些东西差别甚大 。如日本和尚可娶妻生子;中国和尚多看几眼女香客,也被认为是犯戒条,甚至于逐出山门,不入轮回 。
是受戒的时候师父给点的
和尚的戒疤就好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 。就是等级的表示 。刚剃渡的小和
尚在经过几个月的新生训练后,会参加一个简单的小测验,测验及格
后,庙里的老和尚会用线香帮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 , 称之为
"清心" 。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 , 例如看锁码频
道不再流口水或是默写金刚经时不再要左顾右盼 , 则有资格得到第二
个戒疤:"乐福" 。佛门中 9 代表真义 九九归一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 。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 。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 , 简单地说,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 。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
另说
和尚的光头上,用香火烧灼出几个疤痕,这叫烧戒 。凡愿遁入空门者,剃度之后,便是烧戒,烧戒结束 , 即为正式的佛门弟子 。奇怪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和尚从不烧戒,他们进佛门时免受这皮肉之苦 。
原来 , 中国和尚烧戒始于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庙赎回 。当时,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当和尚 。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 , 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 , 此即中国佛教徒烧戒的开始 。后来,烧戒被认为是入佛门苦修的开始,逐渐适用于所有的和尚 , 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 。但是,我们决不可认为各国的佛教徒都如此,同是信佛,有些东西差别甚大 。如日本和尚可娶妻生子;中国和尚多看几眼女香客,也被认为是犯戒条 , 甚至于逐出山门,不入轮回 。
是受戒的时候师父给点的
和尚的戒疤就好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 。就是等级的表示 。刚剃渡的小和
尚在经过几个月的新生训练后,会参加一个简单的小测验,测验及格
后,庙里的老和尚会用线香帮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称之为
"清心" 。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 , 如果表现良好,例如看锁码频
道不再流口水或是默写金刚经时不再要左顾右盼,则有资格得到第二
个戒疤:"乐福" 。
佛门中 9 代表真义 九九归一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 , 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 。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 。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 , 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 , 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 , “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 。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
另说
和尚的光头上,用香火烧灼出几个疤痕,这叫烧戒 。凡愿遁入空门者,剃度之后,便是烧戒,烧戒结束,即为正式的佛门弟子 。奇怪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和尚从不烧戒,他们进佛门时免受这皮肉之苦 。
原来,中国和尚烧戒始于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徒,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庙赎回 。当时 , 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当和尚 。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新犯罪,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 , 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此即中国佛教徒烧戒的开始 。后来 , 烧戒被认为是入佛门苦修的开始 , 逐渐适用于所有的和尚,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 。但是,我们决不可认为各国的佛教徒都如此,同是信佛,有些东西差别甚大 。如日本和尚可娶妻生子;中国和尚多看几眼女香客,也被认为是犯戒条,甚至于逐出山门,不入轮回 。
是受戒的时候师父给点的
和尚的戒疤就好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徵 。就是等级的表示 。刚剃渡的小和
尚在经过几个月的新生训练后,会参加一个简单的小测验,测验及格
后,庙里的老和尚会用线香帮他们点上僧侣生涯的第一颗戒疤 , 称之为
"清心" 。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年内,如果表现良好,例如看锁码频
道不再流口水或是默写金刚经时不再要左顾右盼 , 则有资格得到第二
个戒疤:"乐福" 。
一般而言,如果顺利的话,庙里一些年长的老和尚大多可以拥有五、六
个疤;而像少林寺、清真观或龙发堂等重要寺庙的住持,则可能是有八
或九个戒疤的[高级和尚]或是[特级和尚] 。然而这第十个疤却不是
一般和尚所能拥有的,除了达摩祖师、六祖禅师以外,十个疤的[上帝
级和尚]不超过五个 。不光是头上有,身有也可以有 , 比如说:手臂 。
补充:除汉族外,其他民族僧人都没有烧戒疤的规矩 。这可能与《梵网经
菩萨戒本》燃身供养之说有关 。唐朝已有炼顶以艾燃顶的习俗 , 这个习俗形
成普遍的制度,据说是在元代 。当时异族统治者想借以识别真假,防止抗拒
法令的人民逃到僧众里面去 。
和尚头上的点叫戒疤,九个点的一般都是"老大"级别的和尚.
佛门中 9 代表真义 九九归一3
和尚头上的是戒疤
是和尚受戒时用艾火烧上去的 , 戒疤越多,受的戒越多,相对而言资格也比较深 。戒疤最少1个,最多9个 。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 , 作为终身之誓 。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 , 并且世代传袭下来 。这当然是一种残害身体的陋习,是汉地佛教文化的小小的土特产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汉地佛教文化圈的一点特色,简单地说 , 就是佛教发展到后期 , “大众信仰”比极少数思想家(佛学家)所构成的“精英文化”拥有强大得多的能量 。发明烧香疤(俗称“烫香洞”)的元僧志德根本算不得一个佛学家,但他的这个小发明 , 流传之广和深远却是慧能以后任何著名高僧的学说所不能比拟的 。
另说
和尚的光头上 , 用香火烧灼出几个疤痕,这叫烧戒 。凡愿遁入空门者,剃度之后,便是烧戒,烧戒结束,即为正式的佛门弟子 。奇怪的是,佛教发源地印度的和尚从不烧戒,他们进佛门时免受这皮肉之苦 。
原来,中国和尚烧戒始于南朝梁代的梁武帝,梁武帝是个狂热的佛教徒 , 他曾三次舍身佛寺当和尚,又三次被大臣用重金向寺庙赎回 。当时,他大赦天下死囚,令其信佛当和尚 。但又怕他们逃出寺院,重新犯罪 , 就以黔刑(在脸面刺字的一种刑法)为范本 , 在头上烧上戒疤以便随时识别,加以捕获 , 此即中国佛教徒烧戒的开始 。后来,烧戒被认为是入佛门苦修的开始,逐渐适用于所有的和尚,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世俗人眼中和尚的标识之一 。但是,我们决不可认为各国的佛教徒都如此,同是信佛 , 有些东西差别甚大 。如日本和尚可娶妻生子;中国和尚多看几眼女香客,也被认为是犯戒条 , 甚至于逐出山门,不入轮回 。
古代戒疤也是区分是不是真正的和尚的标志,只剃个光头冒充和尚一看头上没有戒疤就会露馅了 。
解放后这项习俗被政府废止了,不过中国还是有某些寺庙遵守这项仪规,为新来的比丘受戒时为他们烧戒疤 。
烧戒疤是一种陋习,不代表什么 。烧戒疤的习俗,据说起源于元代 , 当时有位志德和尚受到元世祖的尊崇,他传戒时,规定受戒者每人燃香于头项,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作为终身之誓 。这样一个小小的发明,后来居然悄悄地流传开来,并且世代传袭下来 。
1983年12月,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 。该决议中说: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 , 今后一律废止” 。从此以后,新受戒的汉族僧人,头顶上再也不会有戒疤了 。
民间的误解:
有的和尚头顶上有一些经香火烧灼而留下的疤痕 , 这是汉地佛教出家人的一种明显的外在标志,于是很多人都误认为凡和尚都要烧戒疤的 。在一些扮演唐宋时代故事的电影或电视片里 , 出现在银幕或屏幕上的和尚们都煞有介事地“烧”上了戒疤 , 凡是稍有佛教历史知识的人看了,都会感到十分可笑 。
其实 , 佛教是不兴烧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 , 并没有在受教人头顶上烧戒疤的规定 。因此,除了汉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国和中国少数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国汉族出家人,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头顶上也不会出现戒疤 。
12个戒疤的含义是什么,和尚脑袋上有几个神秘圆点,到底代表什么含义?

文章插图
5、戒疤的数量及含义是什么?有一种说法,说烧戒疤是起自于舍身供养的佛家思想,也被视为断除我执 。旧时出家人受戒时,所燃香疤之数目一般有一、二、三、六、九、十二几种 。
又《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中说:“有一切众生喜见菩萨烧身、烧臂供养诸佛 。”
从这几段经文的内容,说明了原来烧身有二重意义:
一、是用以表伸至高无上的供养 。
二、为了消除业障 。至于燃烧的位置 , 则不局限于头顶,身、臂、指都是可以的 。
来历:
《梵网经》四十八轻戒之第十六条说:“若烧身、烧臂、烧指;若不烧身、臂、指供养诸佛,非出家菩萨 。”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六说:“其有比丘发心决定修三摩地,能于如来形像之前 , 身燃一灯,烧一指,及于身上爇一香炷 , 我说是人无始宿债一时酬毕 。”